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言“十四五” 献计促发展

2020-07-30李晓冉

上海人大月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十四五建议社区

李晓冉

从就业到教育,从托育到助老,从居住到出行……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内容涉及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发社区群众热议。市人大常委会集中开展的今年第一次市人大代表联系社区活动共收集了3900多条意见建议,其中涉及“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有831条,社区群众纷纷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社区群众建议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与创业园区、企业积极对接,拓展实习、见习机会;政府要增加社区岗位招募规模,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有社区群众反映,应届毕业生就业平台较少,建议建立市级大数据就业平台,由人社部门整合求职信息和用工信息,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信息给应届生,根据双方需求直接匹配人员。

不少意见认为要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政策,如改革现有低保审核以家庭为单位的政策,鼓励低保家庭年轻人积极就业;取消就业困难人员认定中“申请前失业状态持续6个月”的条件;改变外来人员因未落户无法获得相应创业补贴的现有规定,研究针对外来从业人员的创业扶持政策,提供针对性创业服务,更好发挥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加大中小微企业援企稳岗政策补贴,加强技能培训力度等。

●积极应对人口深度老龄化

上海正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老年服务需求多元、庞大。从代表们收集反馈的意见看,社区群众希望“十四五”期间能够进一步加大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医养融合、康养服务等功能,增加老年活动场所、老年助餐点,加快各类公共设施的适老性改造,发展老年教育,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针对本市广大农村地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实际情况,要因地制宜地推动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均衡布局,使老人就近得到照料;同时,要关注困难、无子女、失能、高龄等特殊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救助保障政策。

养老服务既是大民生,也是大产业。社区群众建议要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发展养老产品、老年旅游等养老产业,充分释放养老服务消费潜力。

●深化教育领域改革

针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带来的“入托难”问题,社区群众建议增加公办托育机构数量,加快布局嵌入式社区托育点,鼓励企事业单位自办托幼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性托育服务。

而对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越减越重的问题,社区群众希望“十四五”期间教育部门继续加大教育领域改革力度,让“减负”落在实处。

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要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有意见认为要合理引导家庭教育,在学校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加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

教师资源对于深化教育改革有着重要作用。有社区群众建议大力推行集团化办学,让优质教师资源流动起来,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郊区群众反映,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流失率高,建议对农村师资队伍配备、职称评定、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社区医院药品种类太少”,老年慢性病患者配药要经常往二级、三级医院跑,十分不方便。社区群众希望增加社区医院药品种类,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配药限额,减少去医院的跑动次数。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助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但还存在政策宣传不到位、全科医生数量不足、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社区群众建议增加全科医生数量,加强全科医生技能培训,做实基层卫生服务,并希望试点三甲医院的专家到社区医院坐诊,提高社区医院服务水平,一定程度也增加社区医院的影响力。

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安全短板,社区群众建议“十四五”规划要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投入,健全重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改善居住条件优化居住环境

推进有条件的老旧住宅加装电梯是一项民生工程,但常因业主的意见不统一,使得加装电梯推进工作难度大。社区群众建议明确政策细则及操作口径,让更多居民早日圆电梯梦。

旧住房改造事关民生改善、城市安全,社区群众建议“十四五”规划要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政策举措,加大力度、加快推进旧区改造,将企业建造售后公房、符合条件的老旧商品房小区纳入城市更新,切实改善市民居住条件。

老洋房修缮面临不少历史遗留问题,社区群众建议制定老洋房修缮保护管理办法,落实专项维修基金,改善老洋房内生活配套设施。

还有不少群众建议增加公租房供应,合理确定公租房租金,减轻承租人经济负担。

●加强新农村建设

农村宅基地一直是广大农民群众重点关注的问题,农村村民对建房(新建、改建、扩建和翻建)需求迫切,但申请建房审批流程较慢。吕巷等乡镇农民集中居住意愿强烈,但受建设用地指标、资金等限制无法满足需求,建议“十四五”期间更大力度推进农民集中居住,让更多农民共享城镇公共服务资源;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农民集中居住配套政策,提高政策的操作性。

针对美丽乡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社区群众认为要加强农村部分区域市政设施改造、污水纳管建设工程建设规划统筹,避免政出多门、重复建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社区群众建议深入挖掘生态休闲体育资源,促进农旅融合发展;重新界定设施农用地“农地农用”的标准,适当放宽其用途,满足都市农业发展需要。

另外,社区群众建议政府部门要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实施办法,提高集体建设用地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缓解交通出行难

中心城区特别是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突出。为缓解停车难问题,代表们提出了不少建议:合理规划住宅小区周边道路停车资源,在非主干道加设夜间停车位;加快推进智慧停车平台建设,整合住宅小区、单位、商场等停车资源,错峰停车;充分利用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相应调整规划指标,建设地下停车库。

在交通建设方面,有社区群众建议“十四五”期间加快轨交、隧道、公路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市民交通出行条件,缓解交通压力,包括崇明西线越江通道、嘉闵联络线等;加大公共停车场、住宅小区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积极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在公交出行方面,社区群众希望优化公交站点设置,增加公交线路、班次,缓解“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如仙霞西路由西向东,公交无直达同仁医院的线路,老年人看病十分不便。

此外,还有意见提出,应规范共享单车的停放秩序,研究建立与城市空间停放设施资源、公众出行需求相适应的车辆投放机制。

●改善生态环境

生活垃圾分类已进入常态化管理,社区群众建议在“定时投放”的基础上,根据居民情况合理增加垃圾投放时间;完善生活垃圾回收体系建设,在本市扶持和培育一批可回收物规模化企业;运用科技手段改造垃圾房和垃圾投放点,改善和美化社区环境。

水环境建设方面,有意见认为应进一步深化落实“河长制”,在河道水质监测体系基础上,增加河道常态化长效巡河工作,增加对河道排水管网的监测,提高河道治理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市政雨污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打造排水功能完善的强排系统,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满足市民公共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配送”将丰富的文化活动送到百姓身边,一直深受群众欢迎。郊区群众希望在公共文化实体项目配送的同时,也能派老师指导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将“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打造基层本土文化。对因场地、灯光等硬件设施限制无法配送的,建议采用发放公益票形式,让更多群众享受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在公共文化政策方面,社区群众希望政府能出台更多举措,对群众性文体活动明确经费补贴等扶持政策,激活基层文化建设内生动力;搭建市级平台,让更多优秀的艺术团队与基层的文化团队进行共建,目前虹桥镇与上海歌舞团开展文化共建的效果非常好;激发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引导优质、专业的文化团队和师资资源向社區基层倾斜,满足不同群体文化需求。

猜你喜欢

十四五建议社区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三代人的建议
2015影像社区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