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态价值观教育困境和有效策略

2020-07-30任静杨欣

现代交际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中小学困境有效策略

任静 杨欣

摘要:受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小学的生态价值观教育面临困境,具体表现为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差,生态实践能力差。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应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网络平台四个角度入手,探讨对中小学生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策略,切实解决中小学生态价值观教育缺失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 生态价值观教育 困境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2-0174-02

中小学生不仅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而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后备军,更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者。他们的价值观念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对其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可以从根本解决生态文明意识缺失的问题,充分发挥教育的实效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储备人才。

一、生态价值观教育困境及其成因

(一)教育困境

教育是教化和培育学生理性认识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之一,生态价值观教育是中小学品德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中小学生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是根据生态文明的发展规律和中小学生的身心特征、思想发展状况,通过多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其生态意识及生态素养,提高其生态觉悟的教育教学活动。

当代中小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关键群体和重要参与者,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应是其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根据2014年环保部发布的《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可知,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度、认同度和践行度分别为48%、74%和60%,中小学生在其中占据较大比例,且求知欲很强,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小學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接受教育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从认同度远高于知晓度可知,中小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薄弱;二是知晓度与践行度低于认同度可得,中小学生不仅知晓度低,践行力度也很差。因此,中小学生缺乏全面系统的生态价值观教育,主要表现为生态文明意识差,生态实践能力弱。

(二)原因探析

1.教学体系不完善

首先,很多教材对生态相关知识都有所涉猎,但都大同小异,或成为其他知识点的附属内容,或作为课后思考内容,并未成为重要讲解内容。其次,以追求学生课业成绩为教学目标。教师在授课时,不专讲精讲生态内容,忽略了生态价值观教育也是学生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就导致学生对生态知识不熟悉,不了解,也挖掘不出学生的相关潜能,很难培养出环保人才。最后,学校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教学,使学生很少参加与生态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无法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生态实践能力。因此,生态知识不能进教材、进课堂,化为行动,学生不仅生态文明知识掌握得不牢,还可能会成为未来社会垃圾的制造者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者。

2.教育场所单一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推进生态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只依赖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家庭和社会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目前生态价值观教育也未引起家庭和社会的足够重视。与此同时,在生态价值观教育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没有形成明确分工,很难形成共同认可的生态价值观念,生态环境知识也很难转化为具体的环保行为。

3.主客体互动性不强

教师是授课的主体,教师对生态文化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具体,并未兼具高素质和专业化两项基本教学技能,生态道德素养有待提升。授课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很难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和思想碰撞。学生没有了学习的乐趣,就会忽略和抵触学习,不能将生态知识内化于心和外化于心,最终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学生的学习劲头弱,教师也就没缺乏上课的激情,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教师不仅无法倾囊相授,而且也无法通过教学提高能力;学生对生态知识认知度不高,无法化为行动。

4.教育氛围不浓郁

校园、家庭和社会的文化氛围对中小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校风校纪建设中对生态教育重视度不够,奖惩措施不完善,学生对校园基础设施破坏较为严重;家长是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第一个领路人,家长生态文明意识差,学生从小受到影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意识差;社会风气和成员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培养新一代具有强烈生态意识、生态观念的建设者接班人,相比于生态建设阻力而言,拥有生态共识的社会成员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推动力。”[1]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氛围差,也会无形中影响学生,难免会产生破坏环境的行为。

二、有效策略

(一)完善教学机制

完善教学机制是解决生态价值观缺失问题的着力点。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保障机制。这就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教育制度,完善生态教育体系。上至学校领导班子,下到学生个人,都要严格执行,落到实处细处。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在资金、场地、设施和人才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其次,必须保证“三进”的落实。一是推动生态价值观教育进教材,根据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制定校本材料和相关参考资料,充实了教学素材,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二是进课堂,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教师是教育路上的领路人,要有专业知识和生态道德素质。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生态知识,还要深入研究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对生态环境有系统全面的认识,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做生态环境的卫士、学生的榜样。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进头脑,让学生能够听得进去,吸收知识,为我所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最后,开展专门的生态教育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价值观教育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国际湿地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中国植树节等重要节日和重大纪念日,组织生态文明志愿活动、举办先进人物和事迹的报告会;开展主题活动和比赛、组织观看影视作品、参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深化认识,将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贯穿到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增强学生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

(二)加强校风校纪建设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2]。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受教育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立足于古今中外优秀的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价值观教育充分融入校纪校风的建设中,通过完善教育制度,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来,增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做到全方位、多层次和多过程育人。一方面,学校要强化对生态价值观教育的思想引领和系统管理,根据学生生态文明状况,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规划学习课时、提供学习实践基地,按时抽查,做到集中决策和统一领导。另一方面,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活动。高校要重点组织开展有品位、有品质的生态文化精品活动,学生在自主策划、组织和参与各类校园生态文化活动中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做有生态智慧和生态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例如,可以围绕中华民族优秀生态文明思想,举办“国学生态月”等经典大赛以便在学生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浓郁的校园学习氛围,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和征文,彰显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激励中小学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联系起来,將“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之中,积极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此外,在推进中小学生态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以学校为核心,辅之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协同发力,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发挥出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三)加强主客体互动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教”与“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在双向互动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讲授者,也是问题的提问者和解答者,一方面,教师要不仅具备专业的生态知识和良好的生态道德素质,还要不断深入钻研相关知识和提高道德素养。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思想状况,因材施教,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另一方面,专业化、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教师是中学生接受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引路人和传授者,学生以教师为榜样,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际中学习和历练,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也就有了教学热情。在推进中小学生态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沟通者和促进者角色,与学生相互启发和鼓励,共同探讨问题。中小学生求知者、对话者、情感的共鸣者,只有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才会成为具有正确生态价值观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四)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无处不在,线上教学已经普遍推广,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拓宽生态价值观教育的渠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首先,生态价值观“要加强媒体引导,营造良好社会风气”[3]。借助新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可以利用微信、微博、QQ和APP等信息渠道,通过制作趣味性强、有教育意义的微视频、微故事的方式宣传生态文明知识。其次,相关部门之间可以协调沟通,建立生态教学资源库,把生态文明建设中环保卫士的事迹和生态经验常识以多种方式呈现给学生,寓乐于学,有效避免信息不全、获取方式繁杂的弊端,保证信息真实性、内容的系统性和理论的深入性。最后,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网络是师生交互式有效学习的平台,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教师可以和学生共享和分享知识,实现教、学、考、评、练为一体化平台。

参考文献:

[1]丁露,蔡晓良.生态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困境与对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5):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黄可盛,董杜斌,王俊荣.当代青年生态价值观影响因素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8):6.

责任编辑:赵世鹏

[作者简介]任静,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杨欣,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中小学困境有效策略
跟踪导练(一)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