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华区探寻青少年社会实践新内涵把知识“融”进社会实践

2020-07-22李怡霏

关爱明天 2020年7期
关键词:成华区马良法治

本刊记者 李怡霏

成华区青少年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中心开展创客体验活动

“我们九月份的课程已经排好了,到时候根据学生选课内容再适当调整。”6月,记者与成都市成华区青少年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中心(以下简称“成华区活动中心”)的老师马良珍联系时,她笑着表示,随着疫情影响越发减小,今年9月份的课程安排将一如既往,争取带给孩子们更好的体验。

该中心于2003年正式运营,连续17年累计接待30多万中小学生参加研学实践活动。每年30-35期,每期5-7天、700多名学生,课程丰富且不断更新,与学校、社区、关工委、文明办等部门沟通良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主办方把中心虚拟为“社会”,制定“约法十五章、十法治人”为实践活动保驾护航,让学生在这个“社会”中生活、劳动,按规则办事,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检验和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尝试用自己的劳动和创造去换取快乐和更美好的生活。

社会实践课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成华区的学生在四年级和七年级时会来到成华区活动中心感受5-7天的社会实践课程教育。这里,是孩子们“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该中心开设国防教育实践课程、法治教育实践课程、科普教育实践课程、安全体验教育课程、生命与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比如我带的课程有机器人编程和激光雕刻等,每次上课孩子们都是早早地来,下了课还不想离开。”马良珍举例说。

“老师,我们这边有问题,麻烦您过来一下!”“老师,您看我们这样做对吗?”曾经在一堂机器人编程课上,马良珍在教室里四处走动,同学们分组进行练习和制作,她要不停地和每一组沟通,指出每一组的问题所在,“我要不停地和他们沟通,因为制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实际问题。”就这样,当大家都为了手中的事情忙碌时,全班四五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听见下课的铃声,“你能想象那个场景吗?我们大家都低着头,根本顾不上抬头看,没有一个人分心。就连窗外其他班上的同学下课路过也不知道。”直到下课半小时之后,马良珍趁着休息时看了眼时间,才知道早就过了。

主办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课程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让这里更像“社会”。一生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实行课程必修,比如法治教育、国防教育、安全体验、劳动实践等;一些与兴趣爱好有关的,实行课程选修,比如创客教育课程、职业体验课程。在活动中心,每期学生要填写选课单,选出个性、选出精彩。必修课程,本班学生在一起;选修课程,打乱班级。一个课程,多班或多校学生在一起,学生要和陌生人一起共处、合作,还要完成项目、创造作品、分享收获。

“老师上课只讲技能,我们会鼓励孩子自己创造作品,百花齐放。”马良珍提出,在这里,老师们更在意的是孩子们的“个性”,而不是“共性”。“我们带着孩子做风筝,大家对于风筝的样式、大小等都有不同的想法,这其中会涉及到力学,在‘玩’的过程中就将知识融进去了。”

区别于学校的课本知识讲解,成华区活动中心更在意的是孩子动手、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培养。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每当出来一个成果,大家都非常高兴,很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有别于分数和成绩,是每一个孩子都可能达成的目标,他们都能从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中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猜你喜欢

成华区马良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刘光强对成都市成华区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
成华区“教育戏剧进小学音乐课堂”开展情况的调查
我读《神笔马良》
区域校园足球推进策略简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Мероприятия и контакты
成都市成华区“ 青少年校园足球嘉年华”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