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攀登,是一种信仰

2020-07-27小飞蛾

阅读(高年级) 2020年5期
关键词:五洲杨光登山队

小飞蛾

1960年5月24日,珠穆朗玛峰北坳口,海拔6800米,零下18摄氏度。寒风凛冽刺骨,空气含氧量极低,大口呼吸都有憋闷的感觉。就在这种极端天气下,一支十人登山队仍在努力向上攀登。突如其来的雪崩让他们如临灭顶之灾,方五洲拼命抓住队友曲松林,可手中的摄影机却落入滚滚而下的冰雪,不见了踪影。

雪崩过后,从积雪中只爬出三名幸存者:方五洲、曲松林和杰布。三人肩负着老队长交付的使命,攀登上海拔8500米的第一台阶和海拔8680米的第二台阶。面对一段三米多高的光滑岩壁,方五洲和杰布搭起人梯。曲松林脱下登山靴,赤脚踩在队员身上,攀上崖顶,抛下绳索,短短几分钟,他的脚已冻得乌青。

三人站在珠穆朗玛峰最高点,高举起五星红旗,向世界宣告中国已登顶世界最高峰。这面具有特殊意义的国旗被郑重卷起,塞进手电筒。埋好手电筒,三人撤离珠峰,返回山下大本营。

中国人从北坡登顶珠峰的消息传遍全世界,可是苏联国家登山队的日里洛夫斯基教练来信深表遗憾:国际登山界承认登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山顶留下证物,二是在峰顶拍摄360度影像。因为缺失影像证据,国际登山界不承认这次登顶。

1973年,国家再次组建登山队,经過近2年时间的训练和准备,1975年5月,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并成功登顶珠峰。

这一次,中国人不仅又一次证明了自己可以登上珠峰,还用更加专业的设备,成功给珠峰量了新身高——海拔8848.13米。与此同时, 珠峰“第二台阶”挂上了一座6米长的金属梯,被称为“中国梯”。

为什么要攀登珠峰?著名探险家乔治·马洛里在接受采访时说:“因为山就在那里。”这句话成为了诸多攀登者的信仰。

信仰是老队长牺牲前的最后遗愿。登山队遇到雪崩,老队长临终前对方五洲说:“一定要登上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

信仰是曲松林切除的十根脚趾和两个脚后跟。面对峭壁,队员用血肉之躯搭成“人梯”;由于鞋底太滑,曲松林被迫在刺骨的冰风中脱掉鞋袜。

信仰是摄影师李国梁用生命守护的相机。队友不慎滑倒,氧气瓶砸中李国梁的头,登山队顺着山坡往下滑。面临即将力竭的队友,李国梁清醒过来的第一件事是将摄影机交给队友,自己割断绳索葬身悬崖。

信仰是气象学家徐缨身患肺水肿,依然坚持为登山队指引护航而吐出的鲜血。徐缨参加的气象组是助力登山队登顶的关键所在。在登山窗口期,身患肺水肿的她依然坚持登山播报气象,最终牺牲在珠峰北坡。

信仰是杨光为照顾队友而被冻伤截去的双腿。杨光一度被遗传学指标划归到“不宜登山”人群,攀登珠峰时,他将睡袋让给队友导致一条腿被冻伤,不得不截肢。1975年他失去了与队友一起登顶的机会,40多年后的2018年,装着义肢的杨光,终于登顶珠峰。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是毛主席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下的诗句。是的,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高山,我们能征服世界最高峰,那么其他一切高山我们都可以征服。因为,攀登是一种信仰!

猜你喜欢

五洲杨光登山队
吃糖的好处你了解多少?
宋自重
缅怀叶挺将军遇难75周年
视界
一支登山队的覆没
贺《清泉诗词》创刊30周年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鸡飞蛋打一场空
华耐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凯旋盛典在京举办
刘亮、杨光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