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遗址保护以及相关问题浅析

2020-07-23王逢阳

丝路视野 2020年2期
关键词:遗址考古文化遗产

摘 要: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机遇, 相关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引起了世界关注,并进一步推动我国大遗址保护理论的发展,但我国大遗址保护工作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出现,我们应科学建立大遗址保护区,合理解决这一综合性社会问题。

关键词:大遗址现状与问题 对策

大遗址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大难点,在世界文物保护界颇受瞩目。国家文物局会同财政部又编制了《全国大遗址保护规划纲要》,启动大遗址保护项目,项目估算总额达132184亿元,每年投入215亿元,对具有重大影响的大遗址进行重点保护,集中解决具有典型意义的大遗址保护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我国的大遗址、遗迹的保护工作,由于保护理念的落后、保护理论方法匮乏,加之工作方法的不当必然产生各种难以弥补的弊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往往是文化遗产遭破坏的高危时期,大遗址主要受着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破坏。所以,大遗址保护面临两类难题,一类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一类是社会经济层面的问题。

一、保护观念的失误

大遗址、遗迹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保护遗产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文物部门或建筑部门等某个职能部门的责任,长期以来,人们存在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以为保护大遗址、遗迹与自己无关,直到近年来,随着国际一体化的进程,地域文化与民族精神越来越受到重视,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村镇)、文物建筑、古文化遗址的保护越来越多地得到各界的认同,人们才逐渐关注。但是大遗址保护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充分认识,遗址破坏严重。大遗址保护更多是公益性事业,特别是观赏性不强,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或产出比较慢的大遗址更是如此。

二、资金短缺和专业人才匮乏

大遗址保护资金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出现过度开发。大遗址保护不仅需要征地、移民、拆迁、环境整治、土地利用改变、产业结构调整、农居点改建、市政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费用,而且还有保护设施、展示设施和本体保护方面的费用等,所以做好大遗址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少量的投资是不够的。

三、考古发掘带来的破坏

考古发掘力度不够,许多大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严重滞后,使规划工作缺乏详实的依据。考古发掘与大遗址保护两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積极的、科学的考古发掘有利于促进大遗址的保护。把考古发掘和大遗址保护割裂开来,甚至把考古发掘和大遗址保护对立起来,是不符合实际的,也不利于考古事业的发展和大遗址保护。因此,作为考古机构和考古工作者,应当下大力气做好各种形式的考古发掘,为大遗址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法律法规不完善

法律体系不健全。文物保护工作中遇到的大量棘手的问题,很多是法律法规不配套引起的,有的虽有原则性规定,条款尚不细化,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应“加强立法”使大遗址保护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五、做好大遗址保护的对策

1.加强立法、完善规划

加强有关大遗址、遗迹方面的立法及有关政策、制度的制定与出台;健全配套管理机制,加强执行力度,完善规划制定与审批程序。应在《文物保护法》规定的各项原则、条款的框架范围内,制定出更加细化、更加具体化、更加明确的、更加具有操作性的一批地方性法规,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权利、义务、责任、任务和工作程序。大遗址规划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综合,须协调文物、建设、规划、林业、国土资源、水利等各职能部门,制定统一的大遗址保护规划。

2.加大考古发掘与研究力度

首先,要认真做好主动性发掘,为大遗址保护提供学术支持。基于大量考古发掘促进大遗址保护工作。其次,要积极开展抢救性发掘,为大遗址保护提供直接服务;争取做一些抢救性发掘,使遗址的损坏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再次,适时进行保护性发掘,为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帮助。要求大遗址保护工作者时刻密切关注遗址的保存状况,及时掌握遗址的变化情况,及时了解人为与自然因素可能对遗址造成毁坏的情况,随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针对新的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保护观念的更新主要包括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调动全社会力量保护遗址及更新文物保护者保护方式等方面。

大遗址保护理念不仅要求我们保护物质文化遗产,还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有具体的保护措施与行动,还要培养、树立大遗址周围人们的历史意识和守护文物的精神;不仅要努力保护现有的文化遗产,更要将这些遗产转化为知识,并将它们以知识的心态永远加以保留和传承。

参考文献

[1]张忠培.中国大遗址保护的问题[J].考古,2008,(1).

[2]陈同滨.城镇化高速发展进程下的中国大遗址背景环境保护主要规划对策[N].中国文物报,2005,7.

[3]张祖群,赵荣.重新认识大遗址保护中的社会文化价值[N].中国文物报,2005,8.

[4]孟宪民.梦想辉煌:建设我们的大遗址保护展示体系和园区——关于我国大遗址保护思路的探讨[N].东南文化,2001,1.

作者简介:王逢阳(1987.10—),女,汉,籍贯辽宁省阜新市,职称文博中级,学历 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物与博物馆。

猜你喜欢

遗址考古文化遗产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黑水城遗址出土F20:W63a文书研究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考古”测一测
周末加油站(Ⅵ)
事实上考古不是挖恐龙
Tough Nut to Crack
寻找丝绸之路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