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内垃圾分类标准及其视觉传达设计

2020-07-28付永民

设计 2020年13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付永民

摘要:以“零废弃”(Zero Waste)为目标,设计出使公众易懂好分的垃圾分类标准及其标准色和标识。根据“零废弃”理念、垃圾的成分和国家法规为大学校园科学设计垃圾分类标准;根据垃圾类型的特征为垃圾类型设计标准色和标识。大学校园内垃圾分类标准包括8个一级大类33个二级小类;垃圾类型标准色是主色(蓝、绿、灰和红色)和副色(黑和白色)的8种组合;8个垃圾类型标识均包含了对应的垃圾类型特征。研究成果为科学设置垃圾分类标准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垃圾分类 视觉传达设计 工业设计 零废弃 校园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7-0033-03

引言

垃圾分类标准及其视觉传达设计是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系统的基础,垃圾的科学分类是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基础[1],垃圾类型的标准色和标识是形象直观表达垃圾类型特征的语言。目前中国社会正在强力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工作,但是缺乏科学的垃圾分类标准设计,上海等地的垃圾分类标准反复修改,既不符合“零废弃”(Zero Waste)的长远目标,又造成公众认知混乱[2]。国务院办公厅[2017] 26号文件《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垃圾分类类别、品种、投放、收运、处置等方面要求[3]。该文件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设计符合实际的垃圾分类标准。在北京市、上海市、郑州市等各地市发布的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中把垃圾归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厨余垃圾)、干垃圾(其他垃圾)四大基本品类[4]。基于垃圾四分法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回收加工、填埋和焚烧,而焚烧和填埋垃圾均具有较大的次生危害[5],显然,垃圾四分法不合理不科学,将很决被淘汰。科学的垃圾分类标准符合“零废弃”理念和地区实际。大学是社会文明的灯塔,应当以建设“零废弃校园”为目标,根据“零废弃”理念、垃圾成分和国家法规科学设计垃圾分类标准和回收处理体系,为社会树立标杆,引领并推动全社会的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事业走向“零废弃”。

大学校园是师生们在一起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场所,虽然地理位置不同,但是产生的垃圾类型(生活、学习、办公和园林垃圾等)却基本相同。本研究选取河南理工大学作为调查研究样本,其位于华中地区的焦作市,占地面积4100亩,在校师生4万余人,校内建有小型垃圾中转站,垃圾类型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可回收垃圾被清洁工收集并售卖,不可回收垃圾在校内垃圾中转站压实后转运至填埋场。校内虽然在人流密集场所设有四分垃圾回收桶,但是仍然在混投、混运、混收和混埋垃圾。目前,国内多数院校的垃圾分类与处理现状与河南理工大学相同。

一、垃圾分类标准设计

(一)垃圾成分

垃圾的成分类型、处理方法和国家法规决定着源头垃圾分类标准的设计[6]。利用现场调查和当面访谈等方法,分区(室外区、餐厅区、办公区、宿舍区、教学区、实验区)考察学生和老师在不同场合产生的垃圾成分类型,进而分析总结出大学校园内的垃圾成分类型,见表1所示。

(二)零废弃理念

欧盟2008年修订的《废物框架指令》(EU WFD2008)引入了垃圾处理的五步体系[7]如图1),从最优至最差依次为:预防、准备重用、循环、其他回收(如能源回收)、处置(焚烧和填埋)。欧盟制定的固废处理步骤是全球先进的固废处理理念,学者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零废弃”理念,“零废弃”是指通过源头预防与减量(Reduce)、重复利用(Reuse)及回收循环(Recycle)垃圾资源,使最终送往填埋和焚烧的垃圾减到最少量,无限趋于零[8]。大学校园应当把“零废弃校园”作为远景目标,根据“零废弃”理念设计垃圾分类标准并建设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垃圾处理体系。

(三)国家法规

国办发[2017] 26号文件《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必须将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等作为垃圾分类的类别[9]。

(四)分类标准设计

基于“零废弃”理念和校内垃圾成分类型,结合国家法规,根据便于处理和分类垃圾的原则建立大学校园垃圾分类标准,见表2所示。大学校园内垃圾种类包括可重用、可拆卸、可再生、可堆肥、可燃烧、可填埋、有毒和实验垃圾8个大类,大类垃圾下面再分出33个小类垃圾。可重用垃圾是指可重复利用的物品;可拆卸垃圾是指需要拆卸回收或拆卸维修的物品;可再生垃圾是指能够回收加工再生为原料的物品;可堆肥垃圾是指能够通过发酵制成肥料的有机物;可燃烧垃圾是指能够燃烧发电的废弃物;可填埋垃圾是指需要填埋处理的废弃物;有毒垃圾是指污染土壤和水源对生命造成危害的废弃物;实验垃圾是指实验废弃物。可重用、可拆卸、可再生、可堆肥、可燃烧和可填埋垃圾的处理方法分别是重用、拆卸、再生、堆肥、燃烧和填埋,与欧盟垃圾处理的五步体系一致。

采用首判即定原则判断手中垃圾类型的方法:首先判断是否有毒,然后依次判断是否可重用、可拆卸、可再生、可堆肥、可燃烧和可填埋,垃圾类型首判即定。实验废弃物全部归入实验垃圾。在河南理工大学校园内采用展板形式宣传新的垃圾分类标准和判断方法,同时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师生对垃圾類型判断的准确率为97.8%。

这8个大类33个小类垃圾包括了大学校园内所有的垃圾成分;生活垃圾经过可重用、可拆卸、可再生和可堆肥处理后,用于燃烧和填埋的垃圾量将非常少,符合“零废弃”理念;其中可重用、可拆卸和可再生垃圾属于可回收物,可堆肥垃圾属于易腐垃圾,有毒和实验垃圾要经过特殊处理,新的垃圾分类标准符合《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要求。综上所述,可重用、可拆卸、可再生、可堆肥、可燃烧、可填埋、有毒和实验垃圾的分类标准是科学的;垃圾类型的名称隐含了垃圾处理方法,易懂易记;垃圾类型的判断方法简单,容易掌握。

二、垃圾类型的视觉传达设计

(一)垃圾类型的色彩表达设计

色彩最具视觉冲击力,是第一印象,说明性也最强,选用与垃圾类型特征存在联系的色彩表达垃圾类型。如果为8类一级垃圾类型选用8个色相作为标准色,会因为色彩太多导致公众对垃圾类型的认知和记忆混乱;如果垃圾类型标准色采用主色和副色的组合.色彩减少,会减轻公众对垃圾类型的认知和记忆负担。把8类一级垃圾按照性质相近原则归为4组。

(1)可重用和可拆卸垃圾。共同点是可重复利用,用蓝色作为主色;可重用垃圾是直接重复利用,用白色作为副色,可拆卸垃圾是拆卸维修后可以重复利用,用黑色作为副色。

(2)可再生和可堆肥垃圾。共同点是可再生利用,用绿色作为主色;可再生垃圾是再生为原料,用白色作为副色,可堆肥垃圾是再生为有机肥料,用黑色作为副色。

(3)可燃烧和可填埋垃圾。共同点是填埋处理,用灰色作为主色;可燃烧垃圾是燃烧发电后残渣填埋,用白色作为副色,可填埋垃圾是直接填埋,用黑色作为副色。

(4)实验和有毒垃圾。共同点是有毒,用红色作为主色;实验垃圾选用白色作为副色,有毒垃圾选用黑色作为副色。

综上所述,垃圾类型标准色(如图2所示)是主色(蓝、绿、灰和红色)和副色(黑和白色)的8种组合,用最少的色彩最明确的表达类型特征,既减轻了受众的认知和记忆负担,又不会破坏环境氛围,使师生对垃圾类型易记好分。传统标准色设计选择单色,本设计根据垃圾分类和认知规律选用主色和副色组合,是对传统标准色设计的突破和创新。垃圾类型的标准色将被应用于垃圾回收设备、网站、手册.招贴等设计中。

(二)垃圾类型的标识表达设计

图案标识具有明确的指示功能,提取垃圾类型的特征设计形象化的标识图案,使标识图案明确表达垃圾类型特征,如图3所示。

可重用垃圾标识由可重复使用的笔和书的图案构成,隐喻两个人彼此交换闲置物品;可拆卸垃圾标识由办公椅的图案构成,办公椅由分离开的各个部件构成,隐喻拆卸后维修重复利用产品,或者拆卸后回收零部件;可再生垃圾标识由首尾相连的封闭图案构成,隐喻从原料一产品一废品一再生原料的循环过程;可堆肥垃圾标识由苹果皮和草叶的图案构成,隐喻果皮、草叶树叶、餐厨等有机垃圾具有堆肥价值;可燃烧垃圾标识由火焰图案构成,隐喻能够被燃烧的废弃物;可填埋垃圾标识由鱼骨图案构成,隐喻骨头、陶瓷等钙质垃圾需要填埋处理;实验垃圾标识由锥形仪器瓶的图案构成,隐喻实验废弃物;有毒垃圾标识由电池图案构成,隐喻有毒废弃物。

以形象化、表意化和美观化为目标设计垃圾各类型标识,当受众看到熟悉、美观的标识后,很容易直接联想到传达的内容和目的,使师生对垃圾类型易懂易记好分。垃圾类型的标识将被应用于垃圾回收设备、网站、手册、招贴等设计中。

(三)垃圾类型标准色和标识的应用案例:垃圾回收设备

垃圾类型的标准色和标识被应用于垃圾回收设备中,使用色彩和图案形象直观说明收载的垃圾类型。能够上下叠放的室内用分类垃圾桶如图4所示,桶体颜色为垃圾类型的主色,桶座和标识颜色为垃圾类型的副色;楼道(餐厅)用分类垃圾桶如图5所示,桶体颜色为垃圾类型的主色,桶盖和标识颜色为垃圾类型的副色。应用了垃圾类型标准色和标识的垃圾回收设备形象直观说明了收载的垃圾类型,与师生具有良好的传达沟通效果,为师生投放垃圾提供了便利的认知和行动条件。

结语

垃圾分类是垃圾回收和处理系统中的基础元素,一头连着公众,一头连着垃圾处理,决定着垃圾回收和处理系统的运行效率[10]。本研究为大学校园科学设计了符合“零废弃”理念、垃圾成分和国家法规的垃圾分类标准;为垃圾类型设计了具有良好传达效果的标准色和标识。研究和设计成果能够为大学和社会科学设置垃圾分类标准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也能够为解决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难题提供助力。;

项目来源: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9-ZZJH-121);河南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人文社科类)(编号SKND2018-17)

参考文献

[1]刘梅.发达国家垃圾分类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利学版),2011,32 (10):98-101

[2]周春.上海垃圾分类工作难点在哪[N]学习时报,201907-22 (005)

[3][9]国务院办公厅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Z] 2017-03-18

[4]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Z].2019-1-31.

[5]朱育漩.上海垃圾分类在探索中前进[J]环境经济,2019 (14):22—25

[6]赵世萍.以系统思维构建生活垃圾分类体系[N]中国环境报,2019-12-16 (003)

[7]Mangesh Ghmfalkar,Richard Court,Callum Campbell,etc Analysis of waste hieaichy in the European wastedirective 2008/98/EC[J] Waste Management,2015 (39):305_313

[8] Piya Kerdlap, Jonathan Sze Choong Low, Seeram Ramakrishna Zero waste manufacturing:A framewok andreview of technology, research,and implementation barrieB for enablinga cuculai economy transitionjn Singapoe[J]Resources, Conservation&Recycling, 2019 051): 104438

[10]朱曉毅.中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数字化境遇中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新探索
基于大类招生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分析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校艺术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