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斑蛙养殖与管理技术

2020-07-27周英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疾病预防养殖技术成活率

周英

摘要:目前黑斑蛙养殖在南方农村非常普遍,不仅为农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也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发展。该文介绍了黑斑蛙养殖与管理技术,分析黑斑蛙的养殖价值与主要生活习性,指出常見的养殖误区并分析原因。对于饲养者来说,黑斑蛙养殖需要注意很多细节,比如养殖场地、设施、种源的选择,环境、水温、水位、水质的控制,产后管理,疫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才能确保黑斑蛙健壮发育,提升养殖效益。

关键词:黑斑蛙;成活率;养殖技术;疾病预防

周 英. 黑斑蛙养殖与管理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2019,40(14):85+87.

黑斑蛙饲养潜力巨大,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精心饲养,可以有效增加农业收入。黑斑蛙属于蛙科类动物,是各地常见的蛙类。黑斑蛙肉质鲜嫩,营养价值丰富,人工养殖非常普遍,是农民收入增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一、黑斑蛙的价值

1、黑斑蛙的食用价值

黑斑蛙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对肝脏有养护作用,还有通乳生乳的作用,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脂肪含量较低[1]。

2、黑斑蛙养殖的工业价值

各种蛙类的皮肤都很坚韧,而且柔软富有弹性,个别蛙类的表皮还有精美的花纹,黑斑蛙即是如此。利用这一特质可以制作手套和钱包等产品,产品价格昂贵,市场需求较大。

二、黑斑蛙的生活习性

黑斑蛙属于群居性两栖动物,昼伏夜出,白天很少出来活动,常在水田、池塘内栖息储存体力;夜间活动较为频繁,以小型昆虫为食。黑斑蛙属于脊索动物门,每年的11月份转入洞中休眠,直到次年的3月份出蛰。黑斑蛙在蝌蚪期喜杂食,前期依靠吸收卵囊的营养来生存,也会吸收水肿藻类和浮游生物;幼蛙期内,黑斑蛙以捕食小型昆虫为生。

三、黑斑蛙养殖误区

外部采购蛙种,因为生存环境变化,在新环境里会有一个适应期。适应期内黑斑蛙食欲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会造成黑斑蛙生长发育和繁殖缓慢,甚至会有部分黑斑蛙死亡。

个别养殖户用水泥池作为黑斑蛙的繁殖场所,这对黑斑蛙的养殖非常不利。水泥中含有大量的硅酸盐和其他化学物质,会污染水质,黑斑蛙在含有硅酸盐的水质中生存易出现乱鳃。而且水泥池不利于幼蛙活动,会造成幼蛙生长缓慢,发育异常。在湖南、江浙一带,部分养殖户采取混合养殖的模式,将黑斑蛙与泥鳅、小龙虾、黄鳝等在同一环境下养殖,这种养殖方式下黑斑蛙养殖的成功率低[2]。

在黑斑蛙养殖过程中,水质对养殖效果至关重要。个别养殖户没有及时清理养殖池内的剩余饲料、粪便和杂质,致使黑斑蛙出现各种疾病,造成黑斑蛙生长发育缓慢、死亡。

四、黑斑蛙养殖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1、黑斑蛙养殖水质管控不合理

黑斑蛙长时间生长在水里,人工养殖密度高,吃食量大,自身排泄物多,水质很容易受到污染,引起水中缺氧或增加水中有害气体。水质一旦受到破坏后,黑斑蛙就会出现焦躁不安、浮头、翻肚等现象,时间一长,会出现胀气、出血等病症,甚至死亡。

2、黑斑蛙养殖池建造不合理

有很多养殖户没有科学建造黑斑蛙养殖池,出现了高度不够、水太浅、早晚水温差大等问题。如果养殖池水太深,在养殖过程中对于水质的掌控比较困难,也不利于黑斑蛙生长。

3、黑斑蛙养殖喂食不均

黑斑蛙养殖需要细心呵护,喂食要遵循定时、定点、定量、定质的四大原则,而且喂食要少量多投。在黑斑蛙喂食上,经常会出现一次性喂得太多的情况,这种喂食方式容易造成饲料剩余,会污染水质。而不喂食或喂得太多会使黑斑蛙一胀一饿,很容易引起肠炎病,然后造成大量死亡。

五、养殖黑斑蛙的准备工作

黑斑蛙是蛙科的两栖动物,在农村地区比较多。黑斑蛙养殖一般都是在春夏季节,很多情况下会错过养殖最佳时期[3]。所以在黑斑蛙养殖时,要做好准备工作。

1、黑斑蛙养殖场地的选择

黑斑蛙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环境安静、地势稍高不易发生水涝的地方建造。确定养殖场地后应及时修建好种蛙池、孵化池、蝌蚪池、驯化池、幼蛙池和成蛙池等。

2、完善配套设施

黑斑蛙以虫为生,主要扑食活性昆虫为食。在人工黑斑蛙养殖时,也要着手人工养殖一些活性昆虫,但最方便也最快捷的还是养殖蝇蛆、蚯蚓、黄粉虫等。在养殖之前,一定要做好饵料生产工作。

3、黑斑蛙种源的准备

在黑斑蛙养殖各项工作完成后,需要准备黑斑蛙的种源。黑斑蛙繁殖期是每年的3-6月。在产卵之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为高产打下基础。

六、黑斑蛙的养殖管理与疫病控制

黑斑蛙养殖种蛙池不仅是其摄食、生活的场所,还是产卵的场所,因此周围环境既要适合于黑斑蛙的生长,还要适合卵的受精与孵化。

1、环境和水温的控制

在黑斑蛙养殖环境的管理上,要保证养殖场内及周边环境安静,切忌人声嘻杂;黑斑蛙养殖适宜水温应控制在25-27℃,适宜水温为23-30℃。当水温不在这个范围内时,不利于黑斑蛙生长发育与繁殖。

2、水位和水质的控制

黑斑蛙养殖池水位要保持在15-40 cm,其深度与水温有关。要经常换水以确保水质优良,其溶氧量、盐度、pH值、生物组成等要适于卵受精与孵化[3]。黑斑蛙理想的养殖水质pH值为6-8,过酸或过碱的水都不能用于养殖蛙类。蛙类蝌蚪期离不开水,即使短时间离开水体也会致死,直到成长为幼蛙才能上岸。蝌蚪池的水质必须符合蝌蚪生长发育的要求,溶氧量需保持在3.5 mg/L以上,10日龄以内的蝌蚪最好不低于3.8 mg/L,30日龄以上的蝌蚪在溶氧量为1.5 mg/L的水体中也可存活。

3、产卵后的管理

黑斑蛙产卵后,一般应及时将卵用盆托出,转移到孵化池内单独孵化,加强管理和保护,提高孵化率。

4、疫病预防

首先,黑斑蛙的食物要保证新鲜、干净,不可以喂食腐败、霉变的食物。变质的食物会造成黑斑蛙感染疫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其次,定时打扫其生活区域。每隔一段时间要清理一次黑斑蛙的排泄物等,尽量给黑斑蛙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

5、疫病的治疗

黑斑蛙养殖过程中的疫病主要是红腿病、气泡病、胃肠炎3种。为了保证养殖质量,对各类疾病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防治措施。

红腿病的主要症状是精神不振、活动能力减弱,腹部膨胀,口和肛门有带血的黏液,发病初期后肢趾尖红肿,有出血点,很快蔓延到整个后肢[4]。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是:将病蛙捞出集中在一个池内,用庆大霉素浸泡,用药量约50-150 mg/L,每天1次,连续3天;若蛙仍能摄食,可在饲料中加拌抗生素,同时添加护肝用多维等药物,连续投喂3天。

气泡病一般发生在蝌蚪期,蝌蚪的腹部肿大,消化道内聚集大量气泡。可通过控制池中水生生物量,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来防治该病;另外,可以向养殖池加入15 g/m?的食盐进行治疗。

患有胃肠炎的病蛙食量明显下降或停止摄食,在池中瘫软无力,捕起时缩头弓背,解剖可见胃外表有树枝状充血,胃粘膜出血,肠道外表发红,胃肠空。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4 g盐酸黄连素或2 g氟呢酸进行治疗。

七、结语

目前市场上,黑斑蛙的售价普遍高于牛蛙,其养殖效益更为显著。但其运输、销售都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开展养殖的同时,要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依法养殖,合法经营。目前黑斑蛙养殖技术比较成熟,掌握黑斑蛙的生活习性和养殖管理要求,是确保养殖成功的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 红. 贵阳市花溪地区黑斑蛙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研究[D]. 贵州大学,2008.

[2] 朱炳全. 稻田养蛙防治害虫的研究初报[J]. 中国生物防治,2000(04):186-187.

[3] 陈志明. 稻田养蛙新技术[J]. 农村新技术,2004(09):21.

[4] 李年文. 稻田养蛙技术[J]. 农村经济与科技,1998(03):35.

猜你喜欢

疾病预防养殖技术成活率
不同栽植模式对花椒成活率的影响
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探析
小规模肉牛养殖技术措施
天蚕品种驯化与应用研究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南通地区海蜇养殖技术
TCP植物蒸腾抑制剂
不同扦插处理对爬地柏成活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