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乡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2020-07-23司春霞

丝路视野 2020年2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新时代

司春霞

摘 要:乡村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中国乡村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迁与社会转型,呈现出新的特征,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乡村多样化的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在实践中,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同群众生产生活、乡村文化活动、群众主动参与以及激发乡村党组织的积极性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增强培育农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时代 乡村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效性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入发展的逻辑延伸,是深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撑。如何在基层特别是广大的乡村落地生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难点和重点。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人民遵循的基本价值理念,对于规范社会行为、整合社会思潮、引领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所书写的中国故事、创造的中国奇迹令世界瞩目。与此同时,伴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广大农村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好转,尤其是在国家精准扶贫脱贫政策的帮扶下,农民群众即将实现全面小康生活。农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定义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的满足,也更关注精神价值的追求。

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地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城乡融合的快速发展,新时代对乡村居民的精神面貌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调研发现当前乡村农民群众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有的村民没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存在说脏话粗话、垃圾乱扔等现象。有的村民奉献意识不强,认为做好事善事只属于情操高尚者的事、与己无关,不愿意参与公益活动和无偿劳动。乡村社会对村民文明行为褒扬和不文明行为抵制缺乏必要的制度性认可和惩处,人们思善、向善、从善的氛围不浓,可见,文明乡风的建设与理想化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正如学者所说的“社会变迁下复杂的现代性因子,无论对于哪一种形态的乡村,都极大地改变其原有的家庭、社会结构和乡村秩序,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村民原来的价值观念和村庄原有的治理结构,支撑乡村共同体的观念的消解,加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培育与践行的难度”。

二、新时代加强农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

(一)乡村部分群众价值标准的功利化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道德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乡村群众的道德水平总体上也在提升,但也应看到,在农村市场化进程中,经济行为的“求利”动机日渐获得正当性辩护并被赋予正面意义,经济成就及相应的评价指标逐渐获得了个人和社会评价中的价值优先性。部分农民群众过度追求物质主义,把金钱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道德观念弱化,社会责任感缺失,为了获取利益不择手段,甚至逾越法律的底线。在一些乡村还出现了攀比之风,人际信任度下降、道德权威弱化等现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追求。通过在乡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乡村群众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业的转型升级、乡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乡村社会阶层的分化,在现代乡村社会中既有传统的农民,也有一些個体户、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以及承包经营者等新型阶层。部分传统农民长期固化在乡村,与外界接触不多,导致思想观念仍旧因循守旧,小富即安。而乡村新型阶层见多识广,凭借资本、技能以及自身的聪明才智获得社会财富,生活日益富裕,思想观念也开放、现代,自我价值膨胀,参与意识增强。传统与现代、亲情与金钱不同价值观的交织带来不同社会身份的心理困惑与冲突。乡村阶层的分化也加剧了收入的贫富差距,从而也导致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这给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冲击了社会主导的价值观,进而造成人们行为的失范。通过在乡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凝聚思想共识,为乡村振兴夯实思想根基。

(三)乡村精神文化生活的庸俗化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示范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广大青壮年外出务工常年居住在城镇,使得开展乡村文化活动的主体缺失,乡村文化活动缺乏创新和活力,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很难被满足。当前乡村社会农闲时的主要群体是老年人,他们的文化生活单调乏味,甚至一些低俗、庸俗甚至恶俗的表演也乘虚而入。即便有的乡村也举办了一些送“文化下乡”的活动,但大多也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乡村群众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更容易受到这些不健康文化活动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不利于群众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文明乡风建设。因此,树立健康向上、积极文明的民风民俗迫切需要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三、乡村社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

(一)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同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

乡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仅仅理解为政治口号、贴标语,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和理念,落细、落实,是乡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途径。同时,要尊重价值观认同的内在和外在机理,把先进性与广泛性、层次性与贯通性、公民责任与个人权益、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文化熏陶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注重对大众认同的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同乡村村民的生产生活联系起来,同解决乡村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联系起来,让村民在问题的解决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与意义,从而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当前,乡村生产生活还面临诸如留守老人的种地和生活问题、养老、医疗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农村社会治安等众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乡村面临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乡村发展的问题解决联系起来,在发展实践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二)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同乡村文化活动相结合

精神文化生活对价值观的形塑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农民物质生活的富裕,特别是现代科技在农业中的广泛运用,农民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多,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处于“虚空”状态,打麻将几乎成为村民唯一的娱乐活动。要鼓励村民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经常性开展形式多样、文明向上的活动,充分发挥老党员、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教育引导村民;积极倡导和开展志愿服务,培育志愿服务达人,引导村民互帮互助。宣传、培育、评选、推荐道德模范、孝善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对于先进典型要从物质和精神方面给予鼓励,引导和感化村民在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解决问题,让农民体验到人间温暖和党的关怀,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同时,让他们切身体验到爱国、诚信、友爱、文明、和谐的价值内涵。

(三)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同“被动灌输”+“主动参与”相结合

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推动,通过政府“自上而下”的宣传、发动和引领,彰显主流价值,弘扬良好风尚。基层政府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党员干部把为民服务意识融入心灵,切实为群众出实招、办实事,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倒逼机关干部掌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化解群众期盼和行政盲区之间的矛盾,努力提升思想引领,带动致富,化解矛盾等能力。

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多方合力。党委、政府的引导支持固不可少,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激发乡村群众的内生动力,要把宣传、贯彻、落实的主动权交给群众,让群众成为推动贯彻落实的主体和主导力量。通过村民现身说教、荣誉墙、乡村贤能担任便民服务代表等活动,激发更多农民参与其中,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和主导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不能只满足于教育宣传、贴标语,要在实践中寻找好的载体,政府搭建好平台,方便群众参与,让广大人民群众主动积极参与其中,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乡村社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同激发乡村党组织活力相结合

党的十九大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因此,基层党组织应当理直气壯地领导乡村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主要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重点是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建设一个强而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在其组织领导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学习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民中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坚持党建引领、社会共建的思路,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积极发挥党组织活力和动员能力,充分发挥村民委会自治组织的作用,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中,助推乡村振兴。

总之,人民群众不仅是我们党事业发展的根基,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要想人民群众参与,首先必须得到他们的认同,要想得到他们的认同,就必须 “把心交给群众,取信于民”“把实惠带给群众,造福于民”“把方便让给群众,服务于民”“把监督交给群众,执政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接地气”,才能更符合群众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新玲,陈锦萍.乡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6).

[2]王露璐.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乡村社会的道德发展与建设[N].光明日报,2019-01-03.

[3]豆学兰,高志辉.新时代培育农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思考——以甘肃省部分农村为例[J].社会纵横,2018(9).

[4]高斐.乡村文化振兴中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塑[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10).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新时代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