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合作视角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0-07-23姚美娟汪利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

姚美娟 汪利

摘    要:产学研合作有助于促进高校更新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及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文章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探讨产学研合作视角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厘清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转变培养模式,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8-0090-03

根据2017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是优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1]。张文彬指出,产学研融合培养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形式,有利于高校和企业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深度融合、共同发展,有利于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社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2]。钟秉林同样提出,产学研合作办学是高等学校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显著的优势[3]。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借助高校、企业和研究所通力合作,高校与行业发展、企业需求密切呼应,有机地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产学研合作办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期,需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符合社会要求和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基于此背景,房邵坤等提出产学研合作重在发挥实践性教学的主导性,将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与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实现融通对接,以合作教育为切入点,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点,创建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4]。德国在产学研合作办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颇为成功。德国取得成功的原因,正如杨晶所说,德国的人才培养在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里交替进行。学生在高校获得基础知识,在企业中实践,在科研机构中创新学习,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成长为优秀人才[5]。李大胜等强调,产学研合作办学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产学研合作模式是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深化体制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的合作模式,强调创新人才培养[6]。走产学研合作办学的道路是高等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一)促进高校更新教育理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学研合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制度创新和必经之路,它可以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些举措既有现有政策连续性,又有与时俱进创新性,着眼于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融合协调发展,共同优化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定制分层精英教育模式越来越广泛。高校应更新教育理念,追随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特色、自身特色及社会所需的人才结构培养人才。

(二)促进高校专业建设与发展

高校顺应时代大背景,积极申报和建设一流专业和一流学科,满足产业发展在质量、结构、水平上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响应并落实以专业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加强内涵建设、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优势与特色,以此打造特色品牌专业,稳步提升教学质量。以专业发展为基石,以一流专业、特色专业为台阶,产学研合作提升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专业建设取得突破。产学研合作共同打造特色专业、服务区域经济,与地区行业企业密切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发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有力地促进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发展。

(三)促进高校教师成长

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社会形势和社会规则也会发生变化,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结合高校改革和企业、行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高校人事部门应当合理地制订一系列教师培训计划。教师通过参加系列培训、研讨,可以拓宽思维和知识面,更新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理念和实践技能,提高教学和科研等综合能力。

高校鼓励在职教师到企业、行业参观学习、挂职锻炼、跟班实践等,具体方式可以是脱产或半脱产。(1)教师通過到企业、行业学习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可以丰富知识结构,促进教师提升专业水平;(2)教师可以将企业、行业实际发生案例,编写进教案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申报国家级或省级教学案例库奠定基础;(3)将企业、行业目前面临的障碍与桎梏作为研究对象,企业专家与高校教师以问题破解为目的进行研究活动。企业、行业邀请合作院校结合各方优秀资源,召开相关的会议,一起研讨,共同提高。

(四)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产学研合作培养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敦促学生将理论知识扎根于实践活动的土壤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能力,加强社会活动能力。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搭起融会贯通的桥梁,使在校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文化与氛围,了解企业、行业的规章制度,熟络对口专业岗位的工作流程并深刻认识本专业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为职业生涯规划打下良好基础并制定稳妥发展目标。学生有了亲身经历后,主动学习,自我挖掘潜能,注意自身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一致,从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五)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依据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最终目的,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高校安排教学时统筹规划实践教学资源,整体规划实践教学工作,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做好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借助企业提供的实践情境,调动学生实践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借助实践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的实践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激发学生实干精神,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实践效率,发展和拓宽学生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借助产学研合作培养,学生有合适的创造工作环境,激发其参加实践、创业、创造的兴趣,在实践过程中迸发出新的思维,从而促进创新能力提高。

二、产学研合作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7]。《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

出,“當前中国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其中首要的两条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和“人才创新能力不强”[8]。

(一)创新型人才的特征

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企业实践与学校学习的融合式创新、理论知识与实践问题的融合式创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融合式创新、以工程知识为载体的多要素融合式创新[9]。“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将科学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人才,是科学技术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活的载体”[10]。“应用型创新人才以创新思想求解现实世界发展的问题,其发展形态是综合集成,主要体现出资源整合与集成的能力”[11]。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具有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发明新事物和开创新领域能力或潜质的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是:(1)知识基础储备量大且具有完整严谨的知识结构;(2)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3)具有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4)具有锲而不舍的刻苦钻研精神。

(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需求为导向,同时能审时度势地应对新时代经济迅速发展变化下的挑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促进创新最根本的手段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强国战略格外重视,曾多次公开强调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努力建设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中国现状是地方上创新人才极度缺乏,地方高校供给输送的创新型人才和当地经济发展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十分失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高校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能力较为薄弱[12]。所以,为解决供给上的困境,高校、企业、政府三方应当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共同的奋斗目标。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产学研合作进行联合创新应当盯紧市场需求,以企业发展所需人才变化为风向标,将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非政府组织等各方力量发挥至最大化,建立由高校主导、政府推进和企业联合共建的创新机制[13],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建立多学科交叉的教学平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搭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立体的创新培养模式。搭建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创新,研究相关理论知识,以及理论知识如何运用于实践,发现和探究实践中存在的疑惑。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善于主动思考提问、信息检索搜集能力极强、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人。在改变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教师应当根据经济环境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三、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

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词是应用、创新、人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并对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且能力和素质较高的人才才是应用创新型人才。借助产学研合作培养,将企业、行业内出现的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和社会经济发展前沿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学科发展的新前沿、新理论。这个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及创新思维,而且要求学生既要学有所成,还要学以致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14]。因此,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既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同时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明确培养目标

随着商业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以及所处行业的动态发展,应用创新人才培养需要高等教育、产业、科技研发三方合作、协调、融合。应用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社会急剧转型、经济集约式发展的情况下,应用创新人才在各行各业产业转型、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对社会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术能力,拥有多元且完整的知识结构、辩证批判精神和创新创造意识。

(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它主要包括多维度思考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在培养过程中,产学研三方各自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加快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吸引行业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人才培养。打破一级学科与其相通专业在基础课程方面的阻碍,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例如开办双学位、主辅修专业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教育培训模式。通过跨院系、跨学科、跨 专业交叉培养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复合型转变,为培养具有扎实全面的知识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三)提高教师创新能力

相较于高校,企业、行业的优势在于拥有众多经验丰富、实践动手能力强、身经百战且能够快速解决症结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能为学校的实践教学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相较于企业,高校教师拥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能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攻关等服务。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政府搭建桥梁,高校与企业相互合作,培育校内校外的优质师资,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目的。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必备条件。高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源地。高校每年有计划地安排1—2名教师到企业学习或挂职锻炼,重点围绕企业生产流程、岗位职业能力、人才需求等方面开展调研,参与企业的技术项目研发、技术服务和企业员工培训等工作,提高教师研究、创新能力;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和“人才培养及项目研发基地”,共同制定研发任务,开展课题研究,努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撑。

(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上比较重视技法训练,期望通过开设一系列创新创业课程,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教给学生创造力的特殊技巧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采用 “社会探究法”“潜科学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采用“发展问题教学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和“多角度教学法”来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15]。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研讨课采用案例式、互动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方式;在大班授课模式下引入学科前沿、学术发展动态、行业课题等,借助翻转课堂、在线课堂、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积极申报立项,开展调查、分析,开展研讨,撰写报告。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Z].国办发〔2017〕95号.

[2]张文彬.产学研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24).

[3]钟秉林.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0,(21).

[4]房绍坤,刘丽娜.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发展的战略选择——       以烟台大学为例[J].大学:研究版,2014,(11).

[5]楊晶.德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12,(16).

[6]李大胜,江青艳,库夭梅.产学研合作办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教探索,2007,(5).

[7]刘宝存.什么是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6-10-09.

[8]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6-07)[2010-06-07].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6/07/content_20197790.htm.

[9]王牧华,全晓洁.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及启示[J].教育研究,2014,(12).

[10]李政,徐国庆.现代学徒制: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范式[J].江苏高教,2016,(4).

[11]眭平.基于应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3,(8).

[12]梁小伊,赵振增,许纯蕖.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7).

[13]杨兴林.高校协同创新相关问题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3,(6).

[14]姚延芹.有关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研究述评[J].江苏教育研究,2011,(25).

[15]岳晓东,龚放.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9,(10).

收稿日期:2020-03-24

作者简介:姚美娟(1983—),女,江苏靖江人,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会计学理论与实务研究。

基金项目:2018年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2020年国家一流专业(会计学)建设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财经类高校本科生社会实习模式探索研究”(2017SJB0337)资助

猜你喜欢

产学研合作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