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基建加速产业数字化变革

2020-07-30沈建光

债券 2020年7期
关键词:数据中心数字化数字

沈建光

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将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目前,虽然疫情对我国造成的阶段性供给冲击已得到缓解,但这只是我国经济复苏的第一道关卡。第二道关卡是外部需求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6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9%。第三道关卡则是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我国传统产业急需转型升级。

在此背景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在政策层面多次被重点提及。这不仅是出于稳增长的考虑,也与抗疫过程中新基建的突出贡献及良好应用前景有关。今年全国两会首次将新基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我国新基建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新基建不仅能在短期内促进经济的恢复,而且能为经济转型和产业链升级打下坚实基础。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新基建一端连着供给端巨大的投资需求,另一端连着需求端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需求,其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新基建的重要应用及发展现状

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体系。新基建主要包括5G网络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

(一)新基建在疫情中的推广应用

突如其来的疫情已倒逼新基建新技术加速落地,刺激无接触零售、智能化服务等新业态创新发展,驱动新一轮的产业数字化变革。在疫情期间,大数据分析服务于疫情态势研判、疫情防控部署,精准施策;5G网络应用加快推进,5G+红外测温、5G+送货机器人等已活跃在疫情防控的各个场景;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医疗机构提高诊疗水平。另外,云办公、云课堂、云视频、云签约等新消费需求释放巨大潜力。数字科技加速了产业融合,成为提升企业数字化能力的有力支撑。这些都为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求新谋变带来了良好契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考验,应推进政企协同,引导各类主体投资新基建各个领域,让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释放。

(二)新基建各领域的发展现状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1.5G网络

5G网络与行业的融合应用正在创造以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截至今年5月中旬,我国建成5G网络基站超过24万个,相关产业链正在加速推进,5G网络建设不断提速,预计每周新增1万多个5G网络基站,今年全国将新建5G基站超60万个。

根据《中国5G经济报告2020》,今年我国5G网络总投资将约为0.9万亿元,到2025年将达到1.5万亿元。今年5G网络将创造就业岗位54万个,2025年将超350万个,2030年将达到800万个。

2.数据中心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2019年中國数据中心数量约为7.4万个,约占全球数据中心总量的23%。其中,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占比达到12.7%。规划在建的数据中心有320个,全部建成后,我国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占比将达到36.1%。然而,这一数据与美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3.新能源

汽车充电服务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充电桩保有量达121.9万台,车桩比约为3.4:1。在2021年到2030年,需要新建充电桩超过6300万个,形成万亿元级别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4.特高压

来自国家电网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年特高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将达到1811亿元,预期可带动社会投资3600亿元。

新基建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

传统基建解决了物和人的连接;数字化的新基建解决了数据的连接、交互和处理,将给产业链升级带来更大的空间。目前,很多传统产业领域也正在推进智能化新基建的发展。新基建在能源、交通、医疗等行业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持续拓展,支撑了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

(一)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

智能供应链是中国智能制造迈向全球的制胜关键,智能物流配合智能制造强力发展,成为生产的基础。以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为代表的新基建不仅成为抗疫作战的核心能力,也在倒逼大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这种以技术为基础、以数据为驱动、以供应链和物流为依托的新一代基础设施,未来将引领并推动中国零售行业的发展。

(二)金融科技

金融新基建加快了金融数字化的转型步伐,可以重塑金融服务业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使金融服务科技的抓手更加丰富。

近年来,我国金融科技创新保持了快速的迭代升级,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科技生态体系逐步形成。金融科技企业和数字科技企业不但向金融机构持续输出金融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还着力打造金融科技开放平台,利用数字科技连接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推动金融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共进。例如,2019年7月京东数字科技将“JT2智管有方”从技术系统服务升级为开放平台服务,通过组合模块化的智能挖掘、估值定价、智能风控、交易设施等七大中台服务,为资产管理机构提供了按需定制的解决方案。

对于金融科技公司而言,经过多年的深耕与积累,已具备了技术与服务的先发优势。科技企业、金融科技公司、科研机构将争相布局并发展物联网、5G网络、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在技术领域展开新一轮的市场角逐。

(三)智能城市

新基建能够推动智能城市的万物互联互通,构建城市级数据中心,让交通、规划、环保等各个部门打破数据孤岛,更高效地开展沟通、协同。智能城市也是对新兴技术需求最大的领域之一,根据国际数据公司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今年全球智慧城市相关技术支出预计将达到约1240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18.9%。其中,中国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266亿美元,规模位列全球第二。

此次疫情反映出在交通、医疗、政务方面建立三位一体式城市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长期内,数字孪生城市将有效提升科学决策、协同控制的能力,以应对突发性事件。

(四)AI机器人

新基建为AI机器人的发展做好了硬性保障。对于新基建涉及的几大产业领域,如大数据中心、城际高速铁路与轨道交通等,AI机器人能大幅提升其运维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助力降本增效。AI机器人通过与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融合应用,可助推实体经济的发展,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未来国民经济发展领域中的重、大、险、难等工作场景,如铁路巡检、深海勘测、矿山勘探、救灾抢险等,使用机器人既可以提高工作服务效率和精准度,也可以有效地替代人力。

(五)数字营销

新基建让户外媒体数字营销拥有了更多想象空间和发挥余地。技术的发展在户外广告的精准投放、效果归因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带动新广告业态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互方式,让新基建项目平稳落地。

推动新基建发展的主要举措

从更广的意义上看,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基建,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支持。

(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放宽市场准入

应统筹规划,注重效益,量入为出,对项目做出甄别和评议。研究出台新基建规划方案,加强其与财税、金融、就业等配套政策的统筹协调;实施负面清单制度,放宽企业投资准入,简化行政项目审批。

(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科技公司和民间资本在软硬件相结合、广泛为社会群体提供服务等方面有独特优势。除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资金及其他政策性金融手段外,应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形成政府财政和社会资本互为补充的健康机制、良性生态。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为例,截至2020年1月,存量PPP项目总投资规模为17.6万亿元,其中狭义新基建(充电桩、光电、科技、智慧城市、信息网络建设)相关投资仅为855亿元,占比仅为0.49%;包含医疗、轨道交通、园区开发在内的广义新基建占比不足17%;传统基建仍然占据最大份额,接近40%。可见,新基建资金投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此外,还可以考虑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多管齐下拓宽新基建项目的融资渠道。

(三)增加科技企业力量,探索推动投建营一体化模式

通过政策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加快新基建相关技术的研发应用,有序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积极引导数字科技企业发挥研发实力和经营创新优势,重点参与公共卫生与医疗健康、智慧交通、智能能源、智能新媒体及电子政务等领域的新基建项目。

(四)政府统筹做好基础性投资,以企业为主导加以推进

传统基建主要由政府主导,而新基建可以由企业主导,政府统筹做好基础性投资,政府和企业成为合作伙伴。

一是企业抓紧进行新基建技术的引进、研发及对外合作,提高技术赋能能力,进行业务升级,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配合经济社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念,推出更多创新产品。

二是传统产业机构与数字科技公司加强合作,提高运营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借助数字科技企业的技术优势、海量数据和天然场景,实现转型发展。让更多的传统企业及中小微企业能够在其领域内快速发展,加速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提升数字竞争力。

三是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更好更快地推動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线上化发展。传统机构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化系统建设,以应对更多业务的线上发展,进入跨界融合、系统创新、智能引领的新阶段。

新基建的核心在于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在数字经济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研发投入、专利数和市场占有率均有一定优势,此次疫情更给新基建发展带来了多种可能。未来中国应抓住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发挥新基建的产业效应,致力打造并成为世界领先的数字经济强国。

责任编辑:刘颖  鹿宁宁

猜你喜欢

数据中心数字化数字
关于间接蒸发冷机组在数据中心中应用的节能分析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2018年数据中心支出创新高
答数字
2017第十届中国数据中心大会榜单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