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

2020-07-27郭钰婷

海峡旅游 2020年5期
关键词:厦门早餐阿姨

郭钰婷

《清晨的八市,就像是厦门的里世界,这里撕掉了所有标签,只容下当地人鲜活的日常生活。当我们步行其间,感受到的是另一个厦门,一个专属于这座城市的、被油炸成金黄色的私密时光。

油炸八市——

去往八市的几十種方式

每座城市的老城区,都复杂得像个迷宫,它没有所谓的“终点”,却大多有个“中心”——无论巷弄如何曲折,无论建筑如何堆叠,兜兜转转,总是绕着同一个地方。通常,这个区域便是这座城里最老牌的“社区”,虽然没有现代物业的组织管理,周边居民却有心照不宣的生活默契。

八市之于老厦门,便是这样的存在。这个巨大的菜市场共有四个入口,厦门人抵达它的方式也五花八门:从大同路走,可以先吃碗热腾腾的大同鸭肉粥,再去阿吉仔买袋马蹄酥;要是走开元路,就顺道去“德春”买点酱醋油盐,然后坐进路边老店,点碗麦奶或锅边;假如直接坐车到开禾路口,那选择就更多了,劳松扁食、浮屿面线糊、明月虾面、厦禾沙茶面、各种包子铺,一溜全挤在八市边上。简而言之,厦门人有几十种去往八市的方式,八市也同样有几十种方式,直达厦门人的胃。

这么多弯弯绕绕的路,也同样逃不过游客敏锐的嗅觉。和本地人一起在八市买菜的,还有背着单反的青年和戴着草帽的女孩。显而易见的,这些年八市生出不少“海鲜加工”店,全靠游客养活这门生意。不少卖海鲜的大哥早已习惯被拍,坐拥一地装着海鲜的塑料盆,对着镜头自然地微笑;买菜的阿姨们也同样无所畏惧,菜照买、价照杀,住在老城区的人,谁不是常年跟游客“待”在一起?这让人想起厦门BRT刚建好的那几年,被新闻媒体称为“最得民心的城市景观杀手”,笔者在报道中写道:“生在这座城市的居民,其实更在意的还是他们自身的生活品质,而不是外人对这座城市的看法。”对于长期被放置在镜头下的老厦门而言,同样如此。

如今,厦门八市大概是国内游客最多的菜市场之一,毗邻中山路的地理环境,再加上被自媒体赞赏不已的市井美食,让这里得到不少综艺节目的青睐。只不过,把八市当成一个海鲜市场,终归还是少了点味道。要想见到老厦门人眼中的八市,最好是起个大早,趁着穿POLO衫和棉质短裤的阿伯们还在挑鱼,趁着上衣颜色亮得刺眼的阿姨们还在讲价,趁着整座城市都还来不及梳妆打扮,一脚踏进八市,迎面扑来的,才是真正老厦门的情调。

坐着吃的,和带着走的

我家住得离八市不远,脚程快的如我父亲,步行五分钟就能到。二十年前,渔船还能在第一码头靠岸,老厦门人都热衷于起个大早,去八市买“眼睛很水、很金”的海鱼,父亲和我也是其中一员。天刚蒙蒙亮,他就把我放在自行车后座上,去采购当天上岸的海鲜。那也是我和八市最亲密的一段日子,每天跟它打照面,习惯了那股特有的海腥味,也习惯了鱼贩们拖着长尾音的吆喝。

长大后,八市去得少了,但它又以另一种方式出现——每天早上,家里的茶几旁都有一袋炸物,有时是油条、炸枣、韭菜盒,有时是马蹄炸、糯米炸、麻花炸……屿年轻人喜欢的炸鸡薯条不同,这些古朴的炸物,一般出现在早餐时刻。老厦门人习惯早上起来泡茶,空腹喝茶又担心伤胃,就用炸物垫肚子,喝一口茶,配一口炸,已经是日常标配。而他们买早餐的地方,当然也围绕着八市。

总的来说,八市早餐分为两种:坐着吃的,和带着走的。分布在八市周围,拥有独立店面的麦奶、面线糊、沙茶面、锅边糊店都属于前者,此外,菜市场里还散落着不少早餐摊,它们一般夹在各种菜摊、肉摊或鱼摊中间,摆个木桌子或简易金属框做点小本买卖,有的卖咸稞和甜稞,也有的主营炸物,油锅炸完,就摆在沥网上沥干,客人挑了直接买走。这些小摊看似不起眼,但只要有人带过一次,倒也不算难找。不过也正因带路人的重要性,跟着老厦门人逛八市买早餐,就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毕竟选择颇多,每个人难免有自己的私藏摊点。

譬如我那生于50后、口味挑剔的老父亲,似乎已经将八市及其周边的摊子都“视察”过一遍,并得出“马蹄炸要去开禾路口的包子铺买,油条还是靠开元路的那摊好,糯米炸可以去锅边糊那家试试”等诸多结论。可要是跟着酷爱喝茶的母亲逛八市,得到的又将是另一条路线:通往洪本部的那摊油条比较老牌,再往前走,可以去钟丽君买几块满煎糕,然后顺道去趟阿吉仔,椰子饼、馅饼和马蹄酥都是心头爱。虽然路线大相径庭,但无一例外的,这些被装在简陋塑料袋里提回家的八市早餐,最终都会被放在茶几旁,和一杯热茶成为搭档。

也正因为随时都有解腻的茶,向来口味清淡的厦门人,反而把早餐吃得油腻喷香。炸枣里塞满了黑芝麻和花生碎,糯米炸被裹上厚厚的糖粉,韭菜盒的馅料更是丰富得能炒一道菜……这些被热油炸成金黄色的早餐,重油、重料、重甜咸,把味蕾的感受推向极致,再用一杯茶畅怏地冲淡。

所以,若你问我何时的八市最迷人?我会劝你起个大早,一脚踏进八市,趁着无数金黄色的炸物正躺在油锅里,等着与命定的铁观音相遇。很快,老厦门人就会用一袋早餐和一张茶桌,圈起一块自留地。这里无人在意海岛的小清新,要的只是讨海人的痛快和一杯入口的惬意,在这轰轰烈烈的清晨时分。

城市里流动的早餐店

九点收摊,紧来啊!

久居厦门,你会发现每天和这座城市一起醒来的,除了环卫工人和早餐店老板,还有一辆辆红白相间的早餐车。每日清晨,它们准时从城市的各个角落出发,去往最热闹繁华的街头。这些早餐车的主人,可能是住在你家隔壁的阿姨,也可能是常在楼下泡茶的叔叔,但此时此刻,他们全都身着统一的小红帽和白色制服,推着不锈钢支起的四轮早餐车,轰轰隆隆走在人烟稀少的街上。待他们将车推到点位上,把红色的巨大阳伞一撑,再将冒着热气的餐点往玻璃板上一摆,一家流动的早餐店就在此开业了。

早龙,是这些早餐车共同的名字。自1998年以来,这些只在早餐时间出现的餐车已经陪伴了厦门人22年。曾有人在关于早餐的文章中写道:“在早龙早餐车,你可以吃到八成的闽南早餐。”这句话当然有夸大的成分。不过,相比起一般的早餐店,小小一辆早餐车确实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单是饮品就不下7种,既有豆奶、黑豆乳、玉米乳、燕麦乳这类常见的,也有像麦香乳、绿豆乳、花生汤这样独具闽南风味的。至于餐品,花样就更多了。中式如米粥、馒头、包子,西式如吐司、汉堡、排包,选品中西合璧,不拘一格。除此之外,也有像炸枣、马拉糕、萝卜糕、白糖碗糕这样的特色糕点,老厦门人见了都要会心一笑。根据早餐车,上的价目表,这辆只够两个成年人并排站的四轮小车,却贩卖有68种早餐餐品,说它是一家早餐店,毫不为过。

卖的东西多了,自然也有爆款。早龙的糯米鸡就让不少人沉迷。小小一方巴掌大的荷叶,包裹着弹牙温热的糯米,一口咬下去,米裹着馅料滑进嘴里,咸蛋黄、香菇和鸡肉炒香后带出诱人的咸香,在口腔里一下子扩散开来,吃过几口,好像连讲话都带着浓浓香味。糯米鸡的受欢迎程度,从本土自媒体的评测中就能感受得到,留言里定能见到糯米鸡“粉丝”的身影,而且他们的评价里通常都会加上一句:贴心的早龙阿姨还会帮你剥荷叶。

早龙的独特魅力,一是来自于味道,二是来自于人情。全厦门市2600多辆早龙早餐车,遍布这座城市的车站、学校、社区与繁华路口,每天载着满满一车早餐,为这座城市的数百万居民提供便利。听起来略显官方的“放心早餐工程”,落到生活里,就是上学或上班途中那辆永远被人围绕着的早餐车,以及那道亲切得像是街坊邻居的身影。

早餐车上,比糯米鸡更诱人的,是一个已经帮你剥好的糯米鸡。虽然没有店面,但早餐车每天风雨无阻,准時出现在同一个街角,某种意义上与街边小店并无二致。而那些或是笑容可掬或是冷面孔热心肠的早龙阿姨,自然也是日日相见,越显可爱。“我公司楼下的早餐车阿姨人超好,每次都叫我们扫完码赶紧去,上班,付钱不用给她看。”好友来厦门工作不久后,曾对我这样感叹道。直到那时,我才意识到早餐车是一个多么特别的存在一这家流动的早餐店,不只属于厦门本地人,更属于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

这看似理所当然,实际上却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座城市的老牌早餐店,通常只在本地人之间流传,这也是它格外有市井味的原因。但这家在厦门营业了20多年的“早龙早餐店”不止于此,它不仅参演了这一代厦门本地人的生活记忆,也出现在每一个“新厦门人”的日常生活里。当自小生活在厦门的90后聊起它时,可以从小时候袋装的早龙豆浆开始侃侃说起,一直聊到读书时校门口的早龙阿姨,再将它总结为“上大学后令人怀念的家乡味道”;而初到厦门读书工作的人,也同样有话可说。

还有更动人的故事,发生在早餐车收摊后。当戴着小红帽、穿着白色制服的阿姨们沿着来时的路,缓缓将车子推入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最后停靠一户寻常人家的门口。她们安顿好车子,转身进屋,再出门时手里已经提着菜篮、抱着孩子。这是魔法解除的时刻,每一个坚守在清晨的早龙阿姨,也是这座城市最普通的一份子。她们或是为了照顾孩子、或是为了补贴家用,选择在清晨时分,成为那个早起的人。于是,才有了这一切发生。

猜你喜欢

厦门早餐阿姨
厦门正新
我的“话痨”阿姨
你怎么过早餐,就怎么过一生
早餐
“偶”遇厦门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