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推理小说 离刘慈欣还有多远?

2020-07-29卢娜周一泽

东方企业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雷米法医小说

卢娜 周一泽

“一起爬山吗?帮你拍照的那种。”根据紫金陈推理小说《坏小孩》改编而成的网剧《隐秘的角落》一经播出,诸如此类的流行语带着剧集中的“丝丝寒意”霸占了热门话题榜。不仅原作小说加印三次,还带动了国内推理小说一同“出圈”。自1840年代诞生至今,推理小说作为广受读者欢迎的类型文学之一,已发展出了庞大的分支,除却以凶杀案为主题的侦探小说外,还包括犯罪、历史解密、心理悬疑、警察故事、谍战等多种内容题材;从创作手法到读者口味等方面也都走过一个轮回。那么作为“舶来品”,推理小说在中国究竟过得怎么样呢?

推理的研究

推理小说,当今最常见的类型文学之一,其故事多以逻辑推理方式解开谜题,通常都含有凶杀与侦破情节。虽然最终揭开谜底的那个人身份并不一定是侦探,但在中文语境下,人们还是时常喜欢以“侦探小说”来代称推理小说。这种称呼上的“错位”,多少算得上是文学及语言发展史上的双重“历史遗留问题”。

1841年4月,《格雷姆》杂志迎来了一位新编辑,刚从纽约移居费城不久的爱伦·坡。次月,这位当时已小有名气的文字工作者在杂志上刊发了小说《莫格街凶杀案》。故事讲述了侦探奥古斯特·杜宾是如何破获一桩密室血案,抓住了真正的罪犯,这部作品被认为是文学史上第一部侦探小说。虽然爱伦·坡在40年的短暂人生中只写了五部侦探小说,却开创了包括密室杀人、密码破译等在内的侦探小说经典创作模式,成为了侦探小说的鼻祖。

爱伦·坡

1887年12月,爱伦·坡離世后的第38年,英国人柯南·道尔的第一部侦探小说《血字的研究》面世。在沿袭爱伦·坡创作道路的基础上,他多有创新,依靠奇巧的构思、真实的时代背景、性格鲜明的人物、丰富的案件类型、高产的作品数量,成功塑造了最为深入人心,也最受读者推崇的侦探形象——夏洛克·福尔摩斯。

受当时福尔摩斯热潮影响,美国人杰克·福翠尔于1905年开始推理小说的创作。以凡杜森教授为主人公的《思考机器》系列为他赢得了广泛声誉,也开启了依靠绝对思维能力破案的“心证推理”流派。1912年,37岁的福翠尔偕妻子前往英国商谈作品出版计划,不幸的是,返程时他们搭乘上了泰坦尼克号。据说,危难关头他拒绝登上救生船,要求先救其他人,尽显绅士风范。海难后,福翠尔的遗体未曾被找到,他的七篇未出版小说和更多只存在于大脑中的故事就此随他在大西洋底安眠。

柯南·道尔

开启侦探小说热潮的道尔本人则相对高寿,年近七旬依然笔耕不辍。在71年的人生中,他共写出了60个福尔摩斯故事(56个短篇小说和4个长篇小说)。这些故事在40年间陆续发表于《海滨》杂志上,这是当时作家发表小说的惯常做法,狄更斯亦是如此。毫无疑问,他的创作奠定了“侦探小说”(Detective fiction)的概念和地位,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就曾评价说:“和柯南·道尔所写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相比,没有任何侦探小说曾享有那么大的声誉。”

福尔摩斯的故事经久不衰,根据其改编的影视作品不胜枚举。

就在道尔的晚年,一位日后被中国读者昵称为“阿婆”的大师粉墨登场。1920年,当时还是药剂师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发表了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该书第一次出现了侦探波洛这个人物形象。她一生中创作了80多部作品,其中包括《无人生还》《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等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文学评论家们认为,是她与埃勒里·奎因(《希腊棺材之谜》《X的悲剧》)、约翰·迪克森·卡尔(《三口棺材》《犹大之窗》)一道,缔造了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而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阿加莎是人类史上最畅销的著书作家——将所有形式的著作算入,只有《圣经》与威廉·莎士比亚的著作的总销售量在她之上。

阿加莎·克里斯蒂

《东方快车谋杀案》剧照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黄金时代三大家”的创作盛年,以解谜为主的古典派推理小说也由此达到了一个高峰。也是在此期间,“硬汉派”这种在破案之外还会描写侦探参与肉搏、枪战的小说类型开始崭露头角。(与之相对的是“安乐椅侦探”,这类小说中的破案者不去现场取证,单靠他人转述线索就能破获案件。)

硬汉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作家雷蒙德·钱德勒,他被西方文坛称为“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日本著名小说家村上春树也是他的忠实粉丝。钱德勒的作品不仅提高了侦探小说作为类型文学的文学品质,还同时引发了推理史上的“美国革命”。此后,犯罪小说、心理悬疑小说、警察小说、间谍小说和国际政治小说等等都成为侦探小说的旁支,共同构建起了一个如今被称为悬疑推理的庞大门类。

另一方面,在西方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侦探小说远渡重洋被译介到了中日两国,同样深受读者欢迎。但是,在中日两国同为“舶来品”的侦探小说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却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晚清时候,《福尔摩斯探案集》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由于和流行的公案传奇小说有所相似,因而颇受欢迎,也让不少书商和作家嗅到了商机,纷纷“跟风”。民国时期,写过侦探小说的作家至少有几十位,但大多数并非专写侦探一种类型,纯属玩票性质。但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侦探小说所具备的某种“科学性”。“中国侦探小说之父”程小青(代表作《霍桑探案集》)曾倡导小说中的“侦探术”要具备科学性,侦探小说也被不少作家视为能够“开启民智”的文学类型,这在无形中提高了侦探小说写作的门槛。

正因为侦探小说不易做,“跟风者”在作品质量和数量上都无法保证,再加上读者众口难调,导致作者自己也失去了写好的信心和动力。中国第一份侦探小说杂志《侦探世界》(半月刊,共24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仅仅经营了一年就停刊了。

《嫌疑人X 的献身》的成功为东野圭吾(左)赢得了日本文学界的最高荣誉直木奖,右图为该书的日版封面。

《嫌疑人X 的献身》的成功为东野圭吾(左)赢得了日本文学界的最高荣誉直木奖,右图为该书的日版封面。

反观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后,社会各阶层师法西方,文学界也不例外。黑岩泪香编译了《法庭的美人》等30多部外国侦探小说,为日本侦探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一些著名的纯文学作家,如谷崎润一郎、佐藤春夫、芥川龙之介等,也发表了具有神奇色彩的侦探故事性质的作品,给日本侦探小说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1920年森下雨村、横沟正史等创办了日本第一份侦探小说杂志《新青年》。杂志不仅介绍西方的侦探小说,也发表本国的创作。1923年,被后世称作“日本侦探推理小说之父”的江户川乱步发表了小说《两分钱铜币》,奠定了日本侦探小说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进行文字改革,在江户川乱步与木木高太郎的倡导下,侦探小说改称“推理小说”,乱步给它下的定义是:“主要着眼于运用逻辑推理,逐步解开有关犯罪的秘密,描写破案过程的有趣的文学。”自此,我们终于迎来了如今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推理”一词,而它其实是个从日语中来的地道“外来语”。

进入1960年代,古典派推理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低谷,但在日本,以松本清张(著有《点与线》《零的焦点》《砂器》等)为代表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兴起了。相比古典派(日本称之为“本格派”)的注重解谜,悬疑派的注重气氛,社会派推理更注重的是对于人性的描绘与剖析,以及各种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

社会派推理小说提高了推理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使之进入了一个新的艺术天地,成为日本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有许多作家继承此派传统,创作了大量推理小说。中国读者所熟知的东野圭吾的不少作品便可归入这一类型,其代表作《嫌疑人X的献身》甚至一举夺得了日本最高文学大奖直木奖。除此之外,横沟正史、岛田庄司、宫部美雪等等都是日本极具代表性的推理小说家。

事实上,由于推理小说下属的各类分支过于庞杂,对于流派的划分一直存在诸多争议和分歧。比如古典派和社会派的拥趸就经常爆发“口水仗”,前者坚定奉行文学批评家法国学者茨维坦·托多罗的理论,认为推理小说必须具有的“二重性”,即类型学视野下,它实际上包含两个故事:犯罪的故事(讲述实际发生了的案件)和侦破的故事(解释读者或叙述者是如何获悉真相的)。显然,社会派的故事中,谜题的重要性被降低了。不过,对于大多读者而言,这些爭论都是无足挂齿的小事。毕竟,无论什么时期、哪个流派,好看才是第一位的。

影视助国产推理小说出圈

长久以来,提到推理作家,中国读者大多还是会谈到阿加莎、柯南·道尔,或者是近年来长期霸占畅销书榜单的东野圭吾,不过,从《烈日灼心》《心理罪》《法医秦明》《暗黑者》《无证之罪》《白夜追凶》《长安十二时辰》到《隐秘的角落》,近年来,根据国内原创悬疑推理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在口碑和流量上都不乏爆款,雷米、秦明、周浩晖、紫金陈等小说作家随之进入大众视野。这不仅证明了国产推理小说的品质,更提升了中国推理小说的销量和话语权,版权的海外输出增多,影视改编权的价格也是一路攀升。

最近忙到不得不闭门谢客的紫金陈就在6月底的一次采访中表示,2014年IP风潮刚起之际,改编权卖得都很便宜,2015年开始才逐渐升值,从他自己的感受来说,仅2014年到2016年之间,价格大概涨了十倍。“2016年之后,我的IP已经挺难买了,因为我的产能也是有限的。当年网上的大IP,十万、二十万卖掉了自己的改编权,如果放到现在卖的话,至少是几千万的起步价。”在出书很难赚钱的当下,这已经成了一部分小说创作者的重要收入来源。

大量悬疑推理小说的改编权售出,自然也有改编作品的集中发力。爱奇艺就推出了“迷雾剧场”单元,计划自6月2日起陆续播出六部12集体量的自制悬疑推理短剧,其中就包括改编自紫金陈作品的《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还有改编自东野圭吾作品的《十日游戏》。

那么,悬疑推理小说为何愈发受到影视市场的青睐?曾参与过网剧《白夜追凶》的一位影视从业者表示,随着此前大热的玄幻、古装题材剧进入调整期,IP市场自然会开始新一轮洗牌。“首先悬疑推理本身就有较为突出的剧情优势,适合改编;其次,相比动辄六七十集,需要大场面的那些玄幻、古装题材,悬疑推理剧基本短小精悍,三四十集已经算长,它的服化道,甚至演员片酬的投入成本都很低,属于回报率高的类型。”在他看来,网剧已经进入“内容为王+短平快”的时代,像悬疑推理这类高适配的类型小说今后势必愈发受到市场追捧。

根据悬疑推理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频频出圈,能“靠剧卖书”的图书出版从业者自然乐见其成,但喜悦之余,他们也依然抱有冷静的思辨。

王欢是新星出版社旗下午夜文库编辑部负责人,午夜文库创立于2006年,在大量引介海外的优秀侦探小说,悉心营造国内侦探推理文化的阅读氛围的同时,还致力于推动中国原创侦探小说的起步和发展。14年来,已出版了671部作品。王欢说,品牌建立之初,所出版的欧美和日本作品各占40%,原创占20%,但这两年原创的占比正在上升,欧美、日系和原创各占三分之一。

“这说明我们十多年的辛苦没有付之东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涉足侦探小说的创作甚至研究,涌现了一批相当不错的作品。”正因如此,一方面,她十分认同影视媒介的先天传播优势,以及影视作品对文学作品的传播助力;另一方面,她也担心IP圈的浮躁之风会吹进推理小說的圈子。“过度的关注会带来大起大落,这种起落容易带来浮躁的情绪,对于方兴未艾的侦探推理小说创作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还是宜引导扶持,戒拔苗助长。” 她这样说。

热闹下的尴尬

无可否认的是,乘着影视改编的东风,外加中国推理小说海外版权的成功输出,代表中国文化的国产悬疑推理小说渐渐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在热闹的表象下,推理小说依然有藏不住的尴尬。

最明显一点是图书销量,虽然图书市场持续低迷是大家的共识,但各类型文学的头部作家之间依然存在显著差距(见表2)。

中国幻想类小说在刘慈欣的带动之下一跃成为选题上最受欢迎的类型小说,其中刘慈欣的《三体》系列三本书的平均累计销量都在430万册以上,2019年年销售量平均在47万册左右,以绝对优势领衔该门类。该门类剩余作者中,表现最好的是江南,平均每本累计卖出66.72万册,《龙族IV -奥丁之渊》是他表现最好的作品,累计卖出78万余册,但也和刘慈欣的《三体》有着断层式的差距。

中国青春/校园类小说主要还是郭敬明的天下,他共有11本图书入选,平均累计销售38万册左右,其中卖出最多的是61.9万册的《小时代2.0 -虚铜时代》。

中国恐怖/冒险类小说由《盗墓笔记》系列的南派三叔和《鬼吹灯》系列的天下霸唱占据了所有位置,其中《盗墓笔记(1)(修订版)》累计销售量最高,达87.4万册。

中国都市情感类小说作家中,张嘉佳一骑绝尘,霸占一二名,累计销售最多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卖出340万册。

中国推理/悬疑类在入选作品数量上排名第五,其中法医秦明是绝对的头部作家,共有7本作品入围本榜单,平均每本销售29.47万册,《第十一根手指》累计销售册数最高,逾36万册。

在推理小说大门类下,国内作家中目前仅有麦家受到主流文学界的认可。图/ 视觉中国

当前大热的紫金陈无论在累计销售榜还是2019畅销书榜单上都“查无此人”,仅在《隐秘的角落》大热后于2020年6月畅销书TOP100中谋得了三席,分别是20位的《坏小孩》,6月销售4.3万册(累计总销售4.98万册);50位的《长夜难明》,6月销售2.2万册(累计总销售5.92万册);63位的《无证之罪》,6月销售1.9万册(累计总销售2.83万册),再次佐证了类型小说“靠剧卖书”的现状。而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则继续霸榜6月畅销书的1到3名,平均每本书的销售量约在14.39万册,紧跟其后的是张嘉佳的《云边有个小卖部》,月销13.36万册。

相比之下,外国推理/悬疑小说在畅销书累计销售总量前500中却活得很不错,共有31本图书入围,其中东野圭吾就占了20个名额, 且有4部作品达到了百万级(见表3)。

中国本土的悬疑推理小说何以成了销量上的“矮子”?

一方面,推理小说的文学性和阅读价值长期以来都遭受主流质疑。

文学评论家爱德蒙·威尔逊曾在读完多萝西·赛耶斯的推理小说后,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谁在乎谁杀了罗杰·阿克罗伊德?》,声称这是他在各个领域读到的最愚蠢的作品。紫金陈爆红后也难逃此劫,蜂拥而来的读者在他的豆瓣和微博上留言说“文笔比较差”“构思可以,文笔太水”,一怒之下他索性删了自己的豆瓣主页。

究其原因,这和推理小说重谜题轻文笔的主流创作风格有关。即便是美国推理小说大师劳伦斯·布洛克也在《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一书中自认说:“尽管文笔出众总是好事,但只要写作者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并让他们关注故事后来的进展,文字的质量就没有那么重要。”推理小说爱好者中也有不少人认为推理小说是“一次性消费品”,一旦谜题揭开,重复阅读的可读性就减去大半。于是,推理小说“腹背受敌”,成了文学史上被轻视而又地位尴尬的“边缘人”。

目前而言,在推理小说大门类下,国内作家中仅有麦家受到主流文学界的一致认可。2005年,由他作品改编的同名谍战电视剧《暗算》更是掀起收视狂潮,让谍战剧在观众心中扎下了根。其男主演柳云龙此后接连自导自演了《血色迷雾》《告密者》《风筝》等谍战剧,被观众称为“谍战教父”。

2008年,麦家的小说《暗算》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同时他还是继鲁迅、钱钟书和张爱玲后首位被英国“企鹅经典文库”收录作品的中国当代作家。

虽然麦家近年来鲜有谍战小说推出,无从见证其在类型小说上的销量奇迹,但学者们对他过往作品的评价依然很高:“读麦家的小说可以隐隐约约感到他在向卡夫卡式体制对人压抑的现代命题靠近。麦家持续有效的写作实践极大地提升了推理悬疑这一小说类型在汉语小说中的地位,重建汉语类型文学的尊严。麦家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意义应该是对一个湮没的传统的打捞和再造,他修复了文学和大众之间的通道,使得文学的广泛和有效阅读重新成为可能。” 海外媒体也将其和《达·芬奇密码》作者丹·布朗相提并论。

除麦家以外,赖继的《暗战》、肖锚的《风筝》、王小枪的《追击者》、张勇的《谍战上海滩》(后改名《伪装者》)等谍战小说也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获得了不俗的评价。相对于谍战小说的“国民性”,悬疑推理小说凭借着《隐秘的角落》打开了缺口,而后是否能乘胜追击,还需要有更具有文学性的作品承载人们的期望。

另一方面,中国一部分本土悬疑推理作家的作品在真实性和专业度上尚有欠缺。

《心理罪》作者雷米在采访中就提到:“在我们国家,私人侦探是不合法的,所以这注定了我们小说里的‘侦探都是警务工作者,但是很多作者不了解我们的相关职能部门是如何运作的,所以经常出现一些‘硬伤。比如所谓的心理侧写师、犯罪心理学专家等等,事实上我们警务系统并没有这些職位。犯罪心理学被运用在案件侦破的各个环节,警务人员在工作中都会涉及,而不是由某个固定的人或岗位去解读罪犯的心理。另外就是现代刑侦技术的发达程度远超普通人的想象,今时今日你想在小说里呈现一个一时半刻无法侦破的‘完美犯罪?太考验人了。”

正因如此,雷米本人近年来格外喜爱挪威作家尤·奈斯博的悬疑推理小说,“有时候他故事里最具戏剧性的点不在于案件本身,而在于相关职能部门间的碰撞。通过他的作品,读者可以对挪威的司法体系管中窥豹,这就是作品的专业和真实。”

主角职业的“限定”,以及特殊职业描写限制,令国内悬疑推理小说逐渐局限在了破案追凶的套路之中。在这样的框架之下,如秦明、雷米、吕铮这样有警务工作背景的专业人士,他们的作品也更有真实性,更能打动读者。而对于靠想象力来创作的小说家来说,格外注重真实与逻辑的悬疑推理小说并不是一门简单的艺术。

值得庆幸的是,21世纪初,互联网的普及给了一路磕磕绊绊走来的中国推理小说一个新生的机会。各种推理相关网站、论坛纷纷兴起,推理小说及创作者有了更好的舞台和传播条件。专业的推理杂志(以《推理》《推理世界》为代表)和出版机构(以新星出版社的“午夜文库”为代表)在这方面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午夜文库王欢回忆说,品牌成立之初,侦探小说在中国内地市场并不繁荣,大多数读者对“侦探小说”这个词的理解还停留在“福尔摩斯”或者几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名作上。“我们主编谢刚老师非常喜欢侦探小说,尤其喜欢‘硬汉派,本着系统梳理170多年侦探小说的发展史,让读者了解侦探小说发展的脉络的理念,他创立了午夜文库品牌。”

经过十四年的发展,午夜文库已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推理小说专业出版平台。对此,王欢深感欣慰,而更让她感到高兴的是,中文原创推理小说在海外输出方面的成绩也愈发喜人。

以午夜文库出版的小说为例,新生代推理小说家陆秋槎的《元年春之祭》海外表现最优异,成功输出了日语、韩文和越南语版权。这部作品刚上市就高居日本亚马逊悬疑推理类排行榜第五名,受到广大日本读者的喜爱。多家日本权威媒体如《朝日新闻》《读卖新闻》《周刊文春》等均对作者及作品进行了专题报道,岁末更是横扫日本四大推理小说榜单。

在王欢看来,中国不乏像陆秋槎这样具备优异创作水准的青年推理作家,这些走出去的作品定然会成为海外读者更全面、更深入了解当代中国的契机,繁荣的市场也会把国内推理小说的创作推上新的高度。

法医秦明“万劫不复有鬼手,太平人间存佛心”

小说家的现身

个人小档案· 1981 年生· 安徽省公安厅物证鉴定管理处法医病理损伤检验科副主任法医师· 著有“法医秦明系列”小说和“守夜者系列”小说

如果把好看的悬疑推理影视作品比喻成一颗漂亮的煎蛋,原著小说就是一颗高品质的鸡蛋,那你是否也会对作品背后的“母鸡”心生好奇?本期特别邀请到法医秦明、《心理罪》雷米、《暗黑者》周浩晖、《三叉戟》吕铮、《银行局》边江这几位国内知名的悬疑推理小说作家,畅谈他们的创作与生活——

与死、伤者和罪案打交道的法医职业一直笼罩着神秘的迷雾,甚至胆小者对法医这个职业有着诸多误解,直到“法医秦明系列”小说的面世,像是开了一扇窗户,人们得以对这个富有神秘感的职业窥见一二。

关于法医秦明,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套娃”段子:“一个叫法医秦明的作者写了一个叫法医秦明系列的小说,里面的主角叫法医秦明。”足可见其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而秦明本人当初也没想到,原本只是想通过文字分享自己的工作生活,之后却会塑造出一个家喻户晓的法医形象。

法医秦明和他的故事起始于2011年,“我在使用微博的时候,发现有些医生会在上面记录平时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我觉得这很有意思,于是在我们安徽省公安厅官方微博的编辑的鼓励以及我们厅宣传处领导的支持下,我也开始写。把自己经历的案件,经过改编,写成小说,所以我前期的作品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更像是工作记录。”

身为法医,秦明的经历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不知是运气好还是运气差,他初入职场时,第一次动刀尸检的对象居然是自己的小学同学。虽然当时他只是跟着老师的实习法医,但这个难忘的经历更让他坚定了自己以后要做一个好法医的信念。秦明为法医行业驱散迷雾,但他也不希望人们以猎奇的心态去看待法医。“你看到的悬疑小说,作者们已经把推理的点都呈献给了你们,只需要你们来串联。而做法医则要自己在现场、在尸检中寻找这些可以作为推理的点,再结合侦查员的调查情况来综合进行推理。如果不仔细,可能就会漏了那个最关键的点。”

时刻处在真实的紧迫感之中,是法医工作的日常。“法医本身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职业,会面临很多困难。如何克服艰苦的工作环境?面对高度腐败的尸体如何做到细致检验?面临危险现场、传染病尸体的时候如何克服恐惧?在现场环境差、尸体条件差的时候如何发挥法医的作用?如何去‘啃那些久侦未破的‘硬骨头?这些都是挑战。我觉得克服这些的主要心理因素,就是对这份职业的热爱,还有对逝者负责的心情吧。如果连法医都放弃了,冤魂如何得以安息?这份职业就是守护生命最后尊严的职业。”

本职是法医,“跨界”到小说,秦明也遇到了许多困难。首先是时间上的,法医的工作本身就比较繁忙,写作几乎占据了他绝大部分的业余时间,秦明在下班后争分夺秒地创作;其次是写作经验,并非文学系科班出身,也并未受过系统的训练,只凭着一腔热情,因而秦明在创作初期经历过无数写作新手都经历过的“抓耳挠腮”。“很多场景在脑海中,却描述不出来,让人十分头痛。”后来,通过大量阅读和写作,慢慢地,写得越来越顺畅的秦明,在经年累月的创作中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自从2012年“法医秦明系列”的第一部《尸语者》问世以来,他的作品备受好评与关注,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秦明与雷米、周浩晖、边江等其他几名国内悬疑推理小说作家建立起了友谊。“联系最多的,是雷米和周浩晖,可能是因为脾气相投吧,所以在一起聊的也很多。雷米是刑警学院的老师,我在上学的时候,他已经去当老师了,虽然没教过我课,但也算是我的老师。我们两的画风基本一致,都是比较幽默的胖子,不过他比我胖一点。周浩晖则是个性格偏内向的老哥,为人踏实忠厚,所以也就经常会被我和雷米‘欺负。我们聊得最多,其实也还都是围绕着故事和内容,比如我们三个就准备将各自作品里的主角拿出来,组建一个‘猎凶者联盟。”

如果说彼时的“法医秦明系列”小说只是在固定读者中有人气,那么2016年搜狐平台播出《法医秦明》后,法医秦明的形象则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了。仅仅过了一个月,该剧的点击量就突破了1亿次。有粉丝笑称“2016年的秋天是法医秦明的秋天”,意指是丰收的季节——该剧斩获2017横店影视节暨第四届“文荣奖”中的最佳人气奖和2017金骨朵网络影视盛典中的“年度最具突破网络剧奖”;紧接着,2018年推出了刑侦悬疑网络剧《法医秦明之幸存者》,2019年电影《秦明·生死语者》也在院线播出。自此,秦明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

在問及小说中的秦明这个角色和他本人的相似度时,现实中秦明的回答带了一丝幽默与调侃:“其实‘法医秦明系列小说是第一人称写的,我最先是用微博连载的,因为微博是实名认证,所以也没法用笔名。虽然小说里都是我经历的真实案例,但是其实我并不想让大家把小说中主角和我本人联系在一起。既然是宣传法医职业,把法医的形象树立成张若昀、经超注那样帅气的外形多好呢?”

肉眼可见的,网络剧的播出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原作小说,虽然看上去秦明一下子“火出了圈”,但对他似乎没有多大的影响,他仍然每天都会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到法医的工作之中。同时,也有更多的人开始主动了解法医行业,这令秦明十分欣慰。他创作小说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小说,让大家看到真实的法医。对于自己的作品影视化,秦明十分支持:“影视化后,让更多人了解了法医职业,只有了解了,才会有理解、关注和支持,甚至是崇拜。我希望我的同行们在自我介绍完之后,迎来的是仰慕的目光,而不是歧视的冷笑。”

《心理罪》作者雷米

推理作品影视化,我是“吃螃蟹的人”

个人小档案· 70 后·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法学教师· 中国心理犯罪小说第一人· 著有《心理罪》系列、《殉罪者》等· 其作品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欧美、越南等国出版,繁体版在中国港台地区上市

今夏话题度最高的影视作品当属改编自紫金陈推理小说《坏小孩》的国产网剧《隐秘的角落》,剧集爆红后,原著《坏小孩》接连加印了三次,预售量显著提升,《无证之罪》《长夜难明》等其他紫金陈作品也因此受益,关注度急剧上升。

事实上,近年来的图书市场虽然持续低迷,但悬疑推理小说作为始终有着稳固读者基础的类型文学,在影视改编风潮的助力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若要说到这类作品,就绕不开首部引爆全网口碑的国产悬疑推理剧《心理罪》和它的原著作者雷米。

《心理罪》系列小說目前共有5部,2007年面世后始终是重庆出版社最受欢迎的畅销书和长销书之一;2014年中国影视产业迎来了IP热,雷米作为中国心理犯罪小说第一人,迅速受到了影视公司的青睐。2015年,由五百导演(后执导了另一部话题网剧《白夜追凶》),陈若轩、王泷正等主演的《心理罪》登陆爱奇艺,在两个多月里获得5亿点击,豆瓣评分7.7,成为当年的现象级 “超级网剧”,更被业内视为标杆之作。此后几年中,《心理罪》系列接连推出网剧《心理罪2(2016)》以及院线电影《心理罪:城市之光(2017)》(邓超、刘诗诗主演)《心理罪(2017)》(廖凡、李易峰主演),可以说是国内最受市场欢迎的原创悬疑推理IP。

谈及《心理罪》系列的成功,雷米谦虚地表示自己是幸运地赶上了国内的第一波“IP改编热”,当了“吃螃蟹的人”,也成了IP热的受益者。起初,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出圈”,直到有一天去广州参加图书活动,活动结束后,一行人坐车赶往广州附近的另一个目的地,“就在这短短20分钟左右的车程里,《心理罪·暗河》加印预售的1万册图书全都卖光了!当时我一下子觉得,影视作品对图书销售的促进作用是超乎想象的。”

电影《心理罪:城市之光(2017)》剧照

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文字训练,但靠着“写小说的本能”,如今的雷米已经稳居国内同类型小说作家的第一梯队,然而他投身小说创作纯属偶然。2006年,第一次考博失败的他在闲暇之余看起了网络小说。如今头部网络小说作家大多活跃在晋江和起点,但在当时,天涯社区的莲蓬鬼话板块才是最热闹的网络小说创作平台。他回忆说:“有一本惊悚小说叫《医生杜明》,作者韩景龙注跟我一样是沈阳人,麻醉师出身,后来成了很有名的编剧。当时有很多人像他一样在天涯社区搞‘专业化写作,我就想,我能不能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写小说呢?”

创作的念头一旦萌芽,雷米的大脑便飞速运转了起来。他想起自己为了考研每天泡在图书馆时就有过的一个念头——如果把图书借阅卡上那些名字都联系起来会怎样呢?正是基于这个思路,他创作出了《心理罪》系列的第一部作品《第七个读者》。

任教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雷米既是教师也是警察,工作中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案件,因而他小说中的许多故事都是取材于真实的案件或是社会新闻,法学、现场勘查学和法医学知识随处可见,并以此勾画出一张张罪犯的心理画像。这不仅赋予了雷米作品与众不同的重要特色,也更具跃然纸上的“真”。但他强调,还原这份真实并非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快感,而是想让他们在“一记闷棍”后能多思考。他坦言,在小说的最初两年里也会为了吸引读者而写一些或猎奇或奇诡的桥段,直到有一天,他看到自己的学生正在校图书馆翻阅《心理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使命感在那一刻狠狠击中了他,一瞬间,他意识到他的小说写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表达。

这件事对雷米的触动很大,他说:“我一下子意识到,我的作品是面向整个社会的。虽然它是推理小说,但它仍然是文学创作,那就必然承载着文学作品的天然使命。我平时站在讲台上是想给学生传递知识和法律,那我在讲台之外,是不是也应该通过我的文字去表达和引导一些什么。”

自此之后,“人性”愈发明晰地成为雷米的小说母题。他不止一次提到,在进行推理小说创作时,他并不热衷于构建“完美犯罪”的迷局,而是更着眼于挖掘罪犯的心理,让读者在合上书的时候能琢磨琢磨,现实生活中他们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要怎么去面对人性中的隐秘角落。

正因如此,雷米偏好在作品中呈现人性的冲突与碰撞。比如在《心理罪·城市之光》里,故事就是围绕“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这一经典话题展开。小说中的江亚自诩为“城市之光”,对法律无法制裁的人施以私刑。但根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的相关理论,当一个国家建立时,每个公民都向国家让渡了一部分自己的权力,这其中就包括“复仇权”,而国家机器会通过法律代替民众行使这项权利。因而在现代社会,这种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行为并不能称之为正义,而是突破了法律的底线。

“我们的社会有道德规范,有各种规章制度,而法律是社会制度的底线。我们承认,社会生活中的确存在法律暂时无法顾及或调整的情形,但无论你有多么‘正当的理由,都不能去违反法律,一旦打碎了法律所构建的行为框架,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失序,人性中的恶也会不断膨胀。作为一名刑法老师,我在作品中一样会维护法律的尊严。”以推理小说为载体,点亮人性的微光,这是雷米写作的初衷,也是他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三叉戟》作者吕铮

我写的不是推理,是警察故事

个人小档案· 80 后· 警察、作家· 原公安部经侦局“猎狐行动”小组成员· 全国侦探推理小说大赛一等奖· 连续五届金盾文学奖获得者· 著有《三叉戟》《谜探》《名提》等

要说今夏最热的是什么,除了“乘风破浪的姐姐”,还有“披荆斩棘的叔叔”。不同于前者火于综艺和社会话题的“套路”,陈建斌、董勇、郝平这三位年龄加起来超过150岁的“大叔”之所以能够出圈,全与探案题材电视剧《三叉戟》有关。

该剧讲述了三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老警察,面对新型犯罪,齐心合力创新侦破手段,最终一举击破金融犯罪集团的故事。没有当红明星,没有穿着入时的俊男靓女和时下最为流行的“甜宠”爱情,这么一部由三位大叔领衔,看似“毫无爆相”的电视剧却走出了自己的流量和口碑,在赢得年轻观众之余(占比高达78%),更是屡上热搜,一度斩获了8.4的豆瓣高分,成为2020年上半年最令人惊喜的影视作品之一。

作为广义上的悬疑推理作品,跌宕起伏剧情、抽丝剥茧的推进是探案题材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改编自同名小说的《三叉戟》也不例外。不过在此之前,身为原著作者和编剧的公安作家吕铮并没有真正走入普罗大众的视线。

1980年出生,2000年在北京参加工作,今年正好是吕铮从警的第二十个年头。在这20年里,他有17年活跃在经侦工作的一线,还参加过公安部经侦局的境外缉捕工作(即“猎狐行动”),荣立“个人二等功”和“猎狐行动2014”集体一等功。

这些公安战线上闪闪发光的履历与荣誉很容易让人陷入刻板印象,继而把吕铮和“不苟言笑”这个词联系在一起,但这位至今活跃在一线的“战士”却是名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求学时期,他就经常给杂志投稿、写歌,还干过任何一代年轻人都会忍不住拍手称“酷”的事——组乐队。虽然自谦只是“玩票”,但他却玩得很专业。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写过一首广告歌,就此挣到了一千多元,而这在当时可谓一笔巨款了。

进入纪律至上公安队伍后,在半军事化的管理下,忙于工作的吕铮停下了音乐创作的脚步,也逐渐收起了文艺青年自由放飞的那一面,转而沉下心,用那双细腻敏锐而又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和记录警营生活。直到有一天,一桩“奇案”把他按捺许久的创作欲点燃了。

吕铮(右一)和《三叉戟》主演郝平(左一)、陈建斌(左二)、董勇(右二)在一起。

那是2003年,吕铮至今记得当时的情形。23岁的他成功破获了一起在北京连环行骗的案件,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后,本还沉浸在喜悦之中的他却从法医那儿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他追踪了近半年的嫌疑人居然是女扮男装的!

“她假扮了7年男人,同伙冒充她的妻子,两个人又收养了一个孩子做掩护,就这么顶着一家三口的身份瞒天过海。”可以说,这件案子直到嫌疑人进了看守所做例行体检才算是彻底真相大白。

离奇的案情重燃了吕铮的创作热情,也成就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更让他意识到一线警务人员的生活就是“创作的富矿”。就这样,写作上并非科班出身的吕铮给自己定下了一年一部的写作计划。每每遇到瓶颈,他总是激励自己写下去,因为他坚信,靠着一部部作品的积累和磨砺,铁杵即便不能磨成针,也能成为一把锥子,拥有穿透人心的力量。

与大多人一样,吕铮当初立志从警是受到了文艺作品的感召,电视剧《便衣警察》、公安作家张策的《无悔追踪》等都给他留下过深刻印象,前者的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愁》还成了《三叉戟》三位主要角色时常挂在嘴边的一段“主旋律”。从警至今,他也多次有机会调往相对清闲的部门,但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吕铮的从警初心和创作初衷从未改变。不过,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他自觉看待世界、理解生活的角度变得更为圆润柔和了。

“刚从警时,你可能觉得这个世界非黑即白,但随着你对世界的了解变多了,对生活的感悟变深了,你就知道这个社会很复杂,很多事情没办法去一刀切。就好像《三叉戟》,我写这部作品的时候36岁,现在回头来看,里头很多人物都特别极端,甚至是脸谱化,所以后来在改编电视剧的时候,我协助主编剧做了大量工作,调整了原著里一些太过极端的人物,从观众的反馈来说,这些调整的确让作品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了。”

如今,16部已完成的长篇小说、5获金盾文学奖的佳绩、《三叉戟》影视化的成功,这一切都证明他已经找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创作方法论。

由于警察工作的特殊性,经常会出差,甚至通宵,因而专业作家一间书房、一杯清茶的创作环境对吕铮来说过于“奢侈”,他笑言从不把自己“惯着”,而是跟办案一样去“磨着”写。为了更好地积累素材、搭建框架,他的业余时间除了陪伴年幼的儿子,几乎都扑到了写作上。午休遛弯的时候,随时随地用手机录上几段灵光乍现的情节和人物对话,“一个小时的午休,四十分钟花在了这上头”;坐地铁时,但凡想到有意思的场景或是段落,他会立刻掏出手机记下来;平时跟同学、同行或是战友一起,总是大量搜集他们办案时遇到的故事;回到家里,晚上八点之后几乎是他雷打不动的写作时间,往往写到凌晨才歇笔。就以终稿24万字的《三叉戟》来说,在正式动笔之前就已经积累了7万多字的素材。

在吕铮看来,作家和警察是两个互相切换而又互相融入的角色,也是他最大的热爱。作为一个可以直面黑白善恶的职业,警察工作成了他文艺创作中宝贵的素材,而写作则是他倾诉和思考的出口。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吕铮用他的文字构建了另一种真实。“犯罪是人性在最激烈碰撞时产生的行为结果,所以我们在一线,每一起案件都在面对最真实的人性。美与丑,善与恶,天使和魔鬼往往也只是一念之差。而我的寫作初衷就是想讲好警察自己的故事,它是这个和平年代唯一能够惩奸除恶的职业,背后是无数真实鲜活、有血有肉的人,他们身上既有伟大的理想,也会有现实生活的困顿。如果有人能通过我的作品读懂公安干警们的背负,那就值了。” 站在四十不惑的当口,他这样说。

正因如此,吕铮始终认为自己写的是警察故事、公安小说,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推理。“我想给读者和观众留下的不是惊险刺激的案情,而是令人难忘的人物以及人物身上的精神,中国警察的精神。就好像今时今日我们已经记不起《亮剑》里打了多少场仗,但我们永远记得李云龙这个角色以及他所代表的亮剑精神。”

就在《三叉戟》热播期间,吕铮的又一部长篇小说作品《谜探》与读者见面了,很多人发现,故事的主角是《三叉戟》中的主要配角经侦队长林楠。那么他是否正在打造自己的“警察IP”呢?对此,吕铮笑着表示一切和IP无关,因为林楠才是他笔下最初的主角,“而且他就是我”。

原来,“警探林楠”是吕铮写第一部小说《黑弈》时候的笔名,当时取这个名字也是颇有一番深意。吕铮告诉笔者,因为自己姓吕,吕字有两张“口”,他希望自己少说话,多看多学,所以把两张嘴变成了两只眼睛(目→木),这就有了“林”;“铮”是金属之响,他希望自己在保有金属坚固属性的同时又多一分韧劲,于是选用了坚实稳重又高大挺拔的楠木,“所以说林楠就是吕铮,吕铮就是林楠”。

虽然打造所谓的警察IP并非吕铮的本意,但在电视剧《三叉戟》良好的市场反馈之下,不光描写“三叉戟”青年时代的前传《纵横四海》进入了剧本筹备阶段,市场上甚至出现了《三叉戟》的盗版小说,“还被市局老领导买到了”。

“图书公司应该报案吧?”不忘经侦人本色的他忍不住在朋友圈发出了这番调侃。

《暗黑者》系列作者周浩晖

悬疑推理不需要很深的文化认同感

个人小档案· 1977 年生· 作家、编剧、导演· 代表作:《死亡通知单》系列、《套子里的人》《凶画》· 小说作品曾获《华尔街日报》整版推荐· 入选英国《

一部《隐秘的角落》让原作者紫金陈走入大众视野,成为国内炙手可热的悬疑推理作家,而提到紫金陈,国内的资深推理爱好者就一定会搬出周浩晖的名字,由于都是国内一流学府理工专业的高材生,他们经常成为读者比较的对象。

论成名的时机,周浩晖要比好友紫金陈早上一些。2014年,改编自他小说《死亡通知单》的网剧《暗黑者》播出后,首周就突破了千万点击,一桩桩诡谲的案件化作引人入胜的剧情,让人们将视线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自2003年发表小说《套子里的人》起,周浩晖投身悬疑推理小说创作已有17年,其间他一直保持着高质量、高数量的创作节奏:长篇小说《死亡通知单》系列四部曲、《邪恶催眠师》《献身者》等,都收获了大批读者和较高的口碑。

周浩晖自小学习成绩优异,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研究生毕业后,业余时间一下子富裕起来的他,一边看网络推理小说,一边觉得“我也可以”,于是创作了他的第一篇小说《套子里的人》。故事发表在BBS上后立刻引起轰动,也让他将兴趣爱好变成了职业,继而走上了创作的道路。

不过他很快遇到了第一个“拦路虎”——写作技巧。纵然,悬疑推理小说需要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天马行空的想法,以及极强的逻辑联系,写作技巧决定了这些元素的展示程度。经过“多看多学多写”的磨练期,周浩晖掌握了属于自己的写作节奏。

作为职业作家,周浩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来自生活,新闻和身边发生的大小事情都有可能成为他创作的契机。虽然十分擅长在小说中制造恐怖悬疑气氛,但现实生活中,周浩晖可不像他小说中的男主角警察罗飞一样“无所畏惧”。在采访中,他主动爆料了这样一个故事——某一次他过生日,妻子忽然对他说,床下好像有什么东西,让他去看看。虽然隐约察觉到这多半是妻子精心准备的生日惊喜,但“胆小”的他却不敢去黑漆漆的床底下一探究竟,尤其是大晚上。直到第二天,天色大亮,他才鼓起勇气爬去床底,取出了妻子送给他的礼物。这件趣事也被他当作素材写进了小说《床下》之中。

《死亡通知单》英译本出版后获得了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的海外媒体的一致好评。

作为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周浩晖见证了国内现代悬疑推理小说的一路繁荣,他认为未来国内的推理小说还会涌进更多新鲜的血液。“在2002年左右,作品能够踏入大众视野的渠道还比较少,这时候选择以创作悬疑推理小说谋生的都是凭借着满腔热爱,没有热爱可能就撑不下去。现在网络渠道和影视化的可能性让更多的人愿意拿起笔来创作,作品也更容易走入人们的视线。现在的人可以把推理小说家作为一份职业来考虑,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推理小说还有很大的创作空间,而且永不过时。”

的确,很多经典的悬疑推理小说跨越了时间和国界,阿加莎·克里斯蒂和柯南·道尔的作品至今拥有大批读者。《死亡通知单》环环相扣的精彩剧情吸引了国外出版商的注意,经过数次的协商与筹备,在2018年《死亡通知单》英译本在海外出版,一经发售就一直处于亚马逊中国图书榜悬疑小说榜单的前列。由于其不俗的销量和评价,获得《华尔街日报》整版推荐,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将其列入“1945年后出版的全球犯罪间谍小说TOP100”,周浩晖还因此接受了《纽约时报》的采访。

作品暢销海外,周浩晖认为这和悬疑推理小说的特性有关:“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小说,悬疑推理不需要很深的文化认同感和生活感,阅读的乐趣大多建立在逻辑推理上。在这一方面,各个国家的读者都能很好地享受到阅读悬疑推理小说的乐趣,也正因为如此,悬疑推理小说的引进和输出都很方便。”

从小说作家到编剧、导演,周浩晖正尝试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故事,2016年,他第一次尝试执导电影《骇故事之凶宅》。“小说和影视总归都是在内容的表达与输出,只是展现方式不同。小说从构思到执笔,仅凭一个人就能完成。而影视则需要一个团队的协作,才能将一个故事展现在屏幕上。我刚开始转型的时候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曾迷茫过,交过‘学费。最后总结经验:想要做好一个影视作品,需要整个团队的人都要齐心合力,每一点都做到优秀,作品才会令人满意。”2018年,周浩晖与万合天宜合作,自编自导了网络电影《天方异谈》在网上播出,在豆瓣上得到了7.5的高分,网友直呼“烧脑”。

有关小说作品影视化,周浩晖认为这是一件“好上加好”的事情:“影视化对悬疑推理小说来说是较为正向的宣传,毕竟悬疑推理算是‘小众口味,影视化后让作品以另一种方式展现在更广阔的平台。更现实一点,影视化也会为作者带来更多收入。”

当提及有读者认为“紫金陈和周浩晖就是国内的‘南慕容北乔峰”,周浩晖大笑起来:“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国内其实还有很多优秀的推理小说家,比如秦明和雷米,他们的作品无论从逻辑性和可读性来说都很强。把我们两个这样对比的话可能是因为我们的风格比较相近吧。”

事实上,国内悬疑推理作家的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周浩晖和雷米、秦明、紫金陈、边江都保持着不错的关系,有机会大家会坐在一起吃个饭,“聊聊小说、业内八卦,天南海北什么内容都有。只是老秦(秦明)有时候会忽然讲起他做尸检的事,不做好心理准备容易影响食欲。”

《银行局》作者边江

不想写推理小说的书评人不是一个好的金融从业者

個人小档案· 90 后· 金融从业者· 书评人· 著有悬疑推理小说《银行局》

翻开《银行局》,有些读者看到作者的名字会小小地疑惑一下:是配音演员边江出书了?“此边江非彼边江”,这个边江本职是一名银行行业从业人员,同时也是知名书评人和悬疑推理小说作家。他的《银行局》讲述了一个金融犯罪案件:千万元存款不翼而飞,当初经办的女职员自尽,正当这件事被大家遗忘之际,银行新来的员工带着不为人知的目的,敲开案件的一角,最终揭露真相。这部被称作中国版《半泽直树》的悬疑推理小说一经面世广受好评,紫金陈、周浩晖、雷米等国内推理大咖纷纷作序,是国内首部银行业推理小说。扎实的金融知识,诡谲奇异的剧情,恰到好处的悬疑气氛不禁让众多读者对原作者边江产生了好奇心。

边江走上小说创作之路颇有些“命中注定”的意思。最开始,他只是个单纯的悬疑推理小说爱好者,“如果以对国内推理小说的影响来看的话,‘欧美系推理如阿加莎·克里斯蒂、柯南·道尔等奠定了推理小说的基础,而‘日系的推理作家如江户川乱步、东野圭吾和伊坂幸太郎开拓了更广阔的的思路和写法。”

边江(右一)和好友雷米(左一)、周浩晖(左二)一同出席图书宣传活动。

对于国内的推理小说环境,边江也有他自己独到的看法。“最早的包公小说和衍生剧,其实也属于悬疑推理的范围。国内推理小说的作者很少有科班出身,而是来自各行各业,这一点比较有趣。”

出于对推理小说的热爱,他在读大学的时候开始不满足只是做一个读者,于是开始写书评。他为紫金陈、周浩晖等人的小说写的高质量书评很快得到了作者本人的注意,并主动与之取得了联系,当时的边江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会通过书评与这几位小说家相识,而这份珍贵的知音之谊还令他也成了一名推理小说的创作者。

边江(左)和好友秦明(右)

现在,边江与《心理罪》作者雷米、《坏小孩》《长夜难明》作者紫金陈、《死亡通知单》作者周浩晖等悬疑推理小说作者都是“圈中好友”,有机会就会在一起聚一聚。周浩晖的小说《暗黑者》在国外十分受欢迎,是欧美最畅销的中国推理小说之一。2018年,《华尔街日报》专访周浩晖,边江也以书评人和读者的身份一同接受了采访。

与“圈内朋友”相处久了,再加上市面上鲜少见到以金融行业为背景的推理小说,创作的种子在边江的心中破土而出。而在当时,国内的悬疑推理小说正在蓬勃的发展时期。

“在2010年到2015年间,国内一批悬疑推理小说的影视化,让推理小说走到了更多读者的视线范围中。悬疑是‘刚需,大家都爱看。”谈到国内悬疑推理小说的市场,边江认为国内悬疑推理小说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心理罪》《法医秦明》《暗黑者》的讨论度与播放量代表着观众的肯定。以前很羡慕国外层出不穷的悬疑推理剧,现在看到了观众的需求,也就有了更多希望。”对于推理小说的影视化,边江认为是一种“正向转化”。相对于书籍而言,影视剧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改编成影视剧播出后会为原作带来更多关注度,也会吸引更多人关注悬疑推理小说本身。

于是,在一派欣欣向荣的气氛中,边江也拿起笔,梳理行业中的见闻与亲身经历,开始了《银行局》的创作。写小说,尤其是悬疑推理小说离不开素材的获取。边江一直在金融行业,小说中的情节一些是亲身经历,一些是同行的故事。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小说对读者来说格外有说服力,“每一个小数点都让我觉得是真实的。”一名读者曾这样感慨道。

多年以来的书评经验,也让他对创作小说极有信心。边江说自己是《冰与火之歌》系列的狂热粉丝,作为微信读书系列的讲书人,他的《冰与火之歌》《哈利·波特》等系列音频在全网的播放量达到近千万次,获得了原著粉丝的高度赞誉。“书评和小说的思路和表达方式完全不同。写得好书评的未必写得好小说,写得好小说的人未必会写书评,最开始写小说也是在雷米的鼓励下开始尝试的,写作中确实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瓶颈。”

在一遍又一遍的修改和打磨下,《银行局》最终在2019年成功出版。当问及可否为读者推荐几本“入门级”悬疑推理小说时,边江笑着回答:“我的《银行局》就可以,因为它没有那么复杂。”紫金陈的《长夜难明》、秦明的《法医秦明》、雷米的《心理罪》也在他的推荐列表之中。“国外作品中,东野圭吾的作品也很适合入门阅读,如果想要加一点挑战性,可以试试京极夏彦。另外,我个人比较欣赏《告白》的作家凑佳苗,无论是故事的女性视角,还是女性犯罪的情节,在国内的推理小说创作中都不多见。”

为了有更多时间创作,边江把自己的工作从一线调整为二线,一边以新的角度观察着自己热爱的行业,一边在创作的道路上以多元化的状态继续前进着。

猜你喜欢

雷米法医小说
第一个穿越大瀑布的人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复制爱因斯坦
倾斜(小说)
法医的正义之路
向你推荐一本好书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
科学神探,真相即将揭开
我曾是你的爱情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