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汗水浇灌百万亩林海
——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张向忠森林管护案例

2020-07-30

山东绿化 2020年3期
关键词:塞罕坝林场造林

56岁的张向忠在塞罕坝从事林业技术工作已有35年,从青葱岁月到中年,他依然穿梭在塞罕坝的山林间,奋战在林业工作一线,坚持生产技术指导和科研攻关不止,用行动诠释着塞罕坝精神,用汗水浇灌着百万亩林海。

扎根基层,为生态建设默默奉献

1984年7月,张向忠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工作,当年21岁的他,还是一个稚气未脱、踌躇满志的毛头小伙。他怀着对绿色事业的热爱,从生活环境条件优越的唐山老家毅然来到地处偏远、生活艰苦、气候恶劣的塞罕坝。怀揣着理想抱负的他一踏进林场的瞬间就蒙了:这哪里像是一个国有单位啊!破旧瓦房、简陋办公室、宿舍,连农村都不如。当时,感觉现实与自己的理想差距甚远。在随后的工作中,通过深入林区,与老职工一同开展造林、抚育间伐、森林防火等工作,目睹着老一辈人守护下来的森林资源,感受着林场职工朴素而敬业的吃苦耐劳精神,渐渐地,他对林业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坚定了干好林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上世纪80年代初,林场在大规模造林结束后,转入了营林阶段,当时没有一套切合塞罕坝实际的森林经营理论可借鉴,只有不断地摸索。张向忠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扎根在最基层林区,不顾严寒酷暑,每天与同事们早出晚归,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反复地探索研究,在营林生产设计上,他解决了罗盘仪导线测量对中误差问题,提高了罗盘仪导线测量闭合差的精度,快速准确,使工效提高了30%;在国内首创对消耗蓄积与产材量用林分平均断面积修正的方法,解决了采伐标准地与林分平均胸径存在差异影响作业设计精度问题,使得调查精度提高5%。他就是凭着一股钻劲和拼劲,攻坚克难,击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解决了塞罕坝营林生产和调查设计中的诸多疑难问题,为我国相似地区的林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制度,相继被内蒙古、河北、东北等多地采用。

科学施策,精准提升森林质量

近些年来,塞罕坝的造林已进入“啃骨头”阶段,为实现塞罕坝无山不绿、有水皆清的生态建设目标,在春季造林期间,年过五旬身为技术副场长的他经常顶风冒雨,不顾山高路陡,坚持同技术人员反复实践,通过高规格整地、选用良种壮苗、应用薄膜覆盖、客土、施基肥等技术措施,创造了不整地等行距不等株距造林方法,解决了石质山区造林绿化成活率低的难题,使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创造了石质山区造林绿化新模式。针对塞罕坝大面积同龄人工纯林的情况,他提出并实施了从自然保护、经营利用和观赏游憩三大功能一体化经营出发,采取多措施培育复层异龄混交林,全面发挥人工林的经济和生态双重效能,逐步使塞罕坝林分形成幼、中、近、成林呈近正态分布的合理森林空间结构和树种组成结构的塞罕坝森林经营思路和措施。实现了资源培育由以数量扩张为主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经营模式由注重短轮伐期的纯林经营,向长中短结合、营造混交林转变;经营目标由培育中小径木材为主,向培育中小径材与培育大径材、培育绿化苗木并重转变。自担任总场森林经营主管副场长以来,完成森林经营面积近10万公顷,使塞罕坝林地面积由2002年的68842.5公顷增加到73010.66公顷,森林蓄积量由684.7万立方米增加到1100.0万立方米,完成荒山造林面积6000公顷,更新造林面积4800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02年的72.4%增加到80.0%。科学的经营手段、规范的管理措施,被前来视察的国家领导概括为“管理好、经营好、保护好、发展好”,省局领导检查指导时概括为“设计精度高,造林成活率高,作业质量高,科技含量高”。

整章建制,保护京津生态屏障

塞罕坝作为中国林业的窗口,管理好、经营好、保护好、发展好这片林子,是塞罕坝人的职责,更是历史使命。张向忠在主管全场有害生物防治和自然保护区期间,以科学、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深入钻研林业技术,在首次飞机防治森林有害生物工作中,成功地应用了GPS导航新技术,不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并且避免了重喷和漏喷,保证了飞防效果,据统计,张向忠共主持实施有害生物防治180多万亩次,为林场减少林木损失达2亿元;为有效掌握和保护塞罕坝地区典型生态系统,主持对保护区内的植物资源、动物资源、水域资源和原生草甸沼泽地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外业调查,编写并出版了《河北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和《总体规划》,主持完成了《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塞罕坝湿地恢复与建设项目》《天敌繁育场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现良性、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建立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和健全的制度,为此,他牵头修订完成了林场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林业生产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制度,在全场范围内开展了生产质量联合检查和“质量年”评比促提升活动,全面推行了全员、全过程、全部门的“三全”质量管理,建立了从总场、林场、营林区到作业人员立体管理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实现指导、监控、落实的全程管理,确保了经营水平的提升,全场每年降低生产成本150余万元。

2017年8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称赞塞罕坝林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同年12月4日,塞罕坝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塞罕坝在生态建设上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动诠释了我国在生态环境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为世界作出的承诺。张向忠同志作为塞罕坝第二代务林人的代表,他始终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孜孜以求的精神长期在基层从事森林经营工作,始终把促进塞罕坝森林资源健康生长、助力生态建设作为毕生的追求,谱写了一曲科技兴林的优美华章。

猜你喜欢

塞罕坝林场造林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塞罕坝之歌
塞罕坝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