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价值观视角的中英立场标记语对比研究

2020-07-30孟思月

现代交际 2020年12期
关键词:对比分析立场

摘要:以英文版《泰晤士报》和中文版《人民日报》文化视野版为语料,对英汉报纸所选语料中的立场标记语及其子类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析。在对数据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研究表明,英汉文化视野版的立场标记语数量和分布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从文化价值观的视角,对英汉报纸中立场标记语及其子类之间的异同原因进行了分析,以丰富立场标记语在新闻体裁中分布的解释力,加深对于语言和文化相互关系的理解。

关键词:立场 立场标记语 新闻语篇 文化价值观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H0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2-0092-02

立场标记语是指作者运用词汇、短语、语法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或者表明对所提供信息的把握程度、对陈述方式的评价等。国外对于立场标记语的关注与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的研究起步略迟,最早的研究文献出现在21世纪初。从目前的研究路径和方法看,基于词汇层面的研究占绝大多数,把立场标记语分为动词、副词、形容词、名词、情态动词立场标记语等,分别加以研究。也有将立场标记语分为认知型立场标记语、态度型立场标记语、方式型立场标记语,并考察不同类型立场标记语使用情况。目前,多数对比研究注重母语者与非母语者、口头语与书面语、语言熟练者与不够熟练者,以及对不同学科的标记语比较研究[1]。从现有的文献看,从文化价值观视角,对中英新闻语篇中立场标记语做对比研究还较为少见,因此,本文以新闻语篇为语料并加以分析,对比英汉新闻语篇中立场标记语的分布情况,比较语料中英汉立场标记语及其子类使用的共性与差异,并从文化价值观的视角探讨背后的原因,从而丰富立场标记语在新闻体裁中分布的解释力,加深对语言和文化相互关系的理解。

一、立场标记语的分类

本研究综合目前国内外立场标记语的划分[2],将立场标记语划分为四类:认知型立场标记语、义务型立场标记语、态度型立场标记语、方式型立场标记语。认知型立场标记语可细分为确定性、可能性、言据性三个子类。义务性立场标记语细分为必要、能愿两个子类;态度型立场标记语再细分为情感与评价两个子类;方式型立场标记语按惯例不再细分。

二、研究方法

1.語料描述

本研究的语料选自英语版《泰晤士报》和中文版《人民日报》文化视野版(英国《泰晤士报》Cultural Perspective,《人民日报》分为文化、视野两个版面,本研究统称为文化视野版),时间跨度为2016—2019年,英汉各选20篇文章。英文语料共35036个单词,汉语语料共45676个字。

2.研究问题

(1)英汉文化视野版立场标记语及其子类的总体分布情况如何?

(2)英汉文化视野版立场标记语及其子类的使用有何异同?

(3)基于文化价值观视角的英汉文化视野版立场标记语及其子类使用异同的原因何在?

3.数据处理

从英汉文化视野版立场标记语的总体统计看,英汉语料中立场标记语的总频次分别为1443词和1188字。英汉认知型立场标记语的频次为1025词和628字,各占总数的71%和52.9%。英汉义务型立场标记语的频次为161和215,各占11.2%和18.1%。英汉态度型立场标记语的频次为230和307,分别占总数的15.9%和25.8%。英汉方式型立场标记语的频次分别为27和38,占比分别为1.9%和3.2%。

统计结果表明,在认知型立场标记语的三个子类中,英语确定性、可能性、研究性的频次分别为257、540、228,各占比25.1%、52.7%、22.2%。汉语确定性、可能性、言据性的频次分别为259、310、59,各占比41.2%、49.3%、9.5%。义务型立场标记语的两个子类,英语必要性和能愿性的频次分别为24、137,各占比14.9%、85.1%。汉语必要性和能愿性的频次分别为73、142,各占比33.8%、66.2%。态度型立场标记语中,情感标记语和评价标记语的频次分别为55、175,各占比23.9%、76.1%。汉语情感标记语和评价标记语的频次分别为133、174,各占比43.3%,56.7%。英汉方式型立场标记语的频次分别为27和38,各占总频次的1.9%和3.2%。

三、文化价值观视角的原因分析

1.共同点原因分析

英汉语料中,文化视野版的立场标记语都有大量使用,这是文化视野版所承担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传播与引导的板块功能所决定的。文化是从古至今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积累、创造出来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主要包括信念、知识、价值观、风俗习惯等,是人们的行动指南,也是人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与标准。因此,在英汉报刊文化视野版这一专门讨论文化的板块中,必然要使用立场标记语这一明示手段,以引导读者的价值取向,认同各自社会的价值标准,继承各自的优秀文化传统,参与时代要求的价值创新。

英汉语料中,认知型立场标记语占比高,都各占四种标记语总数的一半以上,这是扩大文化传播与认同使然。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群体的共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既有历史的沉淀,又有时代的呼唤与创新。传统文化和文化创新要在大众中得以传播和认同,必须借助于适当的手段。价值观是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取行动的根本出发点,通常是有规定性和引导性的,决定着人们的信念和态度,动机和行为。在英汉报刊文化视野版中,价值观支配着文化传播,决定了文化视野版的认知、态度和立场。价值观虽然不是行动的目的,但是是人们行动的标准,是不成文的规范性准则,也是社会运转的强大动力。认知型立场标记语一方面表达对文化的确定,阐明自己的立场,树立起价值的标杆,给人以价值的引领;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探讨新的文化现象和价值的过程。使用一些可能性和言据性的立场标记语,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扩大与读者的交流空间,表明作者与读者在共同探讨文化,分享共同的价值标准。

英汉语料中,方式型立场标记语都明显偏低。所谓方式型标记语表明作者的措辞方式,有的表示特别说明,有的表示概括陈述,等等。这类立场标记语把本来隐含在字里行间的行文方式,用明示的方式表达出来。从文化价值传达角度来看,英汉作者均极少使用此类型标记语,因为此类立场标记语只表明了行文和措辞的风格,并不描述或彰显任何文化价值的内容,与文化的实际内容并无关联,对于作者所持有的文化理念和价值立场也无贡献。因此,英汉方式型标记语所占比例偏低,也就很自然了。

2.差异点原因分析

首先,比较英汉两个语料统计数据可以发现,英语文化视角版的立场标记语总的比例高于汉语,这主要是由英汉语言本身的文化特性,以及对语言作用的认识决定的。英语文化普遍认为,语言是延伸自我影响和改造他人的工具;语言的功能在于最明晰、最准确而合乎逻辑地说服和改造别人。而在汉语的语言传统中,一直把少言含蓄作为重要的交流标准,人际交流更注重于道德伦理,而不是通过语言完成的。汉语文化传统的语言观崇尚“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辩者不善”;因此,在措辞上尽量婉转、隐含,甚至养成了自我克制、谨言慎行的习惯。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可以发现,英语的语言形态丰富,是有标记的语言,由于其结构严谨,客观性强,这就使其语言具有扎实的形式逻辑基础;而汉语属于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的无标记的语言,结构灵活,意义丰富,但逻辑性较弱。

其次,从立场标记语的子类分析,义务型立场标记语中,汉语必要性标记语明显高于英语。必要性的立场标记语如必要、必须、应该、理当等,带有自上而下指令的语气,在汉语中是非常频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主流媒体文化视野版更是如此,核心价值观的推广与普及,得到大众的认同与接受,有赖于自上而下的宣传与引导,所用的立场标记语往往带有肯定而坚决语气。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通常是自上而下的灌输和执行,以大力宣传和训教为手段,最终达到深入人心、化为人们行动的指南。而英语文化价值观则往往是自下而上的过程,更趋向多元化,尊重个体的价值观。个人或个体是英语文化的核心,个人的尊严、利益、自由、幸福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或政府不得把观念强加于他人。因此,英语文化中更强调文化的多样与协商,反应在报刊英语文化视野版的立场标记语上,则更多使用能愿性的立场标记语,用协商和愿望的语气,表明作者在文化价值观上只是一家之言,读者可以不予认同甚至提出反驳。

最后,英语言据性立场标记语明显高于汉语,而情感标记语明显低于汉语,这可以通过汉英文化中的礼貌原则和面子策略得到解释。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礼貌语言是文化中的普遍存在,因而在报纸的文化视野版反映出来也是自然而然的。Brown & Levinson (1987)[3]将礼貌和面子联系起来,认为礼貌就是保护面子,即借助于某种语言策略,保护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的、被认可的公众形象。由于语言是用于交际和建立人际之间关系的,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不可避免地损害面子,因此言语行为便成了有损面子的行为。为了保护面子,人们在语言中便采取了礼貌策略。英汉语言的礼貌策略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反映在立场标记语方面,英语往往采用负面礼貌策略,即通过有分寸的言据性标记语,保持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感,强化作者和读者的独立和个性。而汉语往往采用正面礼貌策略,以诉诸情感满足读者对于正面面子的需求,用情感标记语把话语表达得富有人情味,以表达自己与读者有着共同的立场,是求大同存小异的合作者和同类人,从而保证了将损害面子的言语降到最低限度。

四、结语

本文通过选取英汉两大报纸的文化视野版为语料,将立场标记语的总体使用情况,以及四种类型的立场标记语和子类进行了全方位的统计,由此研究英汉立场标记语在各自特定新闻题材下的实际使用情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将英汉语料中的立场标记语做对比研究,观察英汉语立场标记语的相同与不同,并从语言、社会、礼貌等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视角,分析产生异同的原因,从而丰富立场标记语在新闻体裁中分布的解释力,加深对于语言和文化关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徐宏亮.学术语篇中的作者立场标记语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龙满英、许家金.大学生英汉同题议论文中立场标记的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3):21-24.

[3]BROWN R.& LEVINSON S.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UP,1987.

责任编辑:赵世鹏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英新闻语篇中立场标记语对比研究”(2017SJB1570)。

[作者简介]孟思月,盐城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语篇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对比分析立场
扬善
扬善
草地
戴·赫·劳伦斯《菊馨》三个版本对比分析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
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