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0-07-30吴赛庚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教学实践高中历史

吴赛庚

摘 要: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热议话题。就高中历史学科而言,唯物史观是其核心素养的理论保证,贯穿于历史学的全过程,并描述和阐释了历史学的方向及路标。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唯物史观来开展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和历史观,还能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升华学生对历史规律及本质的认识。基于此,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唯物史观;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5B-0079-02

在高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对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及进度进行阐释,以此来提高学生在历史知识方面的人文素养、文化素养以及主觀意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唯物史观,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及方法论。唯物史观贯穿于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比如: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生产力与社会历史的关系等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校注重对学生唯物史观的培养,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历史、正确认识历史本质、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正确看待和分析历史事件以及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价值观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由于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自我成长及处理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唯物史观,能够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全面的历史认知,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这对于他们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运用唯物史观教会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发展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唯物史观教会学生通过比较学的思维来正确看待中外历史的发展,做到不夜郎自大和盲目崇外,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学会洋为中用,并正确树立起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终生的崇高信念。

比如:以中外历史上的“变法维新”为例,为什么中国晚清时期的“戊戌变法”形同儿戏,仅仅上演了103天便土崩瓦解,导致封建制度向君主立宪制的变革以失败告终,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就能出现转机,最终发展成为一个能够影响世界格局的强国?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层面对两国的历史进行深入的挖掘,就会认识到,一直以来日本都是以军国主义手段来统治国家的,且日本历史上的天皇所发挥的精神象征影响远大于实权方面的控制,这就削弱了明治天皇在皇权方面进行改革的阻力,最终使日本顺利地完成了君主立宪制变革。但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更迭来看,新朝代的建立均是借助武力推翻前朝统治而形成的,但“戊戌变法”是由文人主导的和平演变,所以最终导致失败。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出现,才最终使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统治被推翻,进而为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无疑都体现了中国社会变革当中必须经历的道路。

二、运用唯物史观教会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事件

由于高中阶段的大多数学生都存在非观念较强、性情冲动等特点,这一时期他们面对事物时往往会简单地用“坏”和“好”来进行评价,而运用唯物史观教会学生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基于社会背景对历史事件加以正确的理解和分析,能够从中获取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这也是唯物史观客观性价值的重要体现。

比如:历史事件当中有很多需要辩证看待的事件,像“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大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秦始皇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就文化层面来看,在那个时期他的做法起到了积极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秦始皇借助武力并以众百儒生生命为代价这一前提下,统一了思想,使王权的稳定得以巩固,中华文明得以流传千年。作为世界历史上从未出现断代的文明体系,这都是建立在强大的思想统一这一前提下,尽管之后汉武帝对秦始皇决策进行了否定,施行“独尊儒学”,但就思想内涵层面来看,仍然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而从秦始皇大一统核心思想来看,在历经千年的换代统治后,仍旧发挥出较为强大的融合作用,最终使得各民族的统治者都尊崇于汉民族文化。此外,秦始皇对六国文字进行统一,发布“书同文”这一政令,为汉字的流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出现了即使中国各地区方言不同,但在文字表达方面呈现出统一的局面。而这一点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也是无法企及的。通过以上辩证地学习,能够改变以往学生对历史观点以非黑即白进行评价的情况,教会他们基于辩证的角度,从消极和积极因素两个方面来正确的、客观的看待历史事件,评论功过得失,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习得自省的能力。

三、运用唯物史观教会学生透过本质看历史

“适者生存,不适者灭亡”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历史规律,是历史的本质。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唯物史观来帮助学生通过对历史课程的学习,习得透过本质看历史的正确观念。这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看待未来世界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比如:以高中历史考试常见题型“以政治制度作为切入点,从中国史出发论述适者生存,不适者灭亡这一观点”为例来看,高一历史课程第一专题主要是围绕古代政治制度来展开,之后到近代国家主权斗争,再到出现近代民主革命,最后到现代中国政治建设方面。

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类题型时,就需要将问题与课文内容当中的历史发展脉络紧密的联系起来,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上文题型体现的是封建主义君主集权政治,该历史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从秦朝大一统到晚清时期的覆灭,历经2000多年,但在这一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存有封建王权制度,这主要是因为一直以来未被打破的“农耕”文明。在封建社会,土地大多被地主阶级所占有,这也就为封建王权的集中制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随着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兴起,在生产力发生巨变之后,各类工业机器的出现,大幅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资本家的出现使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发生了阶级性的转变。此时,封建地主阶级的物质积累远远低于资本家阶层的物质积累,使得封建地主阶级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自然就被淘汰出局。同样,因生产资料在过于集中的情况下,很大一部分人成为既无资本也无土地的无产阶级工人大众,从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阶级矛盾被激化,随之便产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这也为最终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以上一系列的思想意识形态发展变化即是历史发展的本质,体现了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激化而造成的“适者生存,不适者灭亡”这一重要唯物史观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唯物史观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和生机,除促进科学历史教学模式的建立外,还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对唯物史观进行深入的研究学习,善于借助实践教学来对唯物史观教学新方法和路径加以探索,进而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盼.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20,(5).

[2]孙时光.高中历史教学与学科素养的教育实践[J].中国农村教育,2020,(6).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教学实践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