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

2020-07-27徐倩

幸福家庭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爱国主义情怀

徐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未曾中断主要的原因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与精神特质。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等探讨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自然无为”“无为而治”;“仁”“礼”“王道仁政”“民重于君”;“兼爱”“礼制”与“法制”相结合,礼敬君子,法制小人等理念,这些理念至今深深影响中国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情感认同和思想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主要有天人和谐的精神、顺应自然的辩证法则、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诚实守信的立身之本、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仁者爱人的大爱精神、尊师重道的教育理念、和而不同的汇通精神,以及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爱国主义的记载。例如:《诗经·国风·秦风·无衣》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整首诗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敌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爱国主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从古至今,一代代的中华儿女谱写了爱国主义篇章,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为了国家,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三国时的曹植在其《白马篇》中写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南宋投降元军,文天祥被俘,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在国家面临外敌入侵时,林则徐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历史故事,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而这种情感和情怀经过长期的积淀并不断转化为民族的共识和认同,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极具中华民族特色,深刻揭示出人、社会以及自然界发展一般规律,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适性和聚合力,鲜明标识出中国人的智慧和言行方式。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家园中,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民族的文化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民族特性。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民族文学。其中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称为民族三大英雄史诗。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民族的骄傲。学生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国家和民族的悠久历史、光荣传统、优秀品德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更加深入理解传统文化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处世哲学,从而对国家博大精深的文化产生自豪感与自信心。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道德教育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古训。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之所以不衰就是因为儒家文化本质上就是道德文化。褒善贬恶、追求崇高的思想品德是人们的一贯追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君子处事的准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强调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冲击影響着我国的年轻人,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十分紧迫。中华文化的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浓厚的思辨传统,以老子和庄子为首的道家学派尤其重视辩证思考。通过学习这种思辨的方式,学生可以将辩证思维方式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人与事。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爱国主义情怀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赣鄱情怀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爱国主义教育
“五老”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