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高校公益组织的建设与运作

2020-07-30张旭

现代交际 2020年12期

摘要:如今,高校公益组织逐渐增加,除了常规的大学生公益活动,更多的高校针对本校特长发展特色公益组织,倡导学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积极开展特色公益活动。以四川音乐学院传媒学院学生独立公益组织——“川音多背一公斤”为例,展开对艺术类高校公益组织的建设与运作的讨论,并分析艺术类高校公益组织从起步建设到发展运作的全过程,希望以此完善艺术类高校对学校公益组织的管理,并促进艺术类高校公益组织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艺术高校 公益组织 四川音乐学院 多背一公斤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2-0021-03

公益事业一直被认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三力量,而我国公益事业起步较晚,相较西方一些国家的公益事业发展,我国公益事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近些年,中国公益组织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以大学生为主要组织成员的公益组织相继出现,推动了公益组织的发展势头。2010年,我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鼓励师生开展志愿服务”[1] 。除了常规的大学生公益活动,更多的高校针对本校特长发展特色公益组织,倡导学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积极开展特色公益活动。如医学院开展学生义诊,师范类大学开展义务支教,等等。本研究着眼于实际,立足于实践,以四川音乐学院传媒学院学生独立公益组织——“多背一公斤”为例,展开对艺术类高校公益组织的建设与运作的讨论,并分析艺术类高校公益组织从起步建设到发展运作的全过程,希望以此完善艺术类高校对学校公益组织的管理,并促进艺术类高校公益组织的良性发展。

四川音乐学院传媒学院独立公益组织“川音多背一公斤”成立于2012年11月。这个最初只有几位同学加入的独立公益组织经过6年的历练,现在已经发展为由20余名骨干成员和200多名活跃志愿者组成的能够独立运作的高校公益组织。伴随着义工的增加,这个团队每年有序组织其中相对积极的20名骨干成员分成项目、外联、新闻、宣传四个小组,分门别类地对组织进行管理,团队骨干成员以“老带新”的形式每年更新。他们先后组织了平安夜苹果义卖、绿色骑行、关爱老人、爱之家关爱小动物、暑期夏令营活动,等等,并将其中优秀的项目发展成长期固定项目,暑期夏令营活动就是一个长期的计划,学生每年会到固定的两所学校进行支教活动。可以说“川音多背一公斤”从建立之初至今,都表现出了高校特別是艺术类高校公益组织发展的鲜明特征。因此,选择以“川音多背一公斤”为本研究突破口,探讨艺术类高校公益组织的发展情况。从艺术类高校公益组织的建设、良性运作及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这三个方面,以四川音乐学院“多背一公斤”为具体剖析的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

一、艺术类高校公益组织的建设

当下,大学生公益组织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由学校牵头设立的公益组织。如很多大学都设立的学生会志愿者部或公益部等。对于此类公益组织,学校的重视程度较高,组织相对完善,资金的来源稳定,一般由学校负责,管理起来也相对容易。学校有专门的教职工与之对接,最终由学校教师负责,但同时,这一形式的高校公益组织的弊端也很明显。在团队管理上,学校参与度较高,活动的内容及形式都有所限制。组织活动的报备审批程序比较冗杂,看上去是由学生自己管理的团队,实际上学生的活动和自主意识受到很大局限。虽然团队的生存有保障,但是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将公益项目当任务来完成的现象。

第二种是学生自发成立的公益组织,像学校的一些公益社团等。如初期的“多背一公斤”就是这样的公益组织,此类公益组织是由热爱公益事业的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它也可细分为两种:一种是像“川音多背一公斤”这样向学校提出申请的独立公益社团;另一种是没有向学校提出申请,纯粹是学生自己的行为。这种由学生建立起来的公益组织,学生占主导地位,组织的领导者或领导团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有针对性的公益活动。比如“川音多背一公斤”就利用年轻人喜欢旅行,艺术类大学生喜欢采风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去一些风景较好、民俗文化很深厚,但相对偏远的山区学校进行支教活动。使公益活动不仅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福利,也给志愿者自身带来提高。但是这样的公益组织所面对的问题和困难是相当多的。首先就是资金问题。基本上没有资金来源,全部由志愿者自行解决。其次是组织管理问题。当下,大学生特别是艺术类大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一个没有权威制约的组织是否有凝聚力,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三是志愿者本身的问题。公益本来就是一个非盈利、不求回报的事业。在诸多的困难面前个体能否继续坚持下去,坚持多久,这都是威胁到大学生自发公益组织生存的最关键因素。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其公益精神的主旨可以理解为大学生群体基于一定的自愿、关怀和奉献意识,自觉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弘扬时代主旋律,传递道德正能量,实现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精神追求。”[2]这是高校公益组织的内涵。以上两种公益组织,前者比后者生命力更强,更稳定;后者比前者更活跃,更受学生欢迎。学生公益组织要想做到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需要学校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高校需要践行一套基于以上两种组织优点的高校特色公益组织。建立一个能生存下来、能发展下去、能壮大起来、能形成规模的公益组织,需要学校与学生的深度沟通与协调,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奉献社会的价值追求,同时也要让学生从服务中得到自身的提升。

第一,政策支持,科学管理。“川音多背一公斤”公益组织建立之初是附属于“多背一公斤”总部的。“多背一公斤”总部是一个有着专业管理经验的公益组织,其科学的管理思想给“川音多背一公斤”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一个大学公益组织的建立过程中,科学的管理理念是大学生公益组织能得以发展下去的保障。“川音多背一公斤”成立一年以后,“多背一公斤”总部管理人员撤离。在这种情况下,四川音乐学院传媒学院的辅导员和领导及时向“川音多背一公斤”组织提供了各方面的支持,使这个独立的公益组织在原有良好的管理基础之上得以健康地生存下去。四川音乐学院传媒艺术学院还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和“川音多背一公斤”独立公益组织的支教公益项目结合,在政策上给了这个年轻的独立公益组织最大程度上的帮助。

第二,准确定位,发挥特长。当今高校大学生多数为“95后”“00后”,“95年至2012年这一段时间应该是中国经济变化最大的时期,中国庞大的人口资源让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紧密连接在一起,他们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变化,就认知水平而言,他们应该是较强的一代,也恰巧因为这种强大的认知水平让他们有了很强的个人意识”[3]。大学生是一个充满公益激情的群体,发挥个人专长更能调动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在艺术类高校中,学生大多数都拥有一技之长,如唱歌、跳舞、乐器、绘画,等等。从性格上讲,他们由于所学专业的关系更外向,更擅长与人沟通。基于此,在组织成立大学生公益组织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艺术类高校学生的特长优势与性格优势。准确定位公益组织的发展方向,设立相对固定的公益项目。如“川音多倍一公斤”的关爱老人相关固定公益项目中,公益组织定期去固定的两家敬老院慰问演出,很好地利用了艺术类院校学生能歌善舞的优势;他们的到来,驱散了长期生活在敬老院的老人的孤独感,同时又发挥了特长,增加了社会实践经验和舞台表演经验。

第三,积极宣传,扩大规模。公益组织,尤其是以大学生为主的公益组织,由于没有相关机构的物质资源支持,“人”就成为组织能否运转下去的关键因素。宣传是吸引广大志愿者一个相当重要的手段。综合类艺术高校有很多传媒相关的专业,可以让传媒相关专业对公益活动有兴趣的志愿者去做宣传工作,利用其所学的传播及影视知识展开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如建立公共微信平台、以微电影的形式宣传公益组织活动。“川音多背一公斤”就利用了自身宣传推广的优势。“川音多背一公斤”发源于四川音乐学院传媒学院,组织的创始人就是学习传媒的学生。因此,团队建立之初就有着良好的宣传平台的意识,先后建立了“川音多背一公斤”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及线上QQ交流平台。截至2019年4月下旬,“川音多背一公斤”公众号粉丝人数达到2474名,微博粉丝量2510。据微信公众号阅读来源数据分析(表1),2018年10月—2019年3月期间的阅读来源,43.81%为朋友转发。作为当代大学生主要成员的“95后”“00后”是新媒体的原住民。新媒体成为信息的主要传播通道,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的宣传力量与宣传平台,打造艺术高校特色公益组织。

作为校方,可以帮助公益组织推广自己的媒体平台,在校报、学校广播、网站等学校相关的媒介资源上给与支持。同时,也可以结合艺术类院校专业实践课,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公益微电影的打造,以得到专业训练,增强社会公益意识,一举多得。

二、艺术类高校公益组织的良性运作

“多背一公斤”成立6年来,一直以学生管理为核心、以专业管理为基础、教师给与管理意见的方式管理运作;这种方式避免了以教师为主管理公益组织的种种问题。在这6年的运作中,“川音多背一公斤”还顺利地完成了核心管理人员的新老交替工作。总结下来发现,艺术类高校公益组织要想良性运作下去,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以学生管理为主,形成教师反过来服从学生安排的管理新理念。学生更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更清楚大学生需要通过公益组织实现什么样的自我价值。因此,实现学生全程管理公益组织是对学生的信任,也是对学生的认可,更是对学生的磨练。反过来,教师作为被领导者,则加强了学生的组织权威;教师的参与会更加深入直观地了解学生管理漏洞,为下一步对学生公益组织管理进行指导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适当给与公益组织管理者指导意见,积极配合工作。以学生为主要管理者的公益组织的主要问题就是管理经验的不足;因此,教师在必要时给与管理上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在“川音多背一公斤”的发展过程中,辅导员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

再次,与学校相关活动合作,给独立公益组织发展机会。公益組织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权威机构的扶持。在学校举办官方活动时,可以更多地给独立公益组织机会,让他们以独立组织的形式加入学校活动。在“川音多背一公斤”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多次将暑期实践活动与“川音多背一公斤”的暑期支教活动相结合。这样既方便了学校暑期实践活动的管理,又使独立公益组织的经费问题得以解决。将公益与实践完美结合。

三、艺术类高校公益组织发展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1.资金问题

大部分公益组织都会遇到资金的问题。目前,学生公益组织资金的主要来源为:志愿者自身捐赠、社会捐赠、义卖及学校资助。对于还处于消费阶段的学生来说,自身捐赠还有些困难,即便可以短时间施行,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并不实际。社会捐赠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公益组织来说其难度是相当大的,可行性也不高。学校资助,对于一个独立公益组织来说并不利于其独立发展。因此,义卖成了最适合的经济来源之一。“川音多背一公斤”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资金的问题,由此产生了“平安夜苹果义卖”活动。此次义卖十分具有想象力,志愿者们从学校圣诞节互送平安果的习惯中找到商机,组织购买苹果包装出售,所得利润全部用于公益金捐出。自2013年至2018年这6年的时间里,仅此一项活动累计捐赠款项58863.32元。活动之初缺乏经验,2013年义卖所得净利润仅2460元,到2018年,义卖净利润已经达到了18348元。连续6年的活动成为学校圣诞节、元旦节期间的一大特色。从开始的缺乏经验,到后来的有序组织、公开账目、报告资金流向,在老师的财务建议下,“川音多背一公斤”苹果义卖项目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并同时配合支教、“多帮一”等相关活动,将所得义卖的款项捐赠出去。这种形式必须有学校政策上的支持,而独立公益组织内部账目的公开透明也非常重要。学校在给与支持的同时加以监督,使独立公益组织得以良性发展。

另外,“川音多背一公斤”另一个特色项目“多帮一”也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所谓的“多帮一”就是多名大学生帮助一位贫困山区的孩子。这一活动在每学年开学时发起,“川音多背一公斤”公益组织在暑期7、8月组织支教活动的过程中,对支教学校特殊困难学生进行家访。实地考查学生家庭情况,将资料带回。9月大学开学后,将所帮助的贫困孩子的情况在网络上推广和宣传,形成每20人为一组的帮扶小组,每人每月捐赠20元,连续捐赠四个月。在下一次支教活动中将这些捐赠的款项一并交给帮扶对象。这种形式对于纯消费者的学生来说捐赠压力小,积少成多。

2.“人”的問题

首先,是普通志愿者的吸收。艺术类大学生自由独立,很多人对于公益的态度并没有那么执著,半途而废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有学者在探讨民间公益组织的时候提到,面对民间公益组织宣传能力较弱的情况,“需要从传播策略与规划、寻求培训支持、培养组织内部传播人才等方面来提升民间公益组织的传播能力”[4]。这样的传播策略对于规划大学生独立公益组织同样也适用。“川音多背一公斤”是由传媒学院学生发起的,学院引导学生用自己所学的传播学知识将公益组织宣传工作做起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公益成为校园的风气,学生的习惯。另外,要多开展一些适合艺术类学生的公益互动,让公益不再是死板的、悲伤的,让学生在用公益行为温暖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提高。

其次,是核心领导者的更替。公益组织的核心领导以“年”为周期也会有所改变,选出合适的接班人继续将公益组织发展下去是十分必要的。“川音多背一公斤”公益组织虽然随着学生的不断更替一直都在变换负责人,但始终保持组织内部“老带新”的理念,平稳完成工作交接。采用储备核心成员的方式,将公益组织的核心成员范围扩大,这样就可以在上一届学生毕业的时候将公益组织平稳地交到下一届学生的手中,并得以长久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李阳,韩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机制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5):106-108.

[3]沈宗奇,肖义慧.高校公益组织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以长沙理工大学麦田志愿者协会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9(3):197.

[4]马贵侠,谢栋.新媒体环境下民间公益组织传播能力建设:现状、反思与提升策略[J].新闻界,2015(6):36-42.

责任编辑:孙瑶

[基金项目]四川音乐学院资助科研项目“艺术类高校公益组织的建设与运作——以四川音乐学院“多背一公斤”公益组织为例”(CY2015171)。

[作者简介]张旭,四川音乐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助教,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