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媒介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020-07-23赵晶

新闻传播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际关系影响分析

【摘要】媒介作为人际关系维系的中间者,对人类社会和文化都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保罗·莱文森认为,媒介是导致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理论强调了人对媒介的理性选择和使用。本文从该角度浅析手机媒介目前对人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手机媒介;人际关系;媒介环境;分析;影响

手机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具体到人际关系的领域来看,当群体范围内都使用较好的手机,会迫使没有使用较好手机的人选择换手机,这种潜移默化的感染效应使得人们为了与社会环境中某些因素保持一致,在知觉、行为甚至认知上发生变化。

一、手机媒介和人际关系的联系

在当今社会中,手机作为人们“生活必备物”已随处可见。手机以及移动互联网在国内已经基本普及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将手机媒介放入传播学进行分析,手机媒介的基本属性是具有人际传播功能,其作为传播手段,是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的渠道。

一定程度上,手机媒介解放了空间、时间对人类的束缚,搭建起我们与其他人的联系。移动便携、即时互动、私密性、娱乐性、工具性等特性使得手机为代表的媒介技术盛行。在这种环境下,人际交往日趋技术化、理性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虚拟的人际交流方式广泛流行起来,手机媒介使得现实与虚拟人际交往交叉实现,但这种实现具有局限性,虽然交往空间和范围得到了拓展,信息与情感不同程度的失真却影响个人对社会信任度的判断,使得社会信任缺失。

如今,手机作为纸、笔之后新起的信息传播媒介,逐渐在人际交流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不可取代。传统的人际关系已然发生变化,呈现出工具理性化、现实与虚拟交叉的半熟社会的特征。在人际交往关系变化的过程中,手机作为媒介,成为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二、手机媒介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手机媒介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多维的。手机媒介给人际关系带来了诸多的影响,譬如消除了人际交往过程中,地理、时空上的障碍因素,营造了一种全新的传播环境,在这个传播环境中,人际交流方式更加便利、形式更加丰富。但其也具有两面性,僵化的技术本身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入类意料之外的负面影响。人们建构出的虚拟社交,却在现实中降低了人们的交际能力,形成面对面交流的隔阂,甚至导致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疏离和信任危机。

(一)手机媒介对人际关系产生的积极影响

由于手机媒介本身具备的技术、工具特性,其给人际关系带来的积极影响具有较为广泛的普适性:人际交往方式丰富性增强。手机的普及,改变了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交往手段,人际交往关系间的信息传播手段和形式丰富多样。QQ、微信、微博、抖音、陌陌等即时通信工具的出现,为不同人际交往需要提供丰富的交往方式及体验的同时,又促使每个人自身成为“自媒体”。人们拥有了尽情展示自我的表达空间,其他人通过手机便可看到这些丰富的信息,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越来越轻松、便捷。

1.交往关系的自由化

随着虚拟交流空间的构建,人们碰撞交流的天性得到了解放。通过使用手机,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某个人或者多人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面对一方提出的观点,人们可以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再进行回复,有效避免了一时冲动或思考反应慢带来的伤面子、尴尬境地。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样的交流具有可控性、异步性,不同人际间的交流情境需求实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促进了交流双方的和谐。此外,交流中非面对面,使得人际交往失去了交际“中心”,人们在虚拟空间中的交流门槛变低。由手机媒介联系起来的双方交流地位平等,从而在交际中表现得更加自信、自由,本体自身的个性化,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提升。以新浪微博为例,普通群众通过手机媒介,与明星、名人等大V自由交流,很多通过微博得以解决的社会问题,更是“草根”群众力量推动了社会平等的重要体现。综上,通过手机媒介实现了传统社交所存在的不足和障碍,促进了人际感情的深化。

2.“人脉圈”的宽泛化

在现实人际关系的基础上,人们的交互交织在一条条虚拟的网络线中通过手机媒介实现,且受实际地理位置和时空的隔阂约束变小,形成半熟社会。人们通过手机可以搜索附近的人,有共同好友的人也会出现在推荐列表中,甚至人们通过手机可以找到同城的人、相似兴趣爱好的人、某某爱豆的粉丝圈或者是符合自己交友条件的人。通讯录中超额的联系人、微信/QQ以及其他社交媒体上不断发送/通过的好友验证,通过个人的某账号可以了解到其大致生活等,都为人际交往提供便利性,也表明在手机媒介的作用下,人们的交际圈日益扩展并非难事。

(二)手机媒介对人际关系带来的消极影响

技术的发展普遍具有双面性。当技术发展的一定程度,将出现违背发明者本意的现象,而通过手机媒介搭建的虚拟空间,更是放大了人性中的劣根性。即:现实中,每个个体都处于技术造就的矛盾中心,手机为人类勾勒便捷生活的美好同时,其双面性也使得人们陷入更大困境中。人们依赖手机,享受着手机带来方便、美好,却也要直面负面性影响。

1.过度依赖产生“社交障碍”

当人们独处或无聊的时候,需要打发时间让自己“有事可做”,分散自己胡思乱想或者矫情的情绪,手机媒介成为大部分人的最佳选择。随着人们对手机媒介的依赖心越来越重,社交障碍也逐渐形成。对手机产生依赖的个体本身很难甚至做不到与其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如今,地铁、公交、茶水间、家里,到处都是埋头刷手机的人们,手机在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人类自身要承受改变的反作用。当人们同处一个空间时,大多数时候自顾着看手机,没有真心坐下來交流,人们抱怨身边人不够关注自己的时候,自身也没有做到和他人认真相处。而对于不同空间的人来说,手机带来的人际交流大多数都是较为表面化的交流。那些习惯于通过手机媒介去实现人际交往的人们,愈发困难地应对面对面交流,更有甚者,会愈发躲开别人,停留在属于自己的社交“安全区”。此外,手机媒介中大部分呈现出的碎片化的内容,或是“别有用心”选取的片段,很难实现人与人之间心灵的共鸣,也很难与其他人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情感联系。

2.引发群体孤独

手机陪伴人们的时间几乎达到24小时,随着这种陪伴时间的加深,手机媒介对个体自身产生影响。人们对技术的期望越来越多,对身边彼此的期望越来越少。人类的脆弱之处在于既害怕孤独又害怕亲密关系。一种新兴技术最具魅力的地方,就在于它能用自身的完美面填补人类的脆弱。人们借助手机媒介带来的便捷,不需要花费太多心血便可与他人保持联系,并在舒适圈内有度地掌握这种联系。人们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心理状态会逐渐发生变化。当人们独身一人出现在公共场合时,“自己一个人”这种独处似乎成了一种很尴尬的境地,在人群中独处不自在的人们,一遍遍打开手机屏幕来缓解这种尴尬。实际上这种行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疗,它表达着一种焦虑,没有独处能力的人,联系别人仅仅是一種自我存在感,如果我们不能学会独处,只会让自己更孤独。

3.交往过程中的“信任危机”

在手机媒介环境下,人与人传统的固有相处模式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困扰,人际交往日趋多元化。在任何时间进行隔空交流的两个人,即使缩小了物理距离,心灵上的距离却未必能够缩小,人们的交流也未必是真正的沟通。在手机媒介构建的场域中,人际传播中的信任危机这~问题日益凸显,而建立在手机基础上的人际关系只能是更加疏远。在手机交流过程中,人们对自己所处的背景环境可以进行选择性伪装,只传递自己希望传递的信息,再发生一系列“教训事件”后,虚拟空间交流的人们并不能完全相互信任俨然成为与社会快速发展相伴而生的通病。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大多数人都有通过手机进行不同程度撒谎的经历,并通过删除聊天记录、电话信息记录、震动设置等行为避免谎言被拆穿,因手机媒介造成的信任危机,俨然成为现代人的新痛处。

结语

在分析手机媒介在人际关系中产生的影响时,必须根据现实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不能因为手机媒介的两面性,过于乐观看待其积极性;更不能一概而论盲目拒绝,否定媒介技术发展日趋人性化的事实。面对媒介技术的进步,人们需要积极克服过程中的盲目性、依赖性和惰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面对出现的问题,并根据需要适度自我调整,做出改变。

参考文献:

[1]格拉尔德·赖施尔等,著.赵远方,译.第四个“W”:移动电话的妙用[M],北京:新华社出版,2001.

[2]保罗·莱文森,著.何道宽,译.新新媒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刘滢.手机:个性化的大众媒体[M].北京:人民出版社,012.

[5]乔木.现代网络社交工具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

【作者简介】赵晶,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人际关系影响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