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外教育课程现状与品质提升途径研究

2020-07-23王梓

成才之路 2020年20期
关键词:校外教育因材施教途径

王梓

摘 要: 针对校外教育课程二次开发难度大,开发过程存在诸多限制因素的现状,文章作者通过长期对校外教育课程模式的实践、摸底与思索提出建议:以原有课程基础为本,适当进行升级改造。具体途径包括:提高课程“实训”时间占比,因材施教、增加教育“附加值”,师生共同参与课程改造,以快速实现对现有课程的品质提升。

关键词:校外教育;课程品质;途径;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24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0-0121-02

校外教育课程二次开发难度大,开发过程中存在诸多限制因素,为了保持课程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对接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以原有课程基础为本,适当进行升级改造。具体包括提高课程“实训”时间占比,因材施教、增加教育“附加值”,师生共同参与课程改造等三种途径,可以快速实现对现有课程的品质提升。

一、目前校外教育课程建设总体情况

校外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校外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并逐步成为开展青少年思政教育、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青少年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校外教育受重视程度开始提升。教育部于2014年启动校外教育《蒲公英行动计划》,这一举措进一步推进了校外教育的蓬勃发展。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课程日趋老化、课程创新不足、活动场地受限等诸多问题。通过广泛调研与研究,笔者发现:通过突破创新,将校外教育的现有课程开发出新的“味道”,不断“提质”与“优化”是解决之道。

二、校外教育課程品质提升途径

1.提高课程“实训”时间占比

一堂课的必备环节需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基础“要素”是课程的根本,但课程的灵魂是“实训”。以公共安全课程为例,主题场馆所对应的教学大纲是授课依据,大纲上的知识、技能点,是课程“要素”,教师需要串联“要素”并对课程进行编排,将安全知识与技能联系起来,才能开发出一堂“合格课”。如果只是将知识、技能生拉硬拽在一起,授课效果多半不理想。如何向优质校外教育课程“进军”呢?提高课程实训时间占比,课程就会灵动起来。以防空安全馆为例,在以往授课环节,开篇通过视频播放介绍三种不同防空警报音的特点,人们听到警报音响起后,开展对应避险自救活动的画面。这种授课方式无法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学生缺乏实践,屏幕上的“知识与技能”很快就会被忘掉。没有实践的检验,课程的效果就无法得到验证与巩固。提升方案是:学生通过学习视频中三种不同防空安全警报音与对应处置方式,可开展在模拟室内、外场地、地下防空洞环境下的实训演练,在实训中巩固安全知识,提高避险技能,通过实训,形成“肌肉记忆”,将一堂合格课转变为一堂优质课。只有学生动起来,才能提升课程价值。

2.因材施教、增加教育“附加值”

合理地增加一堂课的“附加值”,是课程效果提升的关键。人们都认为,虽然上海很美,但上海的城市更新却从未间断,二次改造与优化,每年都会开展一定数量的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力求呈现一个更有魅力的上海。校外课程如同旧房改造一样,深挖下去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效。作为教师,如何判断一堂“优质”课是否仍然具有提升价值与精进空间呢?判断依据是授课对象——学生是否可以更满意,课程是否到位,学生说了算。对于不同的授课对象采取一成不变的授课模式,效果可能会大相径庭。例如,重点中学的高一学生与中职校一年级学生,他们虽然年纪相同,但授课形式应该有所区别。对授课方式进行调整,提升“附加值”就是课程的“增值提质”环节。教师应在“因材施教”上多下功夫。通常,在确保完成教学基本任务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思考针对不同的生源群体开展不同模式的线下教学,职校一年级学生动手能力强,此时应尽量多安排他们通过团队协作,开展互动式、体验式教学,通过合作完成既定任务的方式促进他们成长,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对于重点中学的高一学生来说,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强,教师可通过启发式教学,更多地引导他们开展探究,鼓励他们发现并解决问题,在他们自主学习过程中辅以互动、体验式教学,通过思考、探究、体验、验证的四步教学法实现课程的升华。

3.师生共同参与课程改造

校外教育课程需要不断提升课程品质,多措并举地推动课程发展。最近几年,新一轮的校外教育课改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归纳一下,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让需要改造的课程自己“冒出来”,不要由“教务管理部门”来“点菜”。第二,优化“旧课程”,对课程进行改造与打磨,必须有一些必备的课程元素,这些必备的元素是必须要的,然后还有一些备选的课程元素,就是有拓展空间的课程元素,锦上添花的元素,应该区别对待。将两者分开以后,必备的课程元素通过教师听课团队共同参与、共同探讨,精心打磨定型。拓展课程元素,积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自由地“点菜”,授课教师可以共同参与。如何让最需要改造的课程元素冒出来?根据经验发现,做得最好的课程都是从评选“最佳课程”和“最差课程”评选活动开始的。评选活动过去一直靠专家和“其他教师”结合起来投票,现在有了新的手段,例如用APP就课程的“宜课性”进行评价,由学生自发地把参与课程的评价、“宜课性”情况写出来。第三,通过参课学生的投票、专家的现场考评,选择最优课程元素改造项目,形成方案后提交。第四,动员安排给教师打出最差分的学生,到获得最高分的教师处去听课、学习,这样学生推动课改的愿望与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务管理部门推一下,教师迈一步,学生借“他山之石”攻一下,课程改造提质就一定会大见成效。

三、结束语

校外教育课程犹如一盆极具魅力的多肉类盆景摆盘,其独特的校外“基因”,使其有别于校内教育的“繁花异草”,也正是因为这种特质,通过校外教育园丁们的匠心“雕琢”与“提升”,其将显现出别样、独特的摆盆“造型”。校外教育课程提升途径形式多样,但是总体而言需要结合自身学科特色与专业发展优势,通过推陈创新,以服务学生为本,实现“提质增值”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沈艳.青少年校外教育“软阵地”建设的实践探究——以宁波市青少年社区联谊会为例[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6(02).

[2]唐仲花.校外教育对青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J].天津教育,2019(36).

[3]杨博文,杨令平.校外辅导机构治理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策[J].教学与管理,2019(36).

[4]魏冠明.奋力推进新时代校外教育发展[J].青海教育,2019(02).

猜你喜欢

校外教育因材施教途径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校外教育管理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中美比较视角下的美国校外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机制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