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工作中数据信息收集和使用分析

2020-07-28钱程琦

时代人物 2020年5期
关键词:精准防控基层

钱程琦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给全国各地启动了公共卫生一级应急管理响应,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疫情防控基本措施,身处在社会治理一线的街道、社区(村)都在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用最快最有效的方式,使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在这其中体现了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伟大凝聚力,体现了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优越性,更加凸显出疫情防控需要基层力量,需要基层智慧,更需要基层扎实的社会治理基础。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基层信息数据扮演着非常重要的绝色,也暴露出一些方面的难题,如何通过疫情数的规范化建设,实现疫情防控精准化和常态化,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所必须面对的难题。

一、人口流动性大,人户分离现象严重

大量人户分离户口的存在,不仅对户籍日常管理造成困难,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也影响了基层防控工作的开展。尤其是难以掌握重点密接人员,造成省际之间繁多的沟通成本。不利于预防、控制疫情传播路径。由于大量的人户分离户口形成空挂户口,使基层公安机关对辖区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户籍民警无法了解及掌握社区(责任区)内居民住户的具体情况,影响了人口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二、基层工作力量有限,统计体量较大,效率较低

基层统计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专业性非常强,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上级部门的决策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统计队伍素质高低。随着疫情期间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对统计数据、统计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加之统计指标愈加具体、统计调查愈加频繁,基层统计机构工作 任务量越来越大,基层统计人员大多都是身兼数职,造成统计人员不堪重负,从而影响整体统计数据质量情况。

三、部分地区信息数据收集手段传统,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疫情防控需求

基于基层工作的性质,目前大多沿用传统的工作方式,工作人员目前缺乏与“数据沟通”的意识经验,仍以发文件、填表格等方式多头采集数据,我国人口较多,人员情况复杂,往往一个村委会几个人会面临上千人的数据统计报送工作。挨家挨户数据采集完毕后,工作人员还需手动输入,形成报表,浪费大量时间。从而造成信息数据搜集慢,信息反馈滞后,信息传达拥堵混乱等等弊端。既延误了战机,又会加大人员流动性接触,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现代化的疫情防控中,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成为了数字时代的必然选择。拓宽基层信息数据收集渠道,加速数据共享体系的建立,及时掌握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对于领导机关正确、科学、及时、有效决策,回应社会关切至关重要。而大数据作为一项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具有多源性、海量性、广开放性和强融合性等优势,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能有效增强疫情防控力度。而如何提高基层数据信息收集效率和质量,则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是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延伸基层信息数据收集触角

借鉴2006年非典的工作经验,此次突发公共事件的响应更加突出其全民性和快速性,基层干部“做好摸排、守好门”成为了防控工作的主角,社区(村)出入口值守,来往人员排查的基础工作中,数据信息量达每日数十万,精准核查个人信息,精准甄别各类人群需采取的管控措施,精准排查中高风险地区来京人群,更需要第一手数据资料全面准确,此前在比较发达的一线城市引入“枫桥经验”将信息纳入网格化管理,包楼、包干到户到人,责任分解到位,更是第一时间体现了信息收集触角的灵敏性,对于有效控制疫情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不仅可以缓解基层工作者的压力,还可以及时掌控出行人员的占比、高峰期、出入人数等数据,减少人员直接接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2020年,“健康码”成为了居民出行新时尚,极大地减少了居民出行成本的同时,更是基层信息收集触角的有效延伸,一时间,健康码就仿佛支付码一般,简单易得,迅速普及,这既减轻了基层人员工作负担,又使数据的动态变化更易于掌握,有利于防空常态化发展和各地复工复产进程。

二是运用疫情数据跟踪报送系统辅助流行病学调查

一线城市人口流动性大,新冠疫情爆发正值正反向春运期间,春节后城市人口反弹回潮已成不可逆转的定局,在科技水平较高的区域,通过“数据”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效率,探索出了科学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体系。各地纷纷启用科信部门,结合公安系统、铁路运输系统、移动信号运营商等多种途径,形成行动轨迹判断体系,这为接下来五年一度的人口普查打下了坚实基础,当然更重要的贡献在于,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交通工具、手机信号定位、公安人口信息跟踪等各种方式,精准判断病例行动轨迹,从而通过各种技防手段阻断疫情传感染路线。疫情期间大多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通过利用专项排查APP,如用手机扫描进入小区人员的身份证、记录测温数据,自动上报城市社区管理平台,医疗部门更加能够通过该平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使得病毒传播速度减缓,得到有效的控制。平台通过自动记录人员流动数据,根据节前人员流动大数据可以预测回程人流,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动性,实现防控预警动态精准管理。对疫情发展进行高效跟踪、筛查、预测,为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便民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实现多方联动和信息共享

建立大数据协调机制支持联防联控工作。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是方法与辅助工具,但涉及较多的个人隐私,因此要在保护个人信息的同时利用大数据支持联防联控,就需要卫健、交通、公安、工信等部门的数据源按隐私保护要求部署统一。通过对多个数据源进行关联分析和挖掘,努力实现多维度数据的融合,建立跨部门的疫情大数据协调机制,将能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精准施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抗击疫情的整体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各部门协同联动,形成系统内部及时有效传播,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工具,实现表格、系统、微信程序等各种工具的充分互联,基层政府建立微信工作群,及时推送有关信息和文件要求,采用视频会议、云办公的方式实现及时有效沟通,各种数据数据实时上报和分享到各部门和社群。

四是聚焦防控主线,统一信息输出,整合思路减少多头要求

以直线为基础,确定疫情防控工作牵头部门,在防控工作指挥部之下设置相应职能部门,分别从事各自行业领域的管理,整体拟定拟订的计划、方案以及有关指令,由防控工作指挥部批准方可下达。指挥部下各部门建立在线日会商、周会商,一方面从通过领域即使收报现有数据材料,避免基层重复采集,另一方面就相关政策及时进行沟通,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基层重复工作。

现代社会以新媒体为载体,加速了疫情信息的传播实效,更加减少了谣言传播,极大的凝聚了全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的共识,针对疫情防控政策的实施,依然事宜采取“公开发布”的方式,减少人工解释和沟通的成本,疫情期间多个平台推出的“疫情地图”“发热门诊地图”“辟谣平台”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和手段,更有利于政策的宣传,更加能够运用信息基数手段,实现疫情防控工作的普及,使广大群众更加深刻意识到建立健全公共衛生体系,养成健康文明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依托各种平台,实现了群众与政府之间、与医疗工作者之间更加直观的沟通互动,更加深刻的互相理解,通过对政府各项政策信息的实时关注,实现了“酝酿-交流-共享-执行-监督”的工作闭环,在紧缺物资筹集、疫情情况发布、各地经验分享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互联网+”模式已成为打赢防疫阻击战的集体共识。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对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经济发展进程、群众凝聚力、社会治理水平的一次全方位考验,针对在疫情凸显的问题和矛盾,我们将继续努力,建立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补齐基层数字化短板,高提升基层数据采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充分利用数字化建设,运用新技术,快速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从而建设更优秀,更健康的中国,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猜你喜欢

精准防控基层
基层巡览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