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同伴反馈对学生PPT制作及展示的影响

2020-07-30王玉

现代交际 2020年12期

摘要:国内有关教师、同伴反馈的研究较多,对PPT软件的研究也较多,但是将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的PPT制作及展示能力的研究却很少。针对这一现象,在社会文化活动理论的指导下,以某外国语院校的25名一年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围绕课堂中教师、同伴反馈对PPT制作及展示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教师、同伴的反馈对学生的PPT制作和展示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教师反馈 同伴反馈 PPT制作及展示能力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2-0223-02

教學过程既是教与学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又是师生之间信息反馈的过程。反馈是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二语课堂中,它不仅仅是对学生话语的应答与批判,更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部分(汪满霞,2015)。然而,实践表明,学生在以多媒体课件PPT为载体进行课堂展示时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基于外语教学方法与研究课程,以2016年某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

一、相关研究

1.社会文化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基于Vygotsky (1978)的中介思想(mediation),是由Leontev(1981)和Engestrom(1987)开发的一种的社会文化分析模式,是社会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于书林,2013)。活动系统“三角模型 ”(Engestrom,1987)是活动理论的代表,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理论框架。该模型包含七个组成部分:主体、客体、工具、规则、结果共同体、分工。

2.教师、同伴反馈

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Allwright,1984;Ellis,1990)。许多著名的西方语言学家(Allwright,1984,1991;Brown,2001;Seliger,1983)指出,师生互动可以促进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习得。教师反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学生有效输入的一部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Chaudrom,1988)。

同伴反馈,也称为同伴评议或同伴纠正,是指学生在阅读彼此的文章,提出问题,对其发表评论或提出建议时进行的写作修改活动。本研究将同伴反馈应用到外语教学方法与研究的课堂上。教师认为通过让学生参与评估过程可以增加他们的学习动机,并使学生能够更清楚评估标准,从而促进学习。

二、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

本文将回答以下两个研究问题:(1)教师和同伴在课堂PPT制作中给予了什么样的反馈?(2)教师和同伴的反馈对于学生的PPT制作和展示能力有什么样的作用?

2.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某外国语大学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参加外语教学方法与研究课程的25名一年级研究生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3.课程介绍

本研究以外语教学方法与研究为载体,它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一年级学生的选修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教学法的内容,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小组合作进行PPT制作和展示。

4.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本研究以半结构化访谈为主,对8名同学进行了10分钟左右的半结构化访谈。访谈的地点均在安静的教室。访谈主要围绕着课堂中老师、同伴的反馈对PPT制作和展示能力的影响问题展开。在访谈之后,基于学生对课堂展示评价模式的体验感知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5.数据收集与分析

搜集同学两次的PPT材料是本研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的主要材料。笔者先将每个同学的PPT资料进行收集与分析。然后针对具有代表性的8名同学进行深入访谈。访谈过程中,研究者用录音笔记录访谈的全过程,访谈结束后,立即对全部访谈录音进行转写,并进行了整理与归纳。

笔者结合搜集到的PPT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本研究反馈模型。反馈主体是教师或学习者,客体是PPT资料及课堂展示的表现等;中介工具包括纸笔、网络等。在反馈过程中,教师或学生使用中介工具对同伴的PPT展示及PPT的制作进行评价,指出PPT展示及制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结果与讨论

为了了解两次教师和同伴基于PPT制作及展示能力反馈对同一个评价模式及内容的体验感知,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共包括15个问题,分7个维度,采用5级量表。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为节省篇幅,第一次PPT教师和同伴反馈以A标识,第二次PPT教师和同伴反馈以B标识,见表1。

根据表格,两次PPT之后教师和学生的反馈统计结果显示,在6个维度上,二者差异显著(P值均小于0.05,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而且数据显示第二次反馈的均值绝大多数都超过4,说明学生对这些方面的认同度很高。准备过程与同伴、教师、和其他同学沟通并取得反馈;教师、同伴的指导性反馈这三个维度的平均分均在4.5左右,说明多元反馈高频介入得到了第二次制作及展示PPT学生的高度认可,学生认为多元反馈对帮助他们明确制作及展示PPT、认识自己所完成的任务质量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差距有显著作用。但最后一个维度,即完成课堂展示任务和课上展示后的情感体验,两次对比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实验时间不够长,每位同学在本课程上所做的课堂展示次数不太多有关。

研究结果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同伴的反馈对学生PPT的制作和展示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反馈都被学生吸收,由于一些学生的个人原因,老师和同伴的反馈并没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这表明,教师和同伴的反馈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接受程度及能否很好地将反馈运用到实际中,也是教师和同伴反馈能否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因素。

四、结语

课堂上教师、同伴的反馈对学生PPT的制作和展示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在PPT制作阶段,教师和同伴对于PPT制作的方法和技巧给予反馈,使学生在PPT制作的整体布局和项目符号、色彩搭配和主体背景对比、单张PPT字数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在PPT展示阶段,教师和同伴针对时间、内容和语言方面给予的反馈也使学生受益匪浅。但是,由于有些同学第二次PPT准备,时间仓促,使得教师和同伴的反馈没有发挥积极作用,因此课堂上PPT制作和展示能力的提升还需教师和同学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于书林.教师反馈与同伴反馈—社会文化活动理论视角下的差异与融合[J].现代外语,2013,36(1):71-76.

[2]常征旗.ower Point制作课件的优势和原则[J].考试周刊,2008(3):171.

[3]徐丁.PT课件在外语教学中的制作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责任编辑:赵世鹏

[作者简介]王玉,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口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