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视阈下河南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2020-07-23沈馨瑜

大经贸 2020年5期
关键词:生态足迹绿色发展河南省

【摘 要】 耕地作为一种生产性用地,在自然界和人类的交互性活动中处于一个优先被改造的位置,但多年来的不合理开发,业已使耕地系统变得异常脆弱。因此,如何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提升耕地资源的配置水平,是我们切需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具体采集了河南省耕地资源的相关数据,以生态足迹等理论为基础,将原有的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调整,分析河南省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情况使其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足迹 耕地可持续利用 河南省 绿色发展

习总书记在《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中提出绿色发展观基本原则,即发展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乡村绿色发展的协同推进。而耕地作为一种难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1]。目前,国内外关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已有较多成果,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耕地资源的节约利用以保护、耕地资源的区域差异、耕地资源的数量变化及驱动力研究等[2-5]。针对研究现状,本文分析了河南省的耕地资源状况,运用了生态足迹模型对河南省的可持续利用变化进行了评价研究,修正传统生态足迹计算方法中瞬时性和一些参数,通过时间序列和万元GDP生态足迹对河南省的耕地资源利用状况和效率进行了分析[7]。

本文采用的是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河南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通过建立“国家公顷”与“区域公顷”对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进行修正,得出结论如下:

(1)通过传统耕地生态足迹计算,若单从耕地生态压力指数方面而言,EFI=1.43河南省从耕地压力指数方面是处于不安全的状态;生态可持续指数ESI=0.41是弱不可持续状态。在改进后的基于“国家公顷”而言EFI=4.39仍是不安全,ESI=0.19是强不可持续状态。在结合区域特点后的研究更接近区域的实际情况,但是无论是在传统方法计算还是改进方法计算河南省的耕地可持续利用度都较低,急需改善。

(2)基于“国家公顷”,运用时间序列对河南省耕地利用的生态足迹分析生态足迹总体,由2009年的56579685.68到2016年的61102257.72,生态足迹在2009-2016年間呈持续上升状态。生态压力指数由2009年4.54到2016年4.386,生态可持续指数由0.1805到0.1857,可见河南的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可持续变化指数始终都是处于不安全状态和不可持续。河南省耕地资源的利用急需改善,提高生态承载力满足河南省人民对生态资源的需求。

(3)通过万元GDP生态足迹,对河南省耕地研究发现万元农业总产值耕地生态足迹由2009年的1.9万元/hm2到2016年1.33万元/hm2呈递减趋势,说明河南省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益是在逐渐提升。人均农业总产值由2009年0.28万元/人增长到2016年0.43万元/人,呈递增趋势,河南省人民在耕地方面的收入增加。这些可以反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者水平的提高。

基于以上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造策略。

一是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缓解人地矛盾。人口数量直接影响着地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人口数量的上升,会带来资源消耗的进一步增加。相应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就会增大,数量越多,人地矛盾也会更加尖锐。当下,虽然二胎政策已经放开,但河南省还是应该对人口数量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并在人口素质上进行有效的提升,以减少对现有耕地资源的消耗,进而降低生态足迹,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是提高耕地质量,改造中低产田。耕地的质量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人类的自然经济活动中的不当行为,导致许多耕地的质量受到严重破坏,河南省政府要多给予政策上的引导,加大资金上的支持,修复受损的优质耕地,改善中低产田。特别是应继续提升农业综合治理和开发的水平,以提升中低产田为抓手,通过完善水利工程设施、改良土壤、加强防护林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推广等措施提高质量改造中低产田。

三是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大土地管理的力度。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执行力度,从宏观上调控耕地的利用,减少对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在河南省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用地的扩张,做到“占一补一”,集中合理布局,减少对耕地的浪费污染。严格按照“保重点,稳一般”的原则,把扶持和挖潜结合起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严格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提升土地规划的总体水平。

四是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减少过度消耗。提升耕地生态环境提高绿色意识,减少污染物排放,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资源完成再循环。河南省2017年的农业生产总值为4552.68亿元,位列第一。但高产出的同时带来了高能耗和高污染:因废水灌溉引起的农田污染、因秸秆等焚烧引起的大气污染,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逐年递增等;同时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尽管提高了产量却降低了质量,多数农产品质量安全不达标,绿色农产品(“三品一标”)数量更低,导致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降低了信任。首要任务是提升人们对绿色循环农业的认识,不仅要强化绿色农业在农民心中的影响,使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减少对化肥、农膜及农药过度使用的行为:例如充分利用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用做肥料,或切碎储存用做牲畜饲料以及培养食用菌等,不仅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还减少了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 刘彦随, 陈百明. 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J]. 地理研究, 2002 (03): 324-330.

[2] 赵兴国, 潘玉君, 王爽等. 云南省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及其动态预测——基于“ 国家公顷” 的生态足迹新方法[J]. 资源科学, 2011, 33 (03): 542-548.

[3] 司振中, 李貌, 邱维理等. 中国耕地资源的区域差异与保护问题[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5) : 713-721.

作者:沈馨瑜 1996年 女 汉族 河南信阳人 湖南省委党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生态足迹绿色发展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