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0-07-28周颖田惠怡孙林

设计 2020年13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教学实践教学设计

周颖 田惠怡 孙林

摘要:为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用户体验相关岗位需求,丰富用户体验类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成果,文章以《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课程为例,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的方式,综述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从课程资源、教学活动、教学信息化平台和教学评价体系四个方面优化混合式教学设计。以其中一个单元为例,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探讨混改的实施过程。最后,从学生视角评估混改实施的效果,总结混改中的不足,给同类学科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 互联网产品 用户体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7-0133-03

引言

近年来,从流量红利、模式红利到体验红利,体验思维和用户体验设计备受社会瞩目。用户体验研究员、UI设计师、视觉设计师、产品经理等岗位数量日益增加,社会对具备用户体验、设计表达、逻辑分析及沟通能力的人才需求旺盛。《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作为新开设的专业核心课,在对接社会需求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和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面对“课程新、混改新”的“两新”背景,本文对该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及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既有助于提升混合式教学质量,也希望给同类学科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一)混合式教学的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末“混合式学习”的概念被首次提出以来,混合式教学的内涵随着近20年间教学方法的推陈出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迭代一直在不断变化[1]。其中比较公认的概念为Garrison和Kanuka (2004)提出的观点:“简单来说,混合式学习是将课堂面对面的学习体验与在线学习体验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2]。”然而,也有學者Verkroost,Meijerink,Lintsen和Veen (2008)表示,这一定义过于狭窄,没有包含对学习过程重新设计的理念。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个较为广义的概念,即混合式学习是指不同教学方法和不同学习策略的混合,且不论使用技术与否的一种学习方式[3]。目前国内对于混合式教学也有不少研究,尹苗和李逢庆(2018)提出混合式教学融合了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的授课优势,改变了师生的角色,通过丰富的学习资源、及时的师生互动和学习过程监控,实现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训练和综合能力的提升[4]。谭伟和顾小清( 2019)认为混合式教学需要具备以下特点: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充分的线上和线下学习资源以及混合式学习评价[5]。

结合以上对混合式学习的概念,本文对于混合式学习的概念界定为:以“互联网+”教育的社会发展背景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和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教与学进行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发展,培养其高效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的学习模式。

(二)混合式教学的模式: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解也各有侧重和不同。从广义上理解混合式学习,其主要的教学方式有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以及微课(MicroLectures)三种形式[6]。

Graham (2006)回归到混合式学习“如何混合”的本质,将混合式学习分为发生性混合(Enabling Blends)、促进型混合(Enhancing Blends)和改变型混合( Transforming Blends)三种模式[7[。

Alammary. Sheard和Carbone (2014)认为混合式教学应该根据教师教学经验的多少、与科技融合的深度以及教学机构的支持程度循序渐进地发展。按照混合式教学设计的不同阶段,他们将混合式学习分为三种不同的方法(如图1所示):初级程度混合(Low-impact blend),中级程度混合( Medium-impact blend)以及高级程度混合(High-impact blend)[9]。初级程度混合主要是在传统授课的基础上增加额外的教学资源或者活动而不减少任何既有的传统教学活动。中级程度混合强调部分传统授课内容被更有效率的线上活动所代替。高级程度混合又称之为颠覆性混合,是对整个课程体系的重新设计。《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目前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仍处于中级混合阶段。通过第一轮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组需要不断总结反思,逐步向颠覆性混合阶段迈进。

二、《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反向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反向设计(Backward Design)是教育者用来根据预期产出成果而设计学习体验、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以实现特定学习目标的过程[10]。本文基于反向设计思路,将社会需求作为起点,对《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表1呈现了反向设计每个环节中的具体内容。

(二)混合式教学设计:基于以上的课程教学目标,本次混改拟完成的目标主要有:更新并增加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优化并替换原有的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运用教学信息化平台提高教学效率;将部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成果纳入现有教学评价体系。

1.混合式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层面上,除将原有的课程标准、教学日历、教案根据混改设计进行完善优化外,还新增了供学生参考使用的TSGC辅助讲义(Teacher-Student Generated Content,TSGC,师生共同产生内容)、知识图谱、教学资源及学习工具使用说明、常见问题解答等资源。

单元层面上,对原有的PPT、测试题库、案例题库、课外推荐读物等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新增了课程单元导学,具体包括单元教学目的、学习内容及知识点拆分、混改教学活动设计(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资源、活动及任务列表)、资源获取平台、学习工具、学习时长分配、成果物提交等内容。此外,教学内容上还融入了国外用户体验相关前沿知识,对接国内行业需求,也增加了实践性较强的进阶拓展知识点。

2.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该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主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将教学活动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如图2),循环形成了一个“设计一建设一选择一使用一评价”的闭环混合式教学系统[11]。同时,受翻转课堂差异化教学启发[12],在课前和课后任务增加了基础和进阶的细节设计,即选学和必学任务,学生可根据自身意愿选择是否学习进阶内容,也体现了混合式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学习的特点。

3.教学信息化平台选择:在分别体验试用了雨课堂、蓝墨云班课、教学立方和课堂派后,综合考量教师视角下功能的全面性、灵活性和学生角度的方便易操作性,决定选用课堂派作为本次混改的教学平台。课堂派的主要优势在于无需下载安装,且发布测试题、课件、作业、组间互评等可根据教师灵活安排,适用于初涉混合式教学的课程。不足之处是其为一款收费软件,但基本的免费功能也可以满足教学。

4.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该课程的考核评价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如表2所示,对考核内容的调整实现了形成性考核“课前一课中一课后”的考核体系。同时,运用教学管理平台,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有效追踪了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此外,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分享-PPT汇报增加了学生组间互评,每个小组现场通过课堂派打分,占小组总成绩的40%,教师评价占60%。终结性考核从大作业改为闭卷笔试,有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现了课程的“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三、《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混合式教学实践及效果评估

(一)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以章剑林主编的《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第2版)第3章用户体验要素为例,结合以上混合式教学设计,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介绍混合式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

1.课前学习阶段:本章的学习目标是了解用户体验的工作分类,掌握用户体验的五个层面及其应用;运用用户体验要素模型分析用户体验,并能够按照用户体验要素模型方法规划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思路。由图3可以看出,相比于传统授课学生课前预习内容与教师课中讲授知识无关联的现象,混合式教学更注重一体化的设计,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活动相联系,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保障,教师讲课有针对性,作业反馈及时,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

2.课中学习阶段:课上首先例行一个小组的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PPT汇报,其他小组在课堂派上打分完成学生组间互评。课前导入环节进行“话筒传递”,每人轮流说出一个与用户体验相关的工作,不允许重复,教师以板书形式进行记录并总结,使学生了解目前行业需求。然后采用课堂派随机提问的方式随机抽取5个学生进行失败的用户体验案例分享。借由失败的案例,总结失败的原因并引出用户体验的重要性。运用Jigsaw教学法研讨用户体验五要素的知识点,通过游戏设计视频案例更形象地展现五要素的内容,最后以答疑的方式精讲学生普遍存在的困惑。

3.课后学习阶段:本单元的课后作业是以小组形式结合用户体验五要素分析一个具体的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基于进阶式设计的混合式教学,课后推荐学生阅读电子书《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原书第2版)》,深入理解用户体验要素模型。课后作业的反馈主要通过课堂派以在线批注评语的方式进行,部分同学的疑问也会利用课间进行个别辅导。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派查看每个资源的查阅次数、下载次数、作业提交率、作业准时提交率等数据,监控学生线上学习参与情况。

(二)混合式教学实践效果评估:课程结束后,运用在线调查问卷法了解学生对第一轮混合式教学的体验和感受,包括对线上和线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激励政策、混合式教学质量、学习成果和存在问题等方面的评价,共计21道题目。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面向2017级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113份,将数据导入SPSS 26.0进行分析,总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952,说明问卷回答真实可靠。样本中男女生E匕例适中,分別为46.02%和53.98%。本文主要从学生视角针对以下三个方面对本次混改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1.混合式教学方式及教学资源分析:混合式教学方式主要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调查。学生比较认可的在线教学方法从高到低依次为在线提供辅助学习资源( 81.42%)、在线发布作业(80.53%)、在线习题测验及讲解(69.03%)和在线考勤(45.13%)。学生希望增加的线上教学方式有观看微课、课件互动、在线话题和作业讨论。线下教学方面,80.53%的学生认为案例分析法最有帮助,其次是课堂精讲、小组汇报和线下作业点评及反馈。70.80%的学生希望增加课堂小组学习和讨论的环节,分别有56.64%和53.10%的学生倾向话题辩论和角色扮演。

教学资源方面,89.38%的学生反馈PPT是最有帮助的学习资源,本次混改新增加的课程导学位居第二,占比54.87%。此外,40%以上的学生认为课外拓展资料、网站外链以及测试题也比较有帮助。

2.混合式教学质量与学习成果分析:问卷中对混合式教学质量主要从学校网络环境、教育信息化平台、在线教学资源质量、课程导学、课后作业量、教师答疑反馈、课堂互动以及教学评价方式8个方面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对学校网络环境和响应速度最不满意,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缺失存在部分教室网络信号不好,出现课堂派签到不成功、在线测试无响应以及网站访问加载失败等问题。另一个问题是学生普遍认为课后作业量较大,平时与学生交流时也有部分学生提出此问题,这也反映出混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课后学习的工作量,同时需要注意混合之下的平衡。除此之外,学生对教学资源量、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以及教师答疑和资源平台体验等满意度都较高。

学生对学习成果认可程度方面,80%的学生都认为混合式教学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了他们课后学习的时间,帮助他们熟练运用工具,提高学习效率,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也有20%的学生对提升兴趣、改变学习方式、深入学习知识等方面持中立态度。

3.混合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问卷最后调查了本轮混合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66.37%的学生认为学校网络环境不稳定,38.05%的学生认为在线作业反馈不够及时,讨论交流过少,也有26.55%的人认为在线资源平台功能不够完善。大部分学生对教学资源、教师监督管理以及考核方式等问题比较认可。

四、混合式教学实践反思

(一)混合式教学有效激励不足:学习者的类型是影响混合式教学设计和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普遍属于参与学习者(30.09%)和兴趣学习者(42.48%),自导学习者仅占15.04%,说明大部分学生是被动式学习者。当被及哪种激励手段对混合式学习较为有效时,90%以上的学生反馈实实在在的加分最有效,分数驱动较为明显。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科学的教学方式,平衡分数驱动带来的功利心和兴趣激发产生的求知欲,选用最合适的混合方式,达到从“均码式”教学到“模块化”教学,再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

(二)部分教学环节相互独立,没有达到一体化:混合式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设计都取决于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经验的多少,学生的接受程度、信息化平台的完善程度等。《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目前处于中级混合阶段,并没有完全实现混合式教学目标到教学评价的一体化设计,部分环节仍然相互独立。下一轮的混改中,课程组要将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进一步融合,尤其要加强线上线下或者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评价在形成性考核中所占的比例。

(三)对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不够完善:本轮混合式教学实践选用了课堂派作为教学平台工具,由于初次使用,基础功能如考勤、发布作业、上传资料和测试等使用比较频繁,但还有约40%的功能并没有尝试使用,尤其是课件互动、实时弹幕、话题讨论、在线作业讨论等,在下一轮改革中还需不断探索。

(四)实施过程中重理论而轻实践:混改教学实施过程中,7个单元的课后任务均比较倾向于理论的预习、案例分析、文章报告等的拓展阅读,平时的测验以及期末笔试也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查,学生亲自实践并感受用户体验设计的环节较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操作,运用翻转课堂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现有移动产品的不足,并用Axure软件进行重新设计;让学生课堂上模拟情境调查、焦点小组、可用性测试等方法的实施过程;让学生亲自设计量表,度量用户需求、态度和行为,绘制用户体验地图,在实践中巩固和提升对理论知识的识记和应用。

结语

混合式学习的“混合”不仅是线上和线下的混合,教与学的混合,也是基于学习目标,设计适合的教学资源和活动的混合[13]。通过第一轮混改教学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线上线下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资源的质量、教学平台的使用等都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线作业反馈、讨论交流较少、学生课后负担较重等问题。《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课程会随着对混改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以学生为中心,不断迭代颠覆传统教学设计,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此外,混合式学习的“混合”也是学习和工作的混合[13],混合式改革的目的—方面是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为学生日后进入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Friesen,N (2012). Defining Blended Leaming Learning SpacesInternet] Available from: http://leamingspacesorg/papers/DefininLBlended_Learning_NF.pdf[5July 2015]

[2] Garrison,D and Kanuka,H(2004). Blended learning:uncovering its transfomative potentialin Higher EducationThe IntemeL and Hwbei Education Vol7,Issue2 p95-105

[3] Verkioost.M J,Meijerink,L,Lintsen,H.&Veen,W (2008) Findinga balancem dimensions of bleuded learningIntemational Joumal on E-Iearning (IJEL),7,499_522 http:/hvww.editliborg/jfIJEU

[4]尹苗,李逢庆.《细胞生物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8,40(02): 260-268

[5]谭伟,顾小清.面向开放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及效果评估指标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02): 126-130

[6]陈震,董建,曹晓群.等有机化学课程混合式教學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7): 55-57

[7] Graham,Chzules. (2006) Blended learning systems: Definition,cunent trends,and future directions

[8]郑静.国内高校混合式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2): 44-48

[9] Alammary.A,Sheard.J.&Caibone,A (2014). Blended learningm higher education:Three different desigpapproaches Aistralasian Joum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0(4): 440454

[10] Wigglns,G&McTighe,J (1998)“What is backward design?”In Understanding by Des19m(l ed,pp 7-19)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Pentice Hall. Retrieved fiom https://www.sabesorg/sites/sabesmg/files/resources/Backward_design.pdf

[11]冯赫.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数字绘画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设计,2020,33(09):112-113

[12]吕艳.“互联网,时代翻转课堂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J]设计.2020,33(03): 94-96

[13]S Jin,YanranS Basic Reseuch on Blended Teaching Mode1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2019 InternationalCmference on Advanced Education Research and Modem Teaching (AERMT 2019). Atlantis Ptess. DOI: https://doiorg/10.2991/aermt-192019.70

[14]谢天晓.项目引入式课程的设计教学思考[J]设计2019,32(11): 73-75

[15]吴燕华,范慧慧,钱榕等.一致性建构原则下遗传学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J]遗传,2019,41(05): 439-446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教学实践教学设计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