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研究

2020-07-30韩珠迪

现代交际 2020年12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高校大学生

摘要: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使其碎片化、扁平化及交互性更强,信息传播的内容更具震撼力与冲击力。基于中国高校面临的越发复杂的网络舆情形势,在把握高校网络舆情特点的基础上,根据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上存在的问题,探究有效构建引导与管理机制的对策,希望能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网络舆情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2-0024-02

近年来,伴随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在不断革新,网络空间成为公众传递信息与表达意见的重要场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成为社会公共安全治理中的重要一环,网络空间的日益发展壮大为人们行使各种权益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但也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是使用网络工具的主力军,其三观还不够完善与成熟,面对海量繁杂的网络信息时,欠缺甄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引发一系列事件。鉴于此,高校应当在把握网络舆情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现存问题,建构有效的管理与引导机制。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1.传播渠道的多样性

新媒体的发展,使网络舆情的传播空间也在不断扩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网民为20—29岁的年轻人,因为他们较其他年龄段网民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与精力,而大学生多处于这一年龄段,成为占比最大的群体。作为网络的主力军,他们的想法及观点大多会通过网络平台传播,而这些传播平台有较大影响力和极快的传播速度,一旦发表不当言论,易引起网络舆情事件。同时,由于网民宣泄方式及利益诉求不同,所传达的观点与价值观不同;因此,大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呈现复杂且不可控性,如果对信息不加以甄别就进行传播,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2.信息发布的随意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方便、快捷、自由等特点。网民可以无需任何单位或个人审核,自由在网上发表自己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与观点,这些评论具有极强的随意性。高校学生三观并未完全成熟,对一些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对各种公共事件与热点有着强烈的参与热情,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而这些想法与意见难免会掺杂偏离事实的主观情绪与个人感受,甚至对某些信息不加甄别就附庸言论,转发传播,使言论与事实相背离。

3.内容的多元性

网络舆情是自发随机产生的。网民自由选择讨论的话题,并自由发表言论,这就导致网络舆情在内容上呈现出多元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各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都可在网络上得到评论与传播。网络的虚拟性特点,使网民可以匿名发表自己的看法,无需过多考虑自己的言论是否会造成影响,同一话题,不同网民可以多角度评论。而高校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高地,多元化这一特征尤为明显。高校学生知识储备较为丰富,文化水平较高,网络技术使用较为灵活,信息发掘更有深度,对社会热点问题乐于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的看法,使高校网络舆情在内容上更加多元化。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问题

1.重视不足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网络安全问题和信息化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并提出了重大举措。与此同时,国家教育部和网信办就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问题多次向高校下发政策性文件,要求各高校一定要重视此项工作,并且落到实处。但某些高校并未真正实施,使该项工作的理论与实际并不匹配。有些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的处理过于生硬,对网络舆情以“管”为主,缺乏“引”。[1]大学生三观并未完全成熟,自控力相对较差,高校在落实相关政策时应明确网络舆情主要任务在于服务、引导而非管制,应努力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氛围,重视网络舆情的“引”。

2.较为被动且缺乏时效性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化,信息传播空间不断发展壮大,但目前中国部分高校针对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仍采用传统的工作方法与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满足当前大学生多样性的网络诉求。这种单一垂直的管理模式所起的作用小,且效率极其低下,不能迅速有效地应对大学生网络舆情问题,甚至容易引发学校网络舆情的大爆发。有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没有认识到新媒体的重要作用,遇到网络舆情事件时,常采用被动解释、被动应对的解决方式,而这种手段与做法非但无法适应当前新媒体时代复杂環境的需要,往往还会适得其反,激发更深层次的矛盾,导致网络舆情的进一步扩大,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高校加强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的对策建议

1.高校应加强对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的重视

高校要解决网络舆情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重视自身对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进行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传播正能量。高校网络管理者不仅要制作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网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相关部门全面掌握学生的网络舆情信息情况,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如张贴海报、举办主题班会、更新宣传板等,以便增强学生对网络舆情的认识度。同时,高校应保证学生的知情权,做到信息公开透明,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这样有助于减少矛盾,降低学生抵触情绪。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使其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深入课堂内外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做学生三观的塑造者与网络舆情的引路人。

2.利用新媒体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机制

新媒体的特点是信息传播的便捷,要善于运用新媒体,在网络舆情出现之初,第一时间抢占新媒体舆论先机。运用新媒体与社会公众进行良性互动,引导网络舆情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机制,一方面,应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舆情监管监测及舆情预警预报机制,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度和危害程度进行分级、分类处理;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应急干预管理机制,建立一套更加完备的应急预案,并增设专门的应急干预管理部门,在部门人员分工明确的基础上,部门与部门之间、网上与网下联合联动,确保所采取的应急干预管理措施更加及时高效。[2]

增强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效率,关键在于打造一支业务精通、技术过硬、政治素质够高且又熟悉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规律的管理队伍。由专门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负责宣传工作、专门进行信息管理工作这三个专业性队伍联合联动,在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中,既要有所专长,又要相互协作。高校应将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培训常态化,建立健全一套有针对性且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体系。[3]对三支工作队伍进行基本业务知识及相关技能的培训,采用统分结合的培训方式,根据其工作的具体分工和内容上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培训,如针对信息管理工作的队伍,在专业性上与基本技能水平上进行计算机技能及相关网络信息识别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三支队伍应不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总结工作,有助于相互间的学习,并获取更加全面的信息,促进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增强引导效率。

四、结语

综上,从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着手,根据当前现实情况分析,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认识到网络舆情对高校学生的巨大影响,以寻求解决方法。高校要重视网络舆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宣传者与信息管理者之间相互沟通协作,优化高校网络舆情环境,做好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工作。

参考文献:

[1]黄晨晨.新媒体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机制研究[J].大众文艺,2019(8):182.

[2]陶丹.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与管理对策研究[J].才智,2018(28):132.

[3]王艺潼.吉林省高校网络舆情研究[D].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18.

责任编辑:孙瑶

[基金项目]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校内科研基金项目资助“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研究”(校20190667)。

[作者简介]韩珠迪,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高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