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中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途径

2020-07-23庄勇新

关键词:生活习惯中学生能力

庄勇新

摘要:学会自理是提高初中生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盲目地依赖别人,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时刻依靠别人的建议生活,他能做什么伟大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生活不能自理,这也是懒惰和无能的表现。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流汗、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倚天靠祖,不是英雄”,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自理能力会有所提高,但自理能力不是自发的,需要有意识地培养。

关键词:中学生;自理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08-1

今天的青年已经占世界人口的大多数,所以青年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名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学习,而且要学会如何生活和照顾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照顾自己的能力。因此,作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积极发挥教育能力,不断通过合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现实意义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个体承受或照顾生活的个体心理特征,使日常生活活动顺利完成。自理能力可以分为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态度、习惯和技能。这是人类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的个性和立足于世界的能力的基础。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是青年走向社会的必要能力。

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博士说,“依赖本身就是要滋生懒惰、精神懈怠、懒于独立思考、容易被他人控制等弱点。”这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对他们的成长与未来能够适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原则

初中生生活自理能力差。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增强。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先教他们每天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于高中生,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让他们在长辈或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工作、独立生活,主动识别生活中的对与错,学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关爱他人。如今,大多数孩子,无论家境如何,“四二一”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们自尊、自利、安逸等独特的个性。因此,学生的培养应遵循其年龄特点,分层进行。同时,在这一阶段要多举办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沟通、合作,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和谐集体。

三、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

1.科学制定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培养计划

为了帮助中国中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自理能力的生活的习惯,学校不仅要在教学手段、后勤工作、课程安排等方面遵循科学依据,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生的培养计划。首先,在教师和班主任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中时刻注入培养自理能力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独立生活的理念。同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学生,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项规划,使学生更好地结合自身能力和实际情况,实施自主生活的能力培养。

2.良好的教学管理与设计是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中,教育者应该是学生生活中的服务者和领导者。教师要优化和创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大扫除”活动是目前生活能力普遍较弱的中学生中较为困难的活动。一些学生显然表现出他們不能打扫,不想打扫。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机分组,以竞争的形式进行清洁工作。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性,更好地开展保洁工作,增强学生的自理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组建团队,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和凝聚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3.教中学生正确的自理方法

虽然目前我国普遍推行素质教育,但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中学生很难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为了更好地开展自理教学,我国中学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首先,可以通过开展一定的知识讲座,把传统的教学课改为讲座,在与学生实际生活高度结合的情况下,加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其次,社会实践是我国中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会实践,教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和生活,从而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

4.运用角色转换提高学生自理能力

在以往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中,中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常常为学生承担“保姆”的责任,学生也对教师有着绝对的敬畏与依赖。教师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必须由学生独立来完成。一些教师也有一些误解,他们把所有的任务和活动都安排得很好,学生们就没有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教师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身份,恢复课堂和校园学习生活对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和开展学习,让学生由被动走向主动。教师的作用是积极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的能力,同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困惑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提醒。此外,教师要始终做好学习和生活的总结,分析学生的突出点,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对于需要改进的问题,教师不应过于苛刻,应耐心引导,更好地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能力,切实全面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四、结论

生活习惯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特征,它将对学习习惯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有效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校和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多用奖励和表扬的方式,多举办评价活动,养成学生在活动中的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宋蕾蕾,赵国茹,李世明.青岛市中学生生活习惯的调查与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3):284-288.

[2]陈润,杨艳,李丽,苏红卫,陈润.中学生饮食习惯与体质健康关系分析[J].中国校医,2011,25(2):105-106.

[3]丁璇.陶行知学生自治理论与实践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21):301-302.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gzx-109)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港第二中学,福建 泉州 362100)

猜你喜欢

生活习惯中学生能力
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一日三餐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