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校记忆”视角发挥档案在大学文化中育人作用

2020-07-23朱彤杨灏

档案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学文化档案育人

朱彤 杨灏

摘  要: 本文从“高校记忆”的视角出发,阐明“高校记忆”与档案的关系,在“高校记忆”中如何发挥档案的价值作用,进而提出实施路径,建构“高校记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提升档案的文化育人价值。

关键词:高校记忆;档案;大学文化;育人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illu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llege memory and Arch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ge memory', and find ways for college memory to play role in Archives. Then it will put forward implementing approaches to develop 'college memory' and to enhance th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value of Archives 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 culture development.

Keywords: College memory; Archives; College culture; Education

“高校记忆”源于“记忆”概念。20世纪20年代,社会记忆理论的先驱、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及其后继者认为,记忆是一种社会现象。[1]他率先提出社会的“集体记忆”观点,兴起了“记忆”研究,并逐渐向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领域转向和延展。德国著名学者扬·阿斯曼从1970年起组织有关记忆问题的跨学科研究,开创“文化记忆”理论,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2]阿斯曼搭建了基于文化和社会记忆演进的阐释框架,社会学层面记忆与社会文化的渊源由此而来。加拿大的档案学者特里·库克提出,“记忆就像历史一样根植在档案之中”。[3]1996年在我国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中,国际档案理事会前主席让·皮埃尔·瓦洛在大会上指出,“档案这种金子就是人类记忆、文化和文明的金子。档案馆是‘记忆的保存场所,我们正在‘为当代的历史建立一个活记忆”[4]。此次大会之后,国内档案界也逐渐兴起档案记忆观,“档案记忆”观点在档案学术界的研究开始活跃。

1 “高校记忆”与档案的关系

档案是构建和展现记忆的主要载体。笔者认为,“高校记忆”是高校在兴建、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珍贵的有形和无形记录。具体地讲,有形的记录可以是校园内的大楼、大树、景观、雕像等固化物;无形的记录可以是大师、教职工、学生、校友等人头脑中的记录。

高校档案馆是构建“高校记忆”的主体,档案是“高校记忆”不可代替的构成要素。通过“高校记忆”促进大学文化建设,大学文化又唤起師生、校友、公众的“高校记忆”,“高校记忆”又以档案的形式进行有效展示。

2 “高校记忆”中档案如何发挥价值作用

2.1 “高校记忆”中档案的价值定位。高校档案在学校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高校记忆”所应承担的价值。档案记录着高校办学过程中的思想和经验及教训,发挥着铭记历史、承前启后、指导现在、探知未来的独特作用。

2.2 档案对于构建“高校记忆”的必要性

2.2.1 增强全校师生的凝聚力。高校档案中蕴含着一所高校的渊源、精神、传统。利用最原始、最真实的档案,向师生讲述学校历史,能够激起师生的文化认同,增强干事创业的凝聚力。

2.2.2 档案馆藏资源的独特性。馆藏中无论是文书档案,还是教学档案、科技档案、基建档案都是“高校记忆”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构建“高校记忆”的独特要素。

2.2.3 拓展档案业务工作。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为“高校记忆”提供依据的同时,作为大学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为拓展档案业务提供了平台。

3 搭建“高校记忆”的实施路径,发挥档案的文化育人作用

3.1 形成积极主动的建档意识。在高校,档案部门作为对全校档案最终的管理部门,要增强学校各部门主动建档意识,形成“该归则归、不要漏归”的工作格局。按照教育部27号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档案归档范围,将有参考价值和便于利用的材料归为档案,同时还要将全校各个时期的工作进行梳理成为档案,为日后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形成“高校记忆”。

在工作中,需要以学生和教职工的档案意识培养为出发点,在师生中开展校史档案网络知识竞赛,增强师生的校史档案文化认同感。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中开设校史文化课、毕业生就业教育中开讲档案故事等途径,提高大学生的档案意识;通过定期举办档案业务培训,提高教职工的建档意识,推进档案文化育人。“高校记忆”借助高校档案中珍贵的资料、图片、实物等,传递前辈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历史与现实的有效连接,实现记忆的延续。

3.2 加强学校重大活动档案的管理。重大活动档案在“高校记忆”形成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重要性。为做好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工作,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部门参与重大活动的工作机制,建立重大活动事前告知制度,通过“前端控制”“中端介入”的方式,全程参与重大活动档案的管理[5],帮助立卷部门把关重大活动档案的建立,从源头上确保重大活动档案的齐全与完整。同时,对于由于主客观原因没有归档的重大活动档案材料,档案管理部门要主动收集,与立卷部门达成一致,规范档案工作。笔者所在高校出台了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保证重大活动档案的真实、完整。

3.3 深度挖掘馆藏资源。高校档案馆要挖掘学校不同时期的档案,特别是实物档案,可以通过馆藏的人物档案、专题档案,多角度挖掘馆藏档案史料的文化价值,举办特色馆藏资源展览,提升师生的记忆情怀,也是档案馆参与“高校记忆”的体现。笔者所在高校作为北京“八大学院”之一,通过在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开设馆藏文化故事栏目,采访“八大学院”时期的老校友、老教师、老领导,对已封存的记忆进行挖掘、整合、研究、再利用,进一步提升档案开发的主动性、科学性,丰富“高校记忆”的表现形式,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档案—校史—文化”协同创新的良性循环。

3.4 开展高校口述档案的研究。口述档案是“高校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对“高校记忆”的有效补充。[6]高校开展口述档案的资源建设,对抢救和保护“高校记忆”,丰富档案工作内涵、积累和开拓档案资源,提升高校档案服务水平以及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发挥档案文化育人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口述档案与馆藏文书档案可以相互补充与印证,填补档案史料的空白,扩大视野,从而丰富校史内容。笔者所在高校,以学校110周年校庆为契机,启动了“我矿记忆·口述校史”的寻访活动,围绕学科主线,通过学院和离退休人员管理处推荐人选的方式,筛选出30位老教师、老同志、老领导,分批分期对其进行口述访谈,从而打通“高校记忆”中的人物线索,为建立人物档案搭建基础,充实内容,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资源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亚秋.哈布瓦赫集体记忆理论中的社会观[J].学术研究,2016(01):77-84.

[2]王蜜.文化记忆:兴起逻辑、基本维度和媒介制约[J].国外理论动态,2016(06):8-17.

[3]徐拥军.档案记忆观的理论基础[J].档案学研究,2017(06):4-12.

[4]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文件报告集[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

[5]李兴利.重大活动与专项工作档案的整理[J].档案管理,2010(01):28-31.

(作者单位:朱彤,中国矿业大学档案馆副馆长;杨灏,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师 来稿日期:2020-04-20)

猜你喜欢

大学文化档案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从校园生活谈当前大学的两种校园文化
论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大学文化战略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