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的机械类研究生培养过程规范化体系建设

2020-07-23马宇徐莉

丝路视野 2020年2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过程

马宇 徐莉

摘 要:教育质量提升是我国高等教育新时期的三大任务之一,也是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创新是改变现状、提升培养质量的关键。为提升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本文针对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机械类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分析,形成规范化体系建设,以期能更好地有利于高校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工作。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 过程 体系建设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了为社会各领域培养骨干和中坚力量、为经济建设提供高端人才的重要使命,其创新能力培养是其质量提升的重要目标。“新工科”建设是一场质量提升、促进公平、开拓创新、培养人才的机制攻坚战,是在面对新一轮科技进步与产业革命时实现创新驱动,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面对新工科背景下社会对高层次、创新性人才需求量的日益增长,高校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如何培养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跨界整合、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面临的现实环境和承担的历史使命都呼吁通过培养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培养过程的规范化体系建设,来不断提升研究生质量,培养符合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一、目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现状

科学研究已经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高校研究生培养人数逐年增长,目前在校研究生正处于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的时期,有较强的创新思路和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吸纳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课题的研究,可以使研究生尽早地学习和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掌握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技术,为提高自己的科研与创新能力打下基础。研究生培养也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型人才队伍的主要源泉。研究生的培养使得大批高素质、高科技、高水平人才走向工作岗位,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故进一步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对提高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建设一流高水平的大学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研究生培养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生的传统培养机制已不能满足多元化的社会人才需求

“全日制应用型硕士研究生”自提出以来,就在不断探索和创新,旨在培养在某一专业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专才,使之能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能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转型,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正在不断面临更多的挑战。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多元的社会人才需求,正处于诸多困境之中,严重制约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高校必须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建立研究生培养过程规范化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过程管理规范性,构建科学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努力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有效地推进研究生自身的发展。

(二)研究生的课程管理方法出现部分脱节现象

目前有部分研究生的学科基础不牢固,造成部分研究生的目标要求比较低,纪律相对比较涣散,只满足于学校的最基本的要求,内在的科研积极性比较缺乏。故之前的部分研究生培养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实际的情况,出现了部分脱节的现象。

目前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培养环节一般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通常是在研一阶段完成,包括基础知识体系的進一步完善和专业课的学习。基础知识体系主要包括数值分析、矩阵论、英语精读、听力、口语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在研一阶段专业课的学习主要由各院系自主开展,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选课。另一个阶段是在研二研三时期,大家进入课题组,课题组定时进行汇报,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想法向老师汇报和与同学们交流。但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化管理方法,例如研究生课程与教学实践的过程管理标准不够严格,导致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难以有效监测研究生教学的效果,当然也就无法实施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

(三)研究生的考核方式方法比较单一

我们研究生的教育早已经开始实施分类培养,不同类型的研究生的培养也要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也就是说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具有较为明确的培养目标。但是在实际的研究生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不同方向的研究生考核评价并没有完全分开,不同类型研究生的评价方式基本采用相同一套模式,即沿用了传统的学术评价模式。对于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的考核评价并没有充分结合专业型的培养类型、培养过程和职业导向的核心素养,有时候也沿用了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评价指标,这种相对比较单一的考核方法忽略了个性化的发展,无法关注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类型差异。

三、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改进方法

(一)运用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规范化

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研究生的培养也需要随之更新。要运用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分阶段地调整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规范化,给研究生培养过程注入新的元素。研究生的培养应在尊重研究生发展水平和规律的基础上,既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关注的侧重点,还要结合不同专业的培养规律和特点,要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内涵建设,保证研究生必修环节和实践环节的具体执行,充分发挥院系、导师的积极作用,在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保证工作规范化,从多个方面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培养过程规范化体系,切实指导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从而为深化研究生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二)保障规范化课程内容,完善研究生教学标准

研究生课程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特定学科的专业化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高校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和学术交流平台等多个方面开展,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在明确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炼本学科研究生的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培养方式,优化课程体系,使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向前沿性发展。一方面根据本学科目前的情况建立较为先进、合理的课程体系,适当增减一些课程;另一方面也对现有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和完善,使课程不仅在名称上而且在内容上、效果上都能够向先进水平看齐。

研究生的课程应能体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和侧重点,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应建立以学科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体现对基础知识的累积和科研能力的塑造,课程结构应体现系统性和完整性,并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的合理衔接;专业性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也要具有自身的综合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以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课程的设置也要拓展研究生的知识体系,并有针对性地设置实践性课程,提供专业的实践指导。必须要切实建立起研究生的科学规范化的课程教学标准,回归教学的本真。

四、结语

如何在新时期适应国家创新组织形式的新常态,通过机械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规范化体系建设的创新,促进研究生培养理念、目标、机制、方式和环境的转变,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研究生培养工作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研究生培养管理过程的改革创新也需要与时俱进。本文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以期对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规范化体系建设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胡坤,王爽,李德永.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评估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7).

作者简介:马宇(1979—),女,河南邓州人,郑州轻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工程。

徐莉(1983—),女,河南周口人,郑州轻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