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美术图书出版如何为读者服务

2020-07-29邓欣

美术界 2020年7期
关键词:拓展延伸

邓欣

【摘要】图书出版的本质就是要为读者服务的,美术图书有自身特殊的使用功能和要求,在装帧设计、内容编辑和拓展延伸方面多思考如何更有利于读者,才能最终编辑出读者喜爱的出版物。

【关键词】美术图书;装帧设计;内容编辑;拓展延伸

图书出版的本质就是要为读者服务的,为读者提供价值,或提供资讯,或交流思想,或供欣赏收藏,等等。文字类图书在为读者服务方面更多的是提供内容、交流思想,而美术图书的出版与文字类图书的出版有所不同,它除了提供资讯或思想等内容之外,还有自身特殊的使用功能和要求,以下主要从装帧设计、内容编辑和拓展延伸三个方面来谈美术图书出版如何为读者服务,增加附加值。

一、装帧设计方面如何为读者服务

装帧设计不仅仅是要美化图书,其更重要的功能是要方便阅读,方便使用。美术图书在使用方面,除了欣赏、获取内容信息之外,更多的是为了学习借鉴、临摹。因此在装帧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读者对美术图书的这一使用功能。读者在使用美术图书进行学习借鉴、临摹的时候,有一个突出的需求是要尽可能清晰地还原作品的原貌。最好是原大、原色、原貌。以前由于摄影、印刷等条件限制,难以在原大、原色、原貌方面满足读者的需求,但现在摄影和印刷条件有了巨大的进步,已经可以满足读者这些方面的需求了,可惜的是,还少有编辑有这样的意识。

其实,“原大、原色、原貌”这一出版理念,早在20世纪70年代,二玄社就开始应用了。当时二玄社按作品原大、原色、原貌复制了台北故宫博物院40多幅中國传统书画的历代名家名作(图1),以几乎接近原作的品质,受到了众多书画爱好者的喜爱,应该说这是出版界的经典案例,遗憾的是事隔这么多年,在技术条件已经能完全满足的情况下,还是少有出版人意识到这一理念,不能不说我们的出版理念还有待提高。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也有一些有见识的出版人出版了一些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出版物。例如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好丹青”原大系列中国画历代名家画册(图2),就是很好地实践这一理念的优秀出版物。它以原大甚至是放大尺寸的图例,出版了系列名作,满足了读者对看清作品局部细节的需求,以利于读者进行学习临摹。原大尺寸印刷清晰的图例,让读者对作品的原貌有直观的了解,使读者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本质。在装订上,则采取对折的形式,而不订死,可以展开悬挂张贴。这是从读者使用的角度出发进行图书出版设计的优秀案例。不过,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这一系列画册,只是原大、原色还原原作,在原作装裱的原貌上无法还原原作,当然这也是受成本等因素的限制而做的无奈之举。而有一个堪比二玄社的例子,是故宫博物院近年原大、原色、原貌地复制了例如《千里江山图》等中国传统书画历代名作精品(图3),解决了读者原貌还原原作的这一需求。他们复制的这些作品,在色调、纸绢质地到笔触、墨色、古旧感等都力求酷似原作,甚至连装裱也都原样还原,而售价则比二玄社的便宜很多,可谓是物美价廉的好出版物。

当然,有些美术作品尺幅巨大,特别是西方的油画作品,多是尺幅巨大的作品,出版物是难以原大全部还原的,那是否就无法实施尽可能的反映作品原貌这一理念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美术大师绘画技法》就灵活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图4)。在无法全部原大地复制大尺幅作品的情况下,可以局部原大的还原原作,并在整幅作品上标识清楚原大局部在整幅作品中的位置和大小,相当于让读者近距离的审视作品局部,使读者能窥一斑以知全豹,了解到原作的局部细节,从而对作品原貌产生感受,这是在有限的条件下灵活运用反映作品原貌来服务读者的优秀例子。

为了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原貌,除了原大尺寸展现之外,还有一种方式,虽然不像原大那样能直观地展现出作品的原貌,但也能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作品的原貌,那就是连作品的装裱样式甚至是连环境一起展现。因为去掉装裱之后,只剩下画芯,就缺乏了参照对比的尺度,读者就难以感受作品的尺幅,而有了装裱,有了环境作为参照对比物,读者就能直观地感受作品的尺幅了,这对读者了解作品的原貌是有很大帮助的。

总的来说,对于美术图书,应该重视其学习借鉴、临摹的功能,在装帧设计方面,要多从反映作品的原貌这个角度出发,尽可能地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原貌,以便他们能更便利地使用图书。

二、内容编辑方面如何为读者服务

出版物当然要以内容制胜,“内容为王”,这在包含图书在内的传媒领域尤其如此。应该说每一个出版人都会重视内容,然而,在实际的出版物中,内容的缺失是众多出版物难以掩盖的硬伤。可以说,与国外优秀的出版物相比,在内容编辑方面,国内的美术图书出版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这里说的内容并不是大的选题内容,这方面作为正规出版物来说,经过选题的层层报批,当然是能立足的,这里说的内容是指具体的细节方面。细节是魔鬼,只有把细节的内容做到位了,书籍的内容才是充分的、饱满的。比如说在画家的个人作品集出版方面,我们的出版物往往信息不全。很多画家的个人作品集基本上都只是画家的作品,好点的会配有些介绍、评论的文章,除此之外缺乏画家的背景介绍,简历年表、艺术经历、艺术理念、地位和影响等,可以说,无论是作者还是编辑,对这些方面均不重视,而没有了这些基本的信息,就难以让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画家,也就失去了介绍画家的意义。相比起国外的优秀画册,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功课是做得很足的,除了画家的作品介绍外,还会把画家风格形成的来源,与同时期、同风格的其他画家作品的对比,画家生活环境和作画环境等,都会有较为全面、深入的介绍,从而让读者能立体、深入地了解画家,让读者能从画家、画册中汲取营养。应该说,这样的编辑理念才是真正从读者出发、为读者考虑的优秀出版理念。

美术类图书除了画册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技法类图书。对于技法类美术图书,在内容编辑方面,则是要在技法步骤说明、图例方面务求详尽。技法类图书是要让初学者学习用的,因此技法步骤的说明、图例类似于产品的使用说明书,只有务求详尽才有可操作性,一旦缺环,则会让读者不知其所以然,也就留下很多缺憾。在这些方面,技法类图书出版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许多技法类美术图书在步骤、图例上都是跳跃性太大,不实用。其原因是源于作者、编辑不能站在读者的角度,不能设身处地地为读者考虑,导致了在具体的步骤环节中想当然、自以为是,使得最终出版的技法书不实用。在这方面,我们真应向一些优秀的西方技法类美术图书学习,他们的步骤、图例极为详尽,可以“傻瓜操作”。这样技法书才是读者真正所需的。

美术类图书还有一项特别地方,就是作品的图例说明,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出版物也是做得极为欠缺的,许多作品的图例说明仅有作者和题目,而缺乏其他必要的信息,比如尺寸、材质、创作年代、作品现在所藏地点等。也许是他们认为这些信息不重要,可有可无,但事实上这些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有了尺寸信息,读者才能感受作品的大小;有了材质信息,读者才知道作品是用什么材质创作出来;有创作年代信息,读者才能把作品放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中去了解和认识;有了作品现藏地的信息,读者才能按图索骥,以便日后去观赏原作。所以说,标识上这些作品的基本信息,不仅是基本的学术规范,还是从读者角度出发,为读者考虑的基本要求。遗憾的是,翻看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美术图书,在这些方面上做得是相当不足的,而去翻看国外出版的此类图书,在作品信息的标识上都是很全的,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基本的学术规范和出版规范。

作为图书出版,内容方面所包含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总的原则是要饱满而不能单薄,要重视细节,细节是成败的关键。

三、拓展延伸方面如何为读者服务

拓展延伸是指结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或其他方式,给读者以纸质图书以外的更多的服务。现代社会都在强调附加值,强调“互联网+”,强调“颠覆性创新”,作为具有商品属性的图书也不例外。其实图书的拓展延伸,前段时期很多出版人已经自觉地在运用了,比如前段时期比较流行的随书附赠光盘,就是拓展延伸的一种。把纸质图书难以承载的内容,通过光盘的形式附赠给读者,例如附赠更大量的图例或者细节,或者是作画过程的动态影像,画家的纪录片、课件,等等,这些内容是对纸质书的有益补充,拓宽了纸质书所能承载的容量,是非常有益于读者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创造类似的附加值,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做出的贡献,也会赢得读者的良性反馈。

在互聯网发达的今天,在各行各业都在强调“互联网+”的形势下,美术类图书出版也应思考如何通过“互联网+”进行读者服务的拓展延伸。例如可以通过二维码等技术手段,使读者可以与作者、出版社等方面进行联系,再拓展出更为丰富的互动形式和内容,这是往“互联网+”拓展延伸的方向。例如可以通过二维码扫码使读者与出版社产生联系,让读者可以更多地了解出版社的信息,方便读者选书购书。又如可以通过二维码扫码,组建志同道合的兴趣小组,方便日后更多地沟通交流、互相探讨学习。还可以通过二维码扫码,与作者建立联系,可以关注作者的微信、微博等实时动态,以便更及时、更深入地了解作者,更有利于读者的交流与学习。

拓展延伸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讲究“颠覆性创新”的今天,越是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拓展延伸形式,就越能占有市场的先机。美术图书的出版人在做好书籍本身的功课之外,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去如何创新形式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服务。从目前来看,还少有出版人有这样的意识,而谁能意识到这一创新理念,谁就能拥有未来;谁还固守陈旧的观念,止步不前,谁将最终被市场淘汰。

整体而言,作为具有商品属性的图书出版,也要遵循“顾客就是上帝”的原则,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是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商业理念。多为读者服务,才会多赢得读者。而作为美术类图书,有其独特的使用功能和要求,从装帧设计、内容编辑和拓展延伸方面多思考如何更有利于读者,才能最终编辑出读者喜爱的出版物。

猜你喜欢

拓展延伸
浅谈创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
浅析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初中音乐教学,不只是跟唱和欣赏
职校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传递正能量研究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环节的实效性
创新让资源增值媒体为语文教学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