APP下载

全力打造上海“垃圾分类新时尚”

2020-07-30仲颖

上海人大月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执法检查人大常委会条例

仲颖

7月1日,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一周年之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卓庆赴虹口、宝山等区开展执法检查。检查的场所涉及快递公司营业点、社区、城市运管中心、两网融合中转站等。检查内容包括快递包装源头减量、科技+管理垃圾分类、“两网融合”等工作。这是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发力、大力推进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的一个镜头。

全面推进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2019年1月31日,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当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一年来,为了把条例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切实发挥条例的作用,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推动法规的贯彻实施,与政府共同破解垃圾分类这道城市管理的难题。

16个区准备情况如何?

人大:全市垃圾分类进展明显

条例出台之后,如何推动法规的贯彻落实?如何实现立法、执法、监督的有效衔接?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把本市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情况列为年度重点监督项目,并于当年4月18日启动了专项监督调研。

当时条例实施尚处于准备阶段,所以专项监督以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积极作为为指导思想,紧扣社会动员、硬件设施建设、单位分类现行、法定职责履行、配套制度制定和年度刚性指标完成情况等六项重点,以2019年7月1日条例施行为节点,分两个阶段,各有侧重。前一阶段重点监督调研各级政府、各部门围绕法规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的情况;后一阶段重点监督调研各类主体落实法定责任、依法推进垃圾全程分类管理的情况。

在法规实施前的准备阶段,调研人员看到各区全力以赴做好社会动员、垃圾分类体系建设以及硬件设施更新改造等工作。2019年5月7日,在普陀区调研时,曹杨花苑居民区负责人介绍,实施垃圾分类前,小区每个楼道出口设置垃圾桶,共41个点位,全天候24小时随意投放,小区整体环境脏乱;实施垃圾分类定时定点之后,共设8个投放点位。居民参与投放率从63%提升到79%,小区环境明显改善。而这一改变得益于居委会以党建为引领,将小区细分三个单元网格,建立三支工作队伍,联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举措。针对不同的小区,普陀区还探索运用不同的治理模式和机制。

还有的小区通过相关人员细致入微的工作解决难题。2019年5月13日,在长宁区新泾镇协和家园小区,调研组了解到,刚开始撤桶时居民不理解,觉得投放垃圾不方便了。后来,居委会干部利用晚上时间,挨家挨户上门宣贯,让居民们深受感动,最后小区在撤桶时也较为顺利。针对“撤桶”难题,长宁区根据不同小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各方开展广泛的沟通协商,商议实现全面“撤桶”和自觉源头分类投放。

第一轮调研在2019年6月18日告一段落,“我们感到全社会对条例实施和垃圾分类工作前所未有的关注,全市垃圾分类工作总体进展明显,正逐步从塑造盆景向打造森林转变”,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主任委员崔明华说,这为条例正式实施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针对这一阶段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建议:抓好工作推进的平衡性;提高宣传动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快硬件设施建设进度;进一步发挥单位垃圾分类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物业企业的积极性;对短板和瓶颈问题加强研究,力求尽快突破。

各类单位、场所落实情况如何?

人大:发出问题清单并推动解决

2019年7月1日条例实施当天,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会同16个区人大常委会同时组织四级人大代表深入社区、村庄、商业街、酒店、商务中心、湿垃圾处置中心等场所,了解条例实施情况,听取市民意见和建议,在全市掀起了宣传的高潮。

在专项监督的第二个阶段,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继续坚持不打招呼的暗访抽查,检索地图随机深入各类场所实地查访了解条例实施情况。与此同时,16个区人大常委会也配合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节奏要求,开展了全覆盖、全领域、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为市人大常委会的专项监督取得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专项监督结束时,市人大常委会共抽查点位150余个,区人大常委会抽查点位470余个。

暗访抽查中,调研人员敢于动真碰硬,不仅将检查的“触角”延伸至各类单位和场所,而且认真查访每一个环节,针对发现的问题现场约谈相关负责人。2019年7月16日,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在闵行、浦东、嘉定、宝山暗访时发现,有的小区垃圾厢房整洁有致、垃圾桶设置规范、垃圾分类也井然有序。但也有一些小区存在垃圾清运不及时、居民干湿垃圾分类不到位的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调研组随即找到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了解原因,并现场提出整改要求。

2019年10月22日,在市区某三甲医院暗访时,调研组发现医院存在医疗废物与干垃圾混投的现象。暗访组现场提出,要加强对医疗废物垃圾的管理,并建议对医疗废物垃圾桶进行有针对性地改造。针对高校垃圾分类工作滯后的局面,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教育界的市人大代表跨选区进行检查,对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大高校形成有力的触动。

经过两轮监督调研,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将市、区人大监督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汇总了六大类31个问题,向政府相关部门发出问题清单,要求研究解决,并先后两次召开专项督查会予以推进。

2019年11月14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市政府在报告中对本市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的成效作了这样的概括:“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7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整体成效好于预期。”这让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倍感欣慰。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专项监督调研报告也指出:“生活垃圾分类已逐渐深入人心并成为越来越多居民的自觉行为。”在成绩面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们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们在审议中指出:“垃圾分类是一场改变生活方式的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筑牢垃圾分类意识,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如何攻坚克难?

人大:开展执法检查,查清“病灶”对症下“药”

一个良好的开端是鼓舞更是鞭策。垃圾分类这场绿色革命,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去年开展专项监督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继续开展条例执法检查。今年5月9日,条例执法检查正式启动,执法检查聚焦推动有关主体依法履职,持续巩固提升工作水平;推动破解难点堵点问题,健全全程分类管理体系等两大方面。这一次,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着力推动有关部门攻坚破难,促使法规规定的重要制度有效落地。

条例设置了“促进源头减量”专章,执法检查把源头减量措施的落实作为重要内容。5月14日,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专题听取市绿化市容局、市商务委、市农业农村委、市邮局等8个政府相关部门关于贯彻法规要求、推进垃圾源头减量工作情况的汇报。5月21日,执法检查组赴韵达公司和四川路桥邮政支局实地检查邮、快递行业推进包装物源头减量的情况;赴长宁区美天迎宾菜市场专题调研净菜上市和湿垃圾就地处理設施建设情况。

执法检查中发现,条例施行以来,本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取得了一定进展,特别是在条例实施的下半年,可回收物和湿垃圾分出量明显增加,干垃圾处置量逐月下降。与此同时,执法检查也发现一些不足,比如:快递包装物源头减量效果尚不明显;菜场配置湿垃圾就地处理设施进度较慢;菜场湿垃圾资源化产品尚未实现产业化生产;旅馆、餐饮等一次性用品减量力度仍需加大。对此,执法检查组提出,要紧紧抓住邮政快递包装减量、菜场垃圾减量、净菜上市、减少一次性用品等重点问题,加强分析研究,加大攻坚力度。

条例规定,“市区绿化市容部门应当完善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制定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扶持政策”。围绕全市可回收物“两网融合”体系建设和资源回收利用相关情况,今年5月22日,市人大城建环保委赴宝山、虹口两区实地检查“两网融合”点、站、场体系建设运行情况。5月28日,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召开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座谈会,听取了爱回收、燕龙基等9家企业关于回收利用废玻璃、废塑料、废泡沫、废旧纺织品、电子废弃物和资源化利用湿垃圾等情况的介绍。

检查中发现,全市“两网融合”体系初步形成,可回收物回收量持续增长,资源回收利用水平不断提升,点、站、场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不过,可回收物回收利用还存在低价值可回收物的补贴政策尚未落地,回收体系尚未形成;资源回收企业的税收负担较重;点、站、场选址困难、稳定性差等问题。湿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则面临商场、超市、企业等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质量不高;产品技术路线尚在探索推进;环保标准尚需提高等困难。对此,执法检查组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强化措施,在加快补贴政策落地,落实点、站、场建设,提高菜场商场等垃圾分类质量,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作用等方面加强研究。

执法检查还重点关注了单位、沿街商铺、火车站、轨交和公交站点等场所的生活垃圾分类情况。今年6月3日,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分两路,赴黄浦、静安、徐汇等区的相关场所进行暗访。暗访发现,部分场所的生活垃圾分类收置容器未按要求全部配备;分类的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餐饮店普遍存在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的现象。执法检查组提出,有关部门要督促商铺等按照条例规定设置垃圾分类收置容器,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投放的精准度;要提升街面垃圾收运水平;对火车站如何做好垃圾分类进行专题研究。

条例实施一年成效显著

继续推进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

条例实施后的成效令人欣慰。2019年,在住建部全国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考核中,上海始终排名第一。全市1.3万多个居住区,分类达标率由2018年底的15%提高到2019年的90%。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经过努力,绝大多数居民都已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生活垃圾管理处处长徐志平说,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全市大多数小区不再安排志愿者值守,但有三分之二的小区仍然做到了破袋投放、自觉分类,三分之一的小区有良好的分类实效。

垃圾分类给上海社区面貌和生态环境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旬,上海可回收物回收量6813.69吨/日(同比增长71.09%),有害垃圾分出量3.3吨/日(同比增长11.2倍),湿垃圾分出量9632.13吨/日(同比增长38.52%),干垃圾处置量15518.24吨/日(同比下降19.75%),“三增一减”取得有害垃圾及时分离、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成倍提升的实效,关键就是从前端到后端,“全链条”发力、“闭环式”管理。

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邓建平说:“经过一年的努力,上海共建成‘一主多点共18座末端处置设施,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每天达24350吨。”今年,上海将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破解“垃圾围城”之困。

一年前,条例的实施体现了上海立法引领的决心;一年后,垃圾分类的成效则显示出政府贯彻落实和人大监督推进的努力。今年,上海垃圾分类工作的目标是:实现95%以上的居住区(村)、单位垃圾分类实效达标,确保85%以上街镇达到“示范街镇”标准,湿垃圾分出量达到9000吨/日左右,可回收物回收量达到6000吨/日以上,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35%。如今,距离完成目标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时不待我、只争朝夕,全市上下正持续用力,抓紧落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

猜你喜欢

执法检查人大常委会条例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不经授权人大常委会主任能代表人大常委会吗?
人大常委会审议“港区国安法”草案
一图读懂《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
擎起“法律巡视”利剑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社会保险条例
2013—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项目汇总
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获通过
注重在提高执法检查实效性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