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保护名山区茶园黑刺粉虱的发生动态调查

2020-07-27王迎春曹馨月龚雪蛟李兰英刘东那黄藩熊园园罗凡x

天津农业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调查

王迎春 曹馨月 龚雪蛟 李兰英 刘东那 黄藩 熊园园 罗凡x

摘    要:为掌握黑刺粉虱的发生规律,更好地控制其发生,笔者对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牛碾坪茶园内黑刺粉虱幼虫、蛹、成虫和卵的发生动态,越冬虫态和死亡率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名山区茶园黑刺粉虱各虫态每年有3个发生高峰期,主要以2龄和3龄幼虫越冬,不以卵越冬;卵初期为乳白色,随着时间的增加,颜色逐渐变深至淡黄色、棕黄色,最后为黄棕色,与前人描述存在差异。依据调查结果,推测黑刺粉虱在该茶区1年发生3代。

关键词:黑刺粉虱;发生动态;调查

Abstract: In order to master the occurrence law  and better control 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the growth and decline dynamics,overwintering state and mortality of larvae, pupae, adults and eggs of 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in Ming-shan tea plantations of Ya'a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ach stage of the A. spiniferus had three peak periods in one year, and the 2nd and 3rd instar larvae could live through the winter, and the eggs could not. The eggs were milky white at the beginning, and gradually deepened to light yellow, brownish yellow and finally yellow-brown with the increase of time,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descrip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the occurrence of A. spiniferus was presumed to be 3 generations per year.

Key words: 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dynamics; investigation

雅安市名山区(县级)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南边缘(N29°58′~30°16′, E103°02′~103°23′),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是全国第一产茶大县,是四川西部具有代表性的茶区之一,以茶叶质优、量大、产茶早著称。茶叶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境内几乎所有耕地都已种植茶树,以当地选育的良种‘名山白毫131和‘特早茶213为主,良种化程度高达85%以上。茶园内小绿叶蝉、螨类和尺蠖类的危害很直观,易于被茶农发现并进行防治,而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因虫体小,幼虫栖息于茶树叶背刺吸汁液,大量虫口位于茶蓬中下层,危害较隐蔽,不易发现,已成为当地主要吸汁类害虫之一。2017年部分茶园暴发该虫害,蓬面乌黑一片,蓬内滋生大量茶煤病病原菌,茶芽萌发迟缓,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黑刺粉虱幼虫外被蜡质壳,成虫和幼虫均排泄蜜露,诱发煤烟病,阻碍植株光合作用,发生严重时很难通过化学农药控制其危害[1-5]。单一化品种集中连片种植、为控制其他害蟲危害而大量喷施化学农药致使茶园生物多样性降低,害益种群失调,以及该茶区适宜黑刺粉虱的生长和繁衍的独特气候条件,导致黑刺粉虱不断暴发。茶农为控制其发生,每2年于春茶结束后进行1次修剪,要重施基肥以培育树冠,不仅影响产量,而且提高了人力成本和投入成本。为有效控制黑刺粉虱的发生,提高茶农经济效益,笔者于2018—2019年,对名山区牛碾坪‘名山白毫131和‘特早茶213 茶园的黑刺粉虱发生动态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其发生规律,为制定有效的绿色防控措施,控制其发生奠定重要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茶园概况

调查茶园位于名山区牛碾坪(N30.23°,E103.21°),海拔高度750 m。‘名山131茶园,平地,园区四周种植大叶冬青、紫薇等隔离带,面积1.67 hm2;‘特早213茶园,坡地,面积约0.53 hm2,路侧种植桂花、栀子花等绿植。茶园病虫害采用无公害防治,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生产季节根据园内螨类、小绿叶蝉、灰茶尺蠖的发生情况打药防控。

1.2 调查方法

1.2.1 不同龄期幼虫、蛹和卵的发生动态调查  2018年和2019年的3月下旬至的10月底,每周调查1次。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封园期不进行调查。上述2块茶园分别用棋盘式采样法取样,共20个点,每隔2行间距10步设一个采样点,每点于蓬内和外侧各随机摘取芽下3、4叶及中下部叶片24张,共计480张,混匀后,均匀摊开,按对角线取出100张,在T式显微镜下用针刺法检查各龄幼虫数(体液清的)、蛹数、活卵数及死亡虫口数(不含死卵)等。

1.2.2 田间成虫发生动态调查  3月下旬至4月上旬,茶蓬无新梢时,用盆拍法调查,将直径30 cm的盆置于茶蓬下方,用力敲打茶蓬4次,迅速计数,每个品种各20盆,换算为百叶虫口数。此后,采用检叶法,计数芽下第二叶百叶虫口数,每个品种重复5次。

1.2.3 越冬虫态及成活率调查 每年2月底进行越冬虫态及成活率调查,分别对‘名山131和‘特早213茶园,按上述1.2.1所示的方法取样100叶,统计各龄幼虫和蛹的活虫数和死虫数,计算越冬成活率及主要越冬虫态所占百分率。

1.2.4 卵期颜色变化观察 在T式显微下观察不同发育时期卵的形态和颜色变化,记录并拍照。

2 结果与分析

2.1 幼虫和蛹发生动态

根据2018—2019年在名山区牛碾坪茶园调查结果,各龄幼虫和蛹每年都出现3个发生期和高峰期,见表1。2月下旬—5月上旬的3龄幼虫和2月下旬—5月中旬的3龄幼虫和蛹来自上年的越冬代,即第3代幼虫。

2.2 成虫发生动态

2018—2019年黑刺粉虱成虫的羽化期见表2,每年都有3个羽化期。2018年3个高峰期分别为4月上旬、6月中旬和8月中旬;2019年分别为4月下旬、6月下旬和8月下旬。

2.3 卵发生动态

黑刺粉虱卵发生动态见图1。卵每年同样出现3个发生期,2018年分别为:3月底—5月中旬、5月下旬—7月中旬、7月下旬—10月中旬;2019年分别为:5月中旬—下旬、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

2.4 越冬成活率和越冬虫态调查结果

黑刺粉虱的越冬成活率和越冬虫态调查结果见表3。从表中可知,2个调查年度越冬成活率差异很大,2018年‘名山131和‘特早213茶园的越冬成活率分别为54.55%和62.20%,而2019年分别为2.00%和13.11%。黑刺粉虱主要以2龄和3龄幼虫越冬,占比高达85%以上,越冬蛹占比极少。2018年有少量1龄幼虫越冬,2019年没有发现1龄幼虫越冬。未发现存活的越冬虫卵。

2.5 幼虫死亡率调查结果

黑刺粉虱幼虫死亡率调查结果见图2。2018年‘特早213茶园的幼虫死亡率为6.39%~95.38%,‘名山131茶园为6.25%~98%;5月上旬为死亡率最低时期,此时为第1代1龄幼虫全年发生高峰期。此后幼虫死亡率逐步升高,至7月底,高达93%,并持续至10月中旬,即整个茶季结束。2019年‘特早213茶园的幼虫死亡率为14.19%~66.67%,‘名山131茶园为5.26%~71.04%。

2.6 卵期颜色变化

卵的形态和发育期颜色变化见图3。卵呈芒果形,弯曲, 基部有一小柄,附着在叶背上,初产时呈乳白色,随着时间增加,颜色逐渐变深至淡黄色、棕黄色,最后为黄棕色。

3 结论与讨论

黑刺粉虱在名山区茶园1年发生3代,与笔者在成都市蒲江县茶园调查结果一致[2],与尹勇和涂建华[3]、罗学平[7]调查的四川高县和洪雅茶区的1年发生4代的结果存在差异。2018年1月、2月和12月的日均温分别为5.19,7.20和6.43 ℃;2019年1月和2月的日均温分别为5.50 ℃和7.52 ℃,根据陈雪芬等[5]和陈炳旭等[6]研究结果,黑刺粉虱的发育起始温度分别为10.46 ℃和11.01 ℃,显然,每年1月、2月和12月的日均温都低于黑刺粉虱的发育起点温度,其处于休眠期。分别计算3—11月的发育有效积温,根据陈雪芬等[5]研究所得的世代有效积温754.89 ℃,计算名山区茶园2018和2019年的理论发生代数分别为3.18和3.08代;根据陈炳旭等[6]研究所得的世代有效积温791.27 ℃,分别为2.84和2.76代,与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黑刺粉虱越冬代成虫羽化期可用于指导茶农和茶叶基地管理人员在适宜时间悬挂黄板,有效诱捕成虫,降低第1代幼虫数量,同时避免挂板过早,误伤寄生蝇、寄生蜂、草蛉和瓢虫等天敌[8-11]。第1代1龄幼虫发生高峰期是化学防治的理想时期[5]。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2018年为4月上旬,2019年为4月下旬,相差半月有余;而第1代1龄虫口高峰期,2018年为5月上旬, 2019年为5月下旬,同样相差近半月。从成虫发生高峰期至1龄幼虫发生高峰期,连续2年都相差约1个月,据此可提供该虫化学防治适期。

2018年茶园黑刺粉虱最高死亡率达到98%,致使种群崩溃,致死因子可能包括寄生性天敌(寄生蜂、寄生蝇、虫寄生真菌)、有利于寄生性虫生真菌生长的温度和湿度等气象因子等[1,12-13],需长期调查,积累大数据,进行相关研究,探索黑刺粉虱最佳生态调控模式。

根据黑刺粉虱卵发育历期内颜色变化,韩宝瑜[14]将其分为4级:1级,乳白色;2级,淡黄色;3级,橙红色;4级,紫黑色。亓黎和王荣富[15]描述黑刺粉虱的卵为芒果形,初为乳白色,后转淡黄至黄褐色。赵琦和韦党扬[16]观察并描述为椭圆形,弯曲,初产时呈白色, 表面有一层薄的灰白色蜡粉, 渐变淡褐色,近孵化时变为深褐色。笔者经多年观察,发现与他们的描述有一定差异,没有发现初产的卵表面有蜡粉,临孵时的卵没有变至紫黑色或深褐色,因此拍照记录颜色变化,以供参考,以便于正确划分卵发育期并推测1龄幼虫孵化高峰期,为该虫的化学防控提供用药适期。

参考文献:

[1]韩宝瑜, 崔林. 茶园黑刺粉虱自然种群生命表[J]. 生态学报, 2003, 23(9): 1781-1790.

[2]王迎春, 王小苹, 李兰英, 等. 川西茶区茶黑刺粉虱的田间消长动态[J]. 贵州农业科学, 2017, 45(9): 53-56.

[3]尹勇, 涂建华. 四川茶园黑刺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8(6): 622-625.

[4]韩宝瑜.黑刺粉虱蛹与其寄生蛹数量动态和三维空间格局研究[J]. 生物教学学报, 1994, 19(4): 189-200.

[5]陈雪芬, 孙椒德, 吴光远, 等. 黑刺粉虱综合防治技术[J]. 茶叶科学,1997, 17(1): 15-20.

[6]陈炳旭, 黄汉杰, 刘景梅. 柑桔黑刺粉虱发生规律及防治[J]. 植物保护学报, 1999, 26(4): 338-345.

[7]罗学平. 准确测报茶树黑刺粉虱调查方法初探[J]. 中国植保导刊, 2011, 31(3): 34-35.

[8]兰建军, 秦建洋, 洪海清, 等. 茶园黑刺粉虱越冬代成虫发生期与发生量的模型分析[J]. 中国植保导刊, 2018, 38(9): 38-41.

[9]李大庆, 杨再学, 白智江, 等. 余庆县茶树黑剌粉虱发生规律初探[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9, 38(4): 54-58.

[10]彭萍, 唐敏, 侯渝嘉, 等. 黄板诱杀茶园黑刺粉虱及假眼小绿叶蝉效果及特性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23(1): 87-90.

[11]王洪濤, 姜法祥, 陈敏, 等. 不同颜色粘虫板对茶园主要害虫的诱集效果[J]. 中国植保导刊, 2018, 38(6): 55-58.

[12]宋慧英, 陈常铭, 郭海明, 等. 湖南省茶树黑刺粉虱寄生蜂调查[J].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2, 18(1): 72-76.

[13]黄建, 罗肖南, 黄邦侃, 等.黑刺粉虱及其天敌的研究[J]. 华东昆虫学报, 1999, 8(1): 35-40.

[14]韩宝瑜. 茶黑刺粉虱蛹和卵的发育分级及与其防治适期的相关性[J]. 昆虫知识, 2002, 39(2): 130-132.

[15]亓黎, 王荣富. 茶树黑刺粉虱的生态学特性及可持续控制途径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3(20): 99-101.

[16]赵琦, 韦党扬. 黑刺粉虱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研究[J]. 浙江柑橘, 2000, 17(2): 34-35.

猜你喜欢

调查
关于“网红经济”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