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人工智能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定力

2020-07-23陈曦

新闻传播 2020年3期
关键词:播音员主持人人工智能

【摘要】智媒体时代,5G+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给媒体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对传统的播音员主持人,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去主持论概念能否成立?传统主持人的地位难道真的会被取代?本文将从智媒体时代背景出发,探析AI的优劣,剖析传统播音员主持人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来适应时代技术的流动性变革,从而不断提高自我革新的能力,找到核心价值,坚守专业定力。

【关键词】人工智能;AI主播;播音员主持人;去主持论;专业定力

一、引言

当前媒体融合呈纵深发展,科学创新日新月异,媒介传播格局发生巨大改变。当《看东方》节目出现了AI气象主播小冰,当2018年新华社官方发布智能主播邱浩正式上岗的消息,当主持央视网络春晚的“小小撤”等引起业内一片哗然。“去主持论”真的要变成现实吗?传统播音员主持人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应对时代技术变革,值得深思。

二、人工智能的特有优势

(一)5G+AI技术深度融合

5G时代,改变了传统媒介链条上的各个环节,为媒体发展带来了创造性机遇。5G技术的高速率、高清晰等特点,打破了电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使移动传媒无处不在,强烈时空概念的转变,将带给观众更多沉浸式的视觉体验。

回顾2017年两会,央视率先运用H5技术推出《王小艺的朋友圈》系列報道,用户可以通过点击链接进入虚拟朋友圈,画面中,央广主播王小艺站在朋友圈的右下角,用肢体动作和口播方式,解读朋友圈中信息。通过王小艺点击朋友圈图片、视频,体现虚拟现实传播效果,没有丝毫违和感,实现了新闻可视化,传播进入场景时代。

2019年两会,我们发现记者们装备上的变化。SG覆盖区的观众,可实现快速、720度无缝观看现场场景;记者佩戴虚拟眼镜直接带受众体验两会现场的情况,外界受众可以通过移动网络,打开手机体验VR沉浸式的感受,身临其境,科技时代,未来已来。

(二)AI主播语言多样传播准确及时

传统播音员主持人无法精通掌握多门外语,但科大讯飞虚拟主播小晴可以实现。这位AI主播不仅颜值高,业务能力同样强大,运用智能语音识别,合成技术,精通多种语言,中文、日语、英语、韩语等随意切换,并且发音准确,十分专业。

2017年,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写稿机器人仅仅用25秒就完成了这次的地震速报。作为AI主播可以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及时发现新闻信息,节省了审稿,编辑时间,促成准确及时的传播效果。

三、人工智能的劣势

(一)情感劳动伦理缺失

传播需要了解人,进行人与人之间有温度地沟通。如果某一天我们打开电视,手机,环顾四周,身边全都是“机器人”,难免也会造成人类社会的恐慌。

AI主播没有长期与人类生存的经历,通过数据代码创作,很难感同身受。如果,AI技术没有实现科学合法运用,可能会引起社会恐慌。传统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又是参与社会生活的成员,更有强大的社会责任意识,能担负起传播时代文明和正能量的职责使命。

(二)审美意识薄弱

了解和掌握艺术理论的基础知识,达到对艺术作品的赏析和共情,是播音员主持人要掌握的基础。这种人文艺术的创作与传承是AI无法体会的。

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创作背景也充满人文情怀。蒙娜丽莎刚经过丧子之痛,达芬奇为她播放了她喜欢的音乐缓解她的情绪,这才捕捉到了经典的“蒙娜丽莎的微笑”,AI主播不会懂为什么这幅绘画作品会让人感动,情感、共情这些都是人类的特权。

四、去主持论背景下主持人拥有不可替代性定力

“去主持论”“主持人威胁论”等论调,顾名思义就是在节目中完全不需要真入主持人的存在。这个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一些观点认为AI主播可以完全取代真人主持人,另一些观点是受时下综艺节目设置的影响,跨界主持人、由嘉宾担任主持人直接串词等,这些因素都对“去主持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传统播音员主持人需要不断的调整,适应变革媒体时代的流动性,创新,创造,找到自身的核心价值。

(一)语言定力

张颂教授在《中国播音学》书中提到“有稿时出口成章,无稿时锦上添花”是即兴口语表达的最佳境界。

主持人董卿在欢乐中国行元旦特别节目的即兴救场,是现场主持即兴口语应对的完美案例。董卿用“欢乐的笑”“感动的泪”“奔波的苦”等诸多排比句即兴制造了一句又一句的动人语言,流畅的语言表达,敏锐的即兴反应铸就了这个“金色三分钟”。

相反,人工智能主播只能在前期设置好程序的状况下,按部就班地完成播报等机械性工作。节目策划、设计、主导是主持人的核心价值,真正的创造还需要人来完成。

(二)情感定力

人是高级的生物,人有逻辑思维和高级情感,这是人与机器最大的差别。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康辉播出了一则题为《中国已做好全面应对的准备》的国际锐评,这条新闻震撼人心,播出了中国态度,让观众感到气势磅礴。这样好的新闻播报绝不是AI主播能够替代的,AI主播没有态度和立场,它不会联系国情、了解民情、感悟历史,只能机械地播读。

AI主播没有和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共情,很难达到人类情感的共鸣,传播效果只会差强人意。

(三)节目品牌定力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不可能找到一模一样的“主持人”。广大群众喜爱的节目,取决于节目内容的精彩程度,更凸显主持人的主持魅力与风格。

早期,撒贝宁在《今日说法》节目中的主持风格是严肃、庄重、不苟言笑,如今在《开讲了》《开学第一课》《明星大侦探》等类型综艺节目中,我们看到了段子手、搞笑的他,体现了主持人的个性化风格塑造,风格在变,节目品牌定力却经久不衰。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模拟人的外形特征,声音样态,却无法适应多样化节目类型主持人的需要,即便是每个AI主播都可以穿不一样的服装,拥有别样的身体形态,机械的表达还是难以满足受众对主持人风格多样性的要求。

五、人工智能时代主持人应对冲击要加强专业定力适应时代变革

2018年互联网大会我们初识了AI主播,2019年互联网大会,带大家乘着5G的顺风车,打开新世界的大门。5G+医疗生活领域的互联互通;5G+AI的媒介机器等,我们能感受到5G带来的高速互联体验。面对瞬息万变的科学技术,万象更新的媒介格局,传统主持人要寻找核心价值,加强专业定力。

(一)提高人机协作交互能力实现共赢

把工作重心放在机器所不能上,最大程度地夯实专业定力,实现人机协作,最终达到共赢。AI主播的出现是对传统播音员主持人的一种鞭策,以往我们熟练播报,按部就班地工作。如今,傳统播音员主持人要学习运用新媒体传播渠道,甚至“跨界”新身份,新平台。

AI主播能负责从事机械的繁重的工作,将人从复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更具有创造性的内容,这样的人机协作,才能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二)夯实专业基础应对技术挑战

播音员主持人要经过长期科学学习,系统训练,最终走上专业岗位。传统播音员主持人长期重复常规工作,易出现懈怠、业务能力差、停滞不前等问题,这样的媒体人面对AI不堪一击。

加强脑力,脚力,眼力,笔力,更不能忽视对人的洞察和关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对播音员主持人专业实践,夯实专业基础最好的诠释。

(三)心存危机意识严守职业红线

传统播音员主持人具有不可替代性。如今,很多主持人消失于时代浪潮,但依然有优秀的主持人坚守初心,深耕节目,创造品牌,使大众在纷繁复杂的媒介环境中,找到精神共鸣,心灵归宿。

智媒体深入融合,让媒介规则似乎变得若即若离。从PUGC到UGC生产内容,自媒体平台上语言失范,行为失范等现象层出不穷。播音员主持人要秉承职业红线,树立自己的职业角色,社会角色,严格一言一行,保持敬畏之心,与时俱进,不断进步。

结语

人工智能的未来在于交互,交互的未来在于更逼真的拟人化,连续性的互动体验,直到让受众感觉,对面的不是“机器人”。未来已来,借助5G、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前有人工智能收集管理信息,后有主持人台前幕后,相辅相成。传统播音员主持人应发挥自身优势适应时代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自我革新的能力,找到核心价值,坚守专业定力。

参考文献:

[1]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1):558-569

[2]於春.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2:5.

[3]易祺钰,探究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主持的危机与未来[J].传媒论坛,2019,2(11):58-59.

[4]徐太星,人工智能时代主持人如何实现人机协同共赢[J].新媒体研究,2019,5(09):125-126.

【作者简介】陈曦,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猜你喜欢

播音员主持人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媒介融合趋势下播音员主持人功能转变及应对策略
浅谈重文轻语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走向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文学修养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