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码头景观的传承与延续

2020-07-28林柯霏

设计 2020年13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

林柯霏

摘要:城市精神的特质隐藏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和地域性文化底蕴中[1],文章探寻历史文脉和地域性在码头设计中的体现形式和意义。通过剖析国内外码头设计案例,总结出码头设计的特色,以中国海洋大学科考船码头为研究对象,把地域文化内涵融入其中,并从西方景观建筑学历史传统中提取符合时代性的美学策略运用其中。探寻出具有中国海洋大学特色的码头景观和设计实践经验。为当代码头文化的传承和城市文脉延续提供借鉴。

关键词:码头设计 历史文脉 美学策略 生态启示 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7-0059-03

引言

20世纪50年代,著名城市规划理论家L.芒德福提出了地域主义的概念,反对建立在机器美学上的抽象的功能主义,并提出“海湾功能建筑风格”[2],地域性受到当地经济、政治、文化、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城市的独特魅力。码头的职能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见证着城市历史的演变,是地域历史文脉的传承者。文章从景观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研究码头设计,异于海洋工程学科范畴,研究对象为中国海洋大学科考船码头设计,首先剖析国内外码头设计案例,总结出适用于科考船码头的设计特色。

一、码头设计案例分析

(一)丹麦哥本哈根港口码头改造,由于经济形态和传统产业的发展,曾经繁华一时的景象变得萧条起来,而且建筑物密度过大、道路交通拥挤港口变为一个工业废弃地。建筑师安娜丽斯和风景园林师鲍尔在社会维度上做出了充足的调研,尽量满足各个阶层人群的喜好,而且遵循了丹麦人喜欢日光浴的传统设计了大片的草坪,体现了设计的人文关怀;在文化传承方面,尊重场地历史,改造中保留了原有的铁轨、岸边固定船舶的铁桩和铁环,吊塔廊道的设计灵感源于码头装卸货物的吊车,成为这一景区的典型标志;在空间布局上,以宽阔路面和大面积几何草坪为主,穿插纵向平行的道路为轴线,营造出具有秩序感的空间,节点处放置公共艺术品增强人与人的互动,如图1。

(二)伦敦的金丝雀码头的设计定位是具有符合时代气息的休闲文化区。设计考虑了码头所处城市的文化历史,用整体性眼光进行规划,码头与伦敦西城最古老的城区和伦敦东侧格林威治地区的空间轴线重合,结合空间布局进行水系再造,连接城市各重要节点,水陆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立体空间的设计层次分明,各功能分区采用不同的标高设计,这样既节省空间又显得趣味十足,高低起伏、落差明显的立体空间吸引更多游客来此,如图2。

(三)国内的东方渔人码头位于上海黄浦江两岸,充分利用CBD商圈人气,以“临岸亲水”为设计主题,它顺遂潮汐变化的海浪型岸基设计,标新立异的地标性建筑是一大亮点。但是东方渔人码头没有全面考虑到上海这个独特地域性设计,而是照抄照搬美国旧金山渔人码头的概念,追求一味的奢侈繁华。虽与上海这座城市的繁华发展相呼应,但亲民性和人文设计似乎更具认同感;在全球化趋势下,很多设计变得殊途同归,探寻出如何在全球文化趋同下保持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是一个难题,在坚定文化策略的前提下批判性的继承发展美学策略的设计才是有意义的设计,如图3。

案例总结:三个码头景观设计案例首先通过调研场地环境条件确定整体的设计定位,然后合理地规划了功能分区,再有选择的利用具有当地特色的设计元素,体现出独特的地域性和文化传承,该设计思路为中国海洋大学科考船码头的设计提供借鉴。

二、回溯西方景观建筑设计的美学策略应用

回顾历史传统,我们能从其中学到前人对美学凝聚的智慧,对当今设计提供策略借鉴以减少实践中的出錯,设计前都要为之探寻理论依据和哲学源流,否则,会失之浅薄而无法久远[4]。因此从回溯西方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美学策略开始,以提取适用于码头设计的美学策略。

纵观西方的景观设计史,美学的哲学理论在其中扮演了必不可少的角色。柏拉图对“美的理式”的追求,影响了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特征:统一、整齐、强调量化和秩序感;17世纪兴起于荷兰的风景画为英国风景园学派的形成提供理论借鉴;经验主义传统为当今设计界留下了最具认同感的设计原则“场所精神”[3]。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研究重点转向对主体精神的研究,一系列的设计原则在当今依然适用。因此,概括出这些景观建筑设计传统中的美学策略:

(一)认为宇宙中存在一种潜在的秩序,体现在设计中强调对称、规则和比例,这种理性严肃的设计策略适用于公共场合或政府部门,如青岛市政府门前的大片几何形草地和两边对称的花坛,一直延续到五四广场。

(二)强调大自然的美化作用,并运用到园林中,具体体现为园中高大孤直的树木和不规则的灌木丛。

(三)类似于风景画中对自然元素的重新排布,构成一幅愉悦人心的景致,如今天的私人别墅花园的设计风格。

(四)还有强调景观实用性的功能主义,比如海岸边摘种耐盐碱的防风林。

(五)体现景观文化关联的象征策略,如象征五四运动中青年奋发向上精神的“五月的风”雕塑作品。

三、中国海洋大学科考船码头概念设计

海洋是一切生命的起源,自古以来,人类就以智慧与勇气不断地探寻海洋。此次设计方案为中国海洋局北海分局和中国海洋大学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

(一)前期场地调研

1启然条件

中国海洋大学科考船码头选址青岛西海岸,位于西海岸里岛,海滩类型为沙质海滩,滩面宽阔呼直,坡度较缓,便于施工,利于建设大型的场地。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兼备季风气候与海洋气候特点,不易受台风影响,海湾处多由山地基岩组成,近岸海域水质评估良好,水动力条件好,自净能力强,具备优越的海域开发条件。

2.船型及泊位设计,如图4

泊位的数量与大小是衡量一个港口或码头规模的重要标志。泊位即设计一艘标准船型停靠码头所占用的岸线长度或占用的囤船数目。设计中,要依据科学数据及调研精准的计算出船型泊位大小,泊位长度一般包括船舶的长度L和船与船之间必要的安全间隔d,d值的大小也根据船舶的大小而变化。根据上表对船舶资料的分析得出码头长度大约500米左右,如图5。

(二)概念规划设计

1.总平图规划

整体规划的定位是满足科考船停泊和对外开放共享的要求。借鉴伦敦的金丝雀码头案例,从整体角度出发,把陆域和水域部分考虑为一个整体,用交通流线连接贯穿。水域部分功能分区分为船舶停靠区、休闲区、停车场、灯塔展览馆区,船舶停靠区的集装箱散堆货场应与前方泊位相对应,利于科考船停靠物资运转,码头建设考虑设施配备,留有检查工作室,各科考船停泊靠岸时把相互干扰度降到最低。

2.设计理念

通过对选址的前期调研与分析,制订了整体规划方案,并结合景观建筑中传统的美学策略,设计方案决定从三大方面入手设计,即历史文脉的传承、地域性、可持续设计策略,设计之前对其所在城市的文脉进行深入了解。

青岛曾是一座殖民滨海城市,虽然只有百年的城市化进程,但其包容了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德式建筑的严谨,民国文化的沉淀,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形成了独特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特色。同样,德国文化也影响到中国海洋大学的校园文化,特别是老校区鱼山校区的建筑风格,水产馆,原俾斯麦兵营,典型的德式建筑,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石材原料就地取材,使用崂山的花岗岩。码头设计可通过对海大校区建筑元素的重组过渡,提取元素在尺度、色彩、肌理上与校区文化呼应,形成地域上的联系。

为了追求景观建筑中的视觉效果,在看似简单的现代主义形式风格中,往往要耗费更大的能源、资源,造成更大的生态环境破坏,设计中要避免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性不仅要节约资源保护生态,还要可持续发展,成功的景观设计是一个可自我调节的系统,不能是一个死循环。

3.设计定位和构思

通过交通流线的设计来连接陆域、海域部分。借鉴丹麦哥本哈根港口码头的元素保留法,提取具有当地海滨特色的海豚、海螺、望远镜和海浪等海洋元素,结合交通路线规划整体布局。借鉴伦敦金丝雀码头的立体空间设计,直线双向四车道在下,海浪造型的观光步行廊道在上,游客可在入口处乘坐电梯上升到观光步行廊道上,并直通灯塔尽头,造型方面海浪形观光步行道与海螺形灯塔设计一气呵成。采用不同的标高设计,可区分功能分区,休闲区放置互动艺术装置,增添景观趣味性,如图6。

4.主建筑物设计

美国建筑师伊罗沙里宁曾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5]。”灯塔部分是可以作为地标性建筑设计的,优秀的地标性建筑,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影响力,能带动城市发展,为城市树立一个良好的价值参照,如提到悉尼会想到贝壳仿生的歌剧院,提到巴黎,埃菲尔铁塔便会浮现脑海之中,提到青岛会想到栈桥,这些地标性建筑已深入人心,因为它们承载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要充满文化自信地去设计地标性建筑。灯塔为航船指明方向,引导船舶靠岸,这里运用了望远镜的元素,86米的钢架玻璃灯塔直插云霄,下方则是海螺状旋转建筑,供工作人员研究和供游客参观访问的海洋博览馆,对外进行宣传教育,呼吁大家了解海洋、保护海洋,如图7。

5.设计亮点

在“以自然为本”的设计和“以人为本”的设计之间,如何权衡利弊,寻找平衡点成为了设计师们首要考虑的问题[6]。建筑设计中,使用当地材料以降低成本,也体现了经验主义中场所精神的内涵。采用青岛崂山盛产的花岗岩等石材建成,展览馆一楼及地下三层为对外开放区域,二楼为办公区域,一楼因展览需要避免太过明亮墙面上开凿几何形狭长窗洞,二楼是办公区域,在东南面采取落地玻璃以接收最大的光线,节省能耗。墙体保温材料采用了碳排放量小的真空隔热板,一改传统隔热材料对于建筑外观的限制,材料外面裹有金属和纸质的外壳,中间的芯材以多孔的纤维、塑料泡沫及压缩的硅酸盐。灯塔的玻璃材质也是生态材料,吸热玻璃和热反射玻璃的复合应用可以更好地调节温度,如图8。

在通风方面,海风比较大容易给人过高的气流感,引起不适,因此使用新研制的一种特殊门窗及其开合装置,海上气流从窗户的底部进入,升至顶部进入室内,可缓解过高的气流给人的不适感,窗框内置吸收板,可防止冷凝水的侵入并过滤空气,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不同条件下的能源消耗,节能环保。展览馆海下为螺旋状三层平台,钢化玻璃材质,置身其中感受潮汐变化,唤醒人们海平面上升的危机意识,从设计属性上看,它输出的是一种社会引导[7],如图9。

总结

中国海洋大学科考船码头中借鉴了景观建筑学中的美学策略和具体实践案例,运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生态策略,无论从景观的整体规划上还是建筑材料的挑选上,都秉承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通过“探寻”中国海洋大学科考船码头设计策略的实践,积极探索出地域性和历史文脉在码头设计中的传承表达方式,在满足码头科研和开放共享的基础作用下,为当代码头文化的传承和城市文脉延续提供了方法论借鉴,唤醒人们对自然、对历史文脉的集体记忆。.

参考文献

[1]张胜冰,马树华.青岛文化的历史文脉对城市文化精神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24-25

[2]张乐彦.大学校园建筑“地域性”的研究——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例[D]上海:同济大学,2005: 2-3

[3]约翰.O.西蒙兹,巴里.W.斯塔克,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9: 6-7

[4]宋立民.浅析景观评价的定位与理论依托[J]设计,2016 (21):24-25

[5]伊利尔.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M]北京:中國建筑工业出版,1986(序):18-19

[6]许嫒嫒,张颖,胡领.基于生态美学的城市居住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设计,2016. (13):22-23

[7]蒋红斌,卢迪斯,蒋红延绿色的自觉[J]设计2013: 22-23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
融通道侗文化传承创新创客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中英茶文化的传承创新比较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基于智慧城市的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路径研究
论中国古诗词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承创新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发展
舞蹈艺术素质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