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牡丹吐艳 华贵芬芳

2020-07-28汤沐

时代人物 2020年5期
关键词:声腔金枝江姐

汤沐

李金枝是当代豫剧标志性人物之一,她在四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成功地塑造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古今女性形象,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为豫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从传统戏到现代戏的跨越

有的演员善演传统戏,有的演员以现代戏见长,而李金枝两者俱佳。一出《泪洒相思地》红遍大江南北,演出逾3000余场,李金枝以其独特和高超的演技,演唱魅力,征服和倾倒一代观众,并成为了她的代表剧目,被其他剧种移植。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已成为豫剧的保留剧目之一,其中的唱段广为流传。她在剧中柔肠郁结、苍凉幽叹、楚楚动人的表演,更接近实际生活,似乎没有程式身段,但这是她外形的身姿与内在节奏的吻合,以隐求显,以简驭繁,由衷而发,不求外部形似上的拿捏,但求心灵神似上的意会神通,形成意象审美与实情真感的相得益彰。

此外,诸如《孙成打酒》中的王桂英,《魂断上河图》中的李师师,《韩玉娘》中的韩玉娘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剧目和人物成为李金枝演绎传统戏的代表。而现代戏《洛河儿女》《山乡秋红》《江姐》《常香玉》等更为她带来诸多殊荣。特别是《风流女人》《常香玉》两个剧目,见证了李金枝艺术,演唱艺术的辉煌,其塑造的杨花,常香玉个性鲜明,形象完美,印象深刻,并一举夺得“梅花奖”,两个“文华表演奖”。

梨园世家出身的李金枝,深受豫剧传统艺术浸润,对豫剧有着特殊的情感和敬重,后来深得常派艺术的滋养和启迪,加之广采博取兼合众长,并结合自身条件不断深化对戏曲美学规律的理解和實践,悟艺术真谛而贯通,得枝法灵动而自由。她不仅有驾驭戏曲程式的本领,还有化程式为生活的能力,把程式、生活、性格、情感交织融合,

成功地完成了传统戏与现代戏的跨越,驾轻就熟,达到了表演艺术的高超境界。

     二、声腔艺术的包容和兼容

李金枝师从于人民艺术家常香玉,是常大师的得意门生。戏比天大的艺术情怀和精神情操在她心中生根开花。

豫剧唱腔的高音区多以假嗓为主,低音区以真嗓为主,中音区则为真假嗓混用。对豫剧演员,人们往往以真假嗓是否结合好了,作为考察演员艺术造诣高下的一个标准。李金枝在演唱过程中,力求保持各个音区的完全统一。在表现人物、深化感情的同时,她能使唱腔中的低音区、中音区、换声区乃至高音区保持统一的音色和较为一致的音量。这正是她体现清新、秀丽唱腔韵味的一个绝妙之处。她不但唱得一口好戏,而且能通过自身本来就很优越的嗓音条件,结合科学的发声,唱得一首首好的戏歌。歌如戏,戏如歌,歌戏辉映,戏歌相连。她是在用心歌唱,用歌唱演绎故事。她能唱得心静如水,能唱得涕零凋瘁,能唱得激越澎湃,能唱得嚎啕悲催。她声腔韵味浓郁,似深巷老酒那样淳朴有味。声腔的流露像大江东去,似行云流水。高时上得了云巅,低时落得了平川。运用得如此得当,驾驭得那样娴熟,成功地完成了声腔演唱艺术本色的包容和改革创新的兼收并蓄。

    三、声腔艺术的升华突破

李金枝善于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的演唱风格。无论是唱腔旋律的高与低、快与慢、喜与悲,她都能作到峭拔萦回,收放自如,以字行腔,以声传情,韵味醇厚,并且以娴熟的多种唱腔技巧运用自如的推动着人物多姿多色的情感变化,赋声腔以生命的色彩。

一般来说,豫剧女声的常规两个八度内的降B音域不在话下。她高音区靓丽,甜美,中音区圆润,纯正,低音区平实,厚道。准确的把握,良好的素养,得体的呈现,使得它的演唱,极富魅力,冲击力,亲和力,感召力。她把戏曲最核心,最基本的有价值的创造方法运用到对人物的体现中,纳精致于规范,融严谨于自由。以现代戏剧审美理念,将豫剧的精髓和神韵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审美层面,为舞台形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并能在作曲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提高。人包戏,戏包人,她是那种人包戏,包唱的一路好演员。并使得作曲家创造的唱腔在她的演唱下得到认可,成活,推广和传播。比如她与著名作曲家汤其河联合创作的戏曲电视剧《山乡秋红》中“秋天的果树花烂漫”“娘啊娘”,“与春早对唱”等唱段,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最有探索意义的,莫过于“谁说我要离开黑烟障”一段,这段唱建立在将A调,而中段的音域,拓展至低音区的降a,熟知豫剧《秦雪梅》一剧中的“咽哑喉索”一句,最低音f,而秋红的音区则迂回至f下方六度音的降a音上,这也是结合电视音响特点的一种写法,轻吟干唱,沁人腑肺,李金枝演唱的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效果极佳。

豫剧《江姐》是金枝戏曲艺术中心成立以来,自筹资金创排的第一部大戏,也是献给党的85岁生日的最好礼物。为此,她亲自拜访阎肃,请来著名编剧陈涌泉对故事进行改造,使江姐这一革命者的形象,不仅大义临然,临危不惧,而且是一位贤淑的妻子,善良的母亲,处处闪烁着革命者的人性光芒。她对唱腔音乐的期望值非常高,争取高品位,高质量,并寻求在歌剧、京剧版《江姐》的基础上获得突破。歌剧《江姐》唱段已成经典,家喻户晓,而豫剧版的“红梅赞”“绣红旗”“不要用哭声告别”如何演绎,并让其存活,保留下来,是不小的难题。这几段唱腔的质量优劣,关系着《江姐》一剧的成败。因此,当唱腔草案出来以后,导演黄天博,配器李宏权等反复推敲,认真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红梅赞”“绣红旗”“不要用哭声告别”不仅保留下来,不断地在各种场合演唱,更可喜的是《江姐》《山乡秋红》的唱段,被选入“流金岁月花枝俏——李金枝个人演唱会”,成为李金枝和观众的珍爱。

总之,李金枝的声腔与演唱艺术,光芒四射,魅力无穷,令听众陶醉,值得探讨,颇具推介和广普价值。

猜你喜欢

声腔金枝江姐
枫 叶
金枝的电影
红色基因与艺术传承
论《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之声腔划分
江姐的信使 :一生无悔的选择
浮萍
苏剧音乐的曲调与声腔研究
浅析梆子声腔的当代发展
浅析清代中后期以来的戏曲声腔演变
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