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零零后”大学生思想新变化及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2020-07-28吕园张丹姚婧赵晓婷雷露阳

时代人物 2020年5期
关键词:辅导员思想大学生

吕园 张丹 姚婧 赵晓婷 雷露阳

第一章“零零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问题研究

1.1“零零后”大學生核心概念界定

“零零后”顾名思义,是指于2000年1月1日00时00分至2009年12月31日23时59分这一时间段出生的新一代中国公民,其父母多为“七零后”也包括一部分“八零后”。通过改革开放和前几代人的奋斗和努力为他们创造出了较高的物质生活条件,故而其成长生活水平较前人更高。如果说“八零后”是在少年时期率先跨入中国的电视信息时代,“九零后”则自小成长在中国电视及PC网络时代,而“零零后”成长于中国移动网络时代,所以他们有着更加开阔视野和属于自己更加个性化的理想。

“零零后”当代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长大,网络环境的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飞快的开拓着”零零后“更加自由的思想空间和在思想上所带来了的巨大洗礼。做为一名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日常事物管理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当下的学生出现的一些普遍特点,对个人舒适距离,个人隐私空间要求更高,如:学生喜欢坐在后排,和任课教师始终保持一定距离,喜欢悬挂床帘,营造自己的独立小空间,喜欢在网络上吐露心声等,抓住这一特点,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可以增加网络平台,实时了解学生动态。

1.2“零零后”主流意识形态新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的寄语,激发了我们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者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把控大学生心理、思想、行为等特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与保障。随着“零零后”迈进大学校园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如何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特征成为了大学生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

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意识形态也是学生思想、情感形态的直观体现,时下“零零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当前社会一样,随经济发展而处在急速的变化与调整中,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外在表现亦是其知识理论与思想、情感的有机结合,掌握“零零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深入了解他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以及对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态度和看法,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对于“零零后”大学生主流意识方面的变现和变化也成为我们辅导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积极有效的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的新挑战。

每个年代的年轻人都有属于自己时代所特有的标签,“九零后”个性独立、性格张扬,更多起承上启下的角色,提到“零零后”,人们习惯性的会人为他们还是一群孩子,但现在这群孩子也已经20岁了,不仅涉猎知识广泛、兴趣爱好丰富,而且个性鲜明、标签无数,属于名副其实的“惊喜宝宝”。结合实际以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为例,“零零后”的大学生表现出以下明确特征:

1.2.1更加注重个性化的奋斗和发展

生活在物质条件非常发达的时代,丰富的物质条件为他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了众多便利条件,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个人发展方面独立意识强,加之他们课程内容丰富,学生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几乎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体验方法和娱乐方式。“零零后”的父母也注重培养孩子全面发展,重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乐器、舞蹈、绘画、设计、编程、体育项目等,而丰富的物质条件也为次提供了基础。

1.2.2 用于突破、创新,娱乐爱好特别广泛

作为一名辅导员,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学生的朋友圈等途径经关注了解到时下的“零零后”大学生相比“九零后”思想更加开放也更加活跃,“酷”,“炫,“新”是他们的标签:美妆达人,服装搭配能手,二次元,动漫异世界,cosplay,科技宅,运动达人,美食控:边吃边秀,吃货人设不可倒。面对这一代“新新青年”,作为思想政治辅导员,笔者认为需要根据新形势与时俱进,找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通过学生喜欢的平台和爱好,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渗透在方方面面,做到春风化雨。

3、对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高度认同

“零零后”生长在中国发展和进步最快的历史阶段,表面上来看他们很关注自我、“少不经事”,实际上他们关注的不单单是自我而且比很多人想象的要积极、乐观、正能量。一开始有不少人担心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跑偏,但是事实表明他们不仅三观特别正而且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认为自己需要具备善良宽容、自信自强、诚实守信、开放的个性、多样且全面的优良品德;对于集体荣誉感以及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也具有着较高的认同感的同时也更加开放、自信和国际化。

情感上的“孤而不独”

因“零零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恰逢其时他们又生长在一个信息大爆发的时代,孤独的他们在悄无声息中又被网络世界中的信息所绑架,习惯于沉溺于虚拟社交圈,“一堆人聚在一起,一人一个手机,各玩儿各的”,反而放弃了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聚会也变成一群人的“孤独”。这种“集体孤独”的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印证了单一空间维度的社交并不能真正解决“零零后”内心所需的归属感,他们需要的是兴趣维度的沟通,这在互联网中更容易寻找。他们更多地希望基于“兴趣图谱”去寻找符合自己个性的圈子,将线下的社交圈在线上更大程度地转化。

第二章 影响“零零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因素

2.1 社会因素

“零零后”的物质生活条件要比“八零、九零后”更加优越,同样在此时间段国家持续将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计生政策的主要方针,正因如此在此阶段阶的出生人口整体呈现处下降趋势。根据历年公布的出生人口数计算,“零零后”人口数量大约在 1.63亿人,独生子女现象更加趋于普遍,小型“4、2、1”结构的家庭所占比例有所增加(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同“九零后”相比较而言,“零零后”所受到传统家庭规范的影响和制约更少(缩小和精简化的家庭结构削弱了建立权威和规范的重要性),更大化地享受了来自家庭的温情和帮助,与此同时自然也承受了更多的来自长辈的期待和压力。

2.2 学校因素

校园生活是目前“零零后”大学生的主阵地,主要社会场景,社团、公益组织、学生群体,这些组织形态在“零零后”群体中非常多。学前教育专业中,他们组织成立了自己的公益社团组织,聚焦在强化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传递正能量、开展校园文明行为规范课堂等等。

在他们看来,学业固然是最重要的,但生活、乐趣、自我展现、性格同样重要。有别于传统的课业教育,丰富的学习内容和课堂实践让“零零后”眼界空前扩展。

第三章 新变化下“零零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再建设

3.1 知识传授与思想引导相结合

就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来看,知识的传授与思想的引导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地位并不是对等的,反观“零零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现状,自2018年9月起,全国高校全面进入“零零后”时代,这一代青年人所处的年代,社会经济与科学文化发展速度迅猛,物质生活水平也有飞速的提高。迅猛发展的新媒体时代,在拓展青年自由思想,自由表达的同时,也对当代青年人的主流意识形态带来巨大冲击。

鉴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应立足于把握时代特征,让知识的传授与思想的引导“新”起来。

以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法学专业三下乡普法为例为例,辅导员指导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老师与学生走进基层普法,利用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倡导当地居民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大力推进城乡建设,满足居民建设小康的需要。

在活动过程中,“零零后”青年学生们真切感受到年轻人需要“自讨苦吃”,需要把所学知识与思想实践结合起来,做了一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实践着。将思想引领做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3.2 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零零后”进入大学校园,这个群体所携带的时代特征成为了大学生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代青年人个性化强,但三观正,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强,基于以上特征,以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活动为例,通过开展支教,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体验活动等,通过理论知识的武装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以新颖的方式传递正能量,依托新媒体时代的便利条件,以“零零后”喜欢的方式,做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积极起来,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3继承借鉴与创新相结合

随着微博,微信,抖音等应用软件的普及与传播,新时代青年人进入到崭新的新媒体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需要通过继承借鉴与创新相结合,树立学生文化自信。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号召全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综上,作为高校辅导员,需要引导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心怀敬意。很多青年学生喜欢通过简单地网络媒体文章,将中国和西方国家做狭隘的类比,人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不尊重传统,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引导学生继承传统文化,通过借鉴,达到文化创新,从而树立文化自信。

3.4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的应用度与重视度存在失衡的情况,在此情形下,势必削弱二者合力作用的发挥。

基于以上情况,高校辅导员需要进一步探究如何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通过显性教育的传统模式渗透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此通知,也需要通过隐性教育,以第二课堂为抓手,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以西安培华学院“PU口袋校园”为例,第二课堂是显性理论课堂的延伸,,也是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我承诺,我践行”,“防疫我先行”,“传承红色基因”,“建功新时代”,等新颖的线上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多彩的班级团日活动,做到流动不流失,形散心不散。

同时,各个班级具有专业特色的公众号也不失为隐性教育的良好方式,“零零后”,喜爱网络文化的互动化,渴望被关注,被点赞,班级公众号恰好为学生们热衷的关注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辅导员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第一时间掌握学生思想新动态,提升思想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结语:

青年,寄托着国家的未来与希望,一个国家,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言讲话时,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共荣属于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因而,作为培养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场所,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辅导员在跟踪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思想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并贡献回报社会,使得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有针对性地不断改善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建设,努力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具有重要意義,同时也是一种历史责任的使然。

参考文献:

[1] 王永贵.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研究.人民出版社.

[2] 李建华.中国网络传播制度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红旗出版社.

[3] 潘可武.新媒体研究——方法与观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4] 张毓强.传播学研究——全球转型与中国想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5] 陈锡喜.意识形态——当代中国的理论和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 宁晓晓.现代传播学通论.中国戏剧出版社.

作者简介:吕园(1988年9月11日),女,汉族,陕西西安。职务:辅导员 ,职称:助教 西北大学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陕西省西安市 邮编710125:。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想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