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辅导员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2020-07-30路佳

现代交际 2020年12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辅导员

摘要:“互联网+”时代,网络既是高校大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舆情的重要平台,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网络舆情在给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许多挑战。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存在的主流价值观受到的冲击、网络行为和素养总体不高、辅导员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力不足等问题。对于辅导员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正确引导,高校强化网络舆情引导管理、健全网络舆情监管体制、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不断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和安全教育,努力构建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高校网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络舆情 辅导员 引导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2-0028-02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其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6.0%。[1]“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沟通交流、发表看法的重要平台。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在校大学生对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校园管理,以及社会上的热点、焦点问题的态度、意见和看法,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意见的总和。[2]不良网络舆情的扩散和传播很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常生活产生负面作用,甚至严重影响高校的教育管理与发展。因此,直面我国大学生网络舆情问题,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发展现状,积极探究辅导员网络舆情引导策略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网络舆情现状的实证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在高校内开展了“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的调查,主要调查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对网络舆情的认知与参与情况、可能产生的问题、推动正确舆论导向的引导措施等。

1.互联网成为高校大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舆情的重要平台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高校大学生喜欢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和通讯工具获取信息,并对其产生一定的依赖性,根据调查数据显示,70.21%的大学生通过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获取并交流信息,其中浏览3小时以上的大学生比例高达41.76%。互联网已经对高校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成为高校大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舆情的重要平台。

2.大学生能够理性看待网络舆情,但存在行为不规范问题

根据调查,57.39%的学生能够在网络平台中理性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看法,根据情况变化发表评论的学生占26.98%,只有少部分学生存在从众和情绪化的问题;63.81%的学生表示没有传播过虚假网络舆论,27.62%的学生存在偶尔传播过虚假网络舆论的现象。由此可以发现,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具有维护网络舆情环境的意识,对待网络舆情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能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理性对待并持有发展性的眼光看待网络舆情问题,但也有部分学生对于网络舆情的认知不够深入,对于网络信息真实性的判断能力不足。

3.大学生积极关注网络舆情并期待正确引导措施

通过分析,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主要内容中学校新闻和校园安全占77.94%;校园网络舆情监管机制不健全、缺乏大学生网络舆情疏导机制分别占比74.73%和78.16%,是网络舆情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70.45%和75.16%的学生表示应该建立大学生网络舆情监管机构和加强相关科学引导。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发展动态,并希望学校能够通过完善大学生网络舆情监管与引导机制。

二、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

1.时间突发性

社会热点事件一经报道,网络评论接踵而至,大学生会普遍通过QQ空间、微信朋友圈、发微博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发生在校园中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会更容易得到大學生们的关注。事件的突发性往往也会带动大学生网络舆论出现的时间突发性,两者紧密相联,热门事件一传十、十传百,网络舆论一触即发并迅速发酵,学生在网上的多种观点交汇在一起,使得高校网络舆情迅速形成。

2.内容复杂性

在社会多元价值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不同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冲击,容易造成大学生心理迷茫和思想困惑,诉求多样化,看待问题的角度及发表的观点内容复杂多样,不仅包含正能量、理性积极向上的言论,也充斥着大量负能量的、消极粗俗的看法。

三、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

当前,西方国家文化渗透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严重,歪曲事实真相,丑化国家形象的虚假信息、反社会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重影响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面对这些泥沙混杂的网络信息,大学生的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在加上他们缺乏理性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打着“文化”幌子的西方反动势力意志形态的渗透。

2.大学生网络行为和素养总体不高

国家网络舆情法律体系建设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存在管理滞后、监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导致网络舆情事件的处理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支持,很容易让不法分子钻空子。面对纷杂的网络信息,大学生缺乏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网络安全意识淡薄,容易轻信不法分子发布的网络虚假信息,并对“钻空子”的行为默许,形成对于网络言论持“无所谓”态度的错误认知。长期以往,该想法和行为逐步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观念缺失,网络诚信缺失,缺乏社会责任感,认为可以在网络肆意发表自己的言论,弄虚作假。

3.辅导员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力不足

辅导员往往重视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但是在预防和应对大学生网络舆情方面存在引导力不足、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一方面,辅导员对于网络舆情的管理存在滞后性,往往大学生网络舆情事件爆发后,才会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事后干预的处理策略,不仅没能及时有效地解决舆情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还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大学生网络舆情事件情况较为复杂,高校舆情管控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应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专业教师队伍,网络监管技术不足,使得一些具有煽动性的、反动的不实信息得不到有效拦截和追踪,导致辅导员对网络舆情的预防与引导工作难度加大。

四、辅导员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的实施路径

1.辅导员应强化网络舆情的引导管理

高校要强化网络舆情的引导管理,充分发挥高校舆情引导队伍的作用。专门成立一支思想觉悟高,政治素质好,能够客观分析网络舆情信息并开展专项工作的网络舆情引导的辅导员工作队伍,定期对其开展专业培训,培养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网络舆情的有关信息进行广泛搜索、总结整理、客观评价的能力。素质过硬的高校舆情引导辅导员队伍能够及时了解网络舆情,把握学生心理动态,迅速作出判断,避免影响扩大,逐步化解舆论危机。另外,辅导员还应该高度重视“意见领袖”的舆论导向引领作用,可以是在学生群体中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代表,也可以是德高望重的教师和专家学者。“意见领袖”充分发挥带头表率作用,只有通过正视网络舆论事件,积极回应网络舆情问题,并采用科学合理的言行引导网络舆论的正确走向,才能引导学生逐步从偏激思想中走出来,最终达到消除网络舆情负面影响的目的。

2.辅导员应健全网络舆情监管体制

“互联网+”时代,每一位社会公民在享受网络信息迅速传播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需要主动承担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义务。当代大学生乐于通过互联网平台沟通与交流,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高校要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监管体制,不断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为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一方面,辅导员要合理规范学生校园网的使用,特别是对于信息来源和信息传播路径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主动过滤不良信息,优化大学生网络舆情信息质量。另一方面,辅导员要主动参与并跟踪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针对网络舆论的持续发酵,要不断调整网络舆情信息的管理模式,以达到净化大学生网络舆情空间环境的目的。

3.辅导员应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辅导员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预防工作,不断完善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积極探索网络舆情管理方法,形成应急预案。在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中,辅导员要准确把握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传播,健全网络舆情评估体制,对可能存在网络舆情危机的信息性质、内容、后果进行分析并作出科学预判,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对于已经发生并顺利解决的网络舆情事件,要时常反思并总结该事件的经验教训,及时归档整理,根据工作流程形成应急预案,为以后更好预防和处理网络舆情事件做好准备工作。辅导员只有不断顺应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与变化特点,定期对网络舆情预警机制作出优化调整,才能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防治策略,切实推动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4.辅导员应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和安全教育

大学生是大学生网络舆情的主体,促进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最根本的是提升大学生网络素质和安全教育意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辅导员除了要在班会和思政课上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还要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以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辅导员需要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注重普及网络法制安全知识,通过主题班会、网络宣传、网络安全专题讲座的方式,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国家网络安全的相关政策,知法用法,自觉树立网络舆情防范意识。另外,辅导员还要积极鼓励大学生有序地参与网络社会事件,通过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锻炼独自面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培养和提高自身安全意识,自觉维护校园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网信网.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8-30).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

[2]孟莉.网络舆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视域[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赵世鹏

[基金项目]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基金成果“‘互联网+背景下辅导员网络舆情引导路径探索”(SK201810-2)。

[作者简介]路佳,河北农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就业指导。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与对策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