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寸之间:歌剧在Z0OM平台的利弊

2020-07-20司马勤

歌剧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都会歌剧院歌剧

司马勤

自从现场演出移师至互联网上,令我倍感失望的,是无法感受到观众因喝彩、兴奋到打断演出的时刻(描述这种情况的英语单词为showstopper)。现在因为长时间不能入座观众席,关于那些震耳欲聋、导致演出暂停的掌声的回忆开始变得模糊。可是,在上个月庆祝舞台巨匠史蒂芬·桑德海姆(Stephen Sondheim)90岁生日的网上盛典中,那些关于全场观众瞬间起立鼓掌的情景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或者说,其他在网上收看了庆典的观众们也许会像我一样,激动得一不小心连人带椅翻倒在地。

在十来位嘉宾轮流现身独唱之后——因为疫情各国都在实施不同程度的居家隔离,这种模式我们已经开始见怪不怪——屏幕上出现一行简单字幕:“吃午餐的女士”,来自《伙伴们》(“The Ladies Who Lunch from Company)。之后的五分钟,原本的独唱歌曲(剧中人喝得烂醉,怒骂享有特权的纽约上流妇女)被改编为由三人参与的Zoom(编者注:多方云视频交互系统的服务平台)鸡尾酒会。我们在视频画面上可以看到——著名女演员克里斯汀·芭伦斯基(Christine Baranski)早已喝干大半瓶红酒,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则跟着节奏摇动着马丁尼调酒器,而奥德拉·麦当娜(Audra McDonald)的手紧紧抓着一杯波本威士忌。更有甚者,三个女人都只穿着浴袍。

如果要从桑德海姆的网上生日盛典找出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那就是这位自瓦格纳以来最受敬重的作曲家及填词人的作品目录,至今我们每次细细读来,还可温故知新。庆典的表演者们没有配备百老汇华丽的布景与奢华的乐队配器一有时候甚至是清唱——让大家都聚焦于桑德海姆音乐与文本天衣无缝的结合上。某些观众显然会偏爱多年来受追捧的明星大腕,如曼迪·帕丁金(Mandy Patinkin)或帕蒂·卢庞(Patti Lu Pone)。我观赏这场演出得到的收获,是伊丽莎白·斯坦利(Elizabeth Stanley)。她演唱《小夜曲》(A Little Night Music)中的選曲《磨坊主的儿子》(The Millers Son)时,每个音节都铿锵入耳,你能听得出莫扎特咏叹调般的内心世界以及舒曼艺术歌曲的丰富质感。不过,我会勉强同意那些将“最佳演出奖”的头奖授予伯纳黛特·彼得斯(Bernadette Peters)的观众。她那首选自《拜访森林》(Intothe Woods)无伴奏的《谁都不会孤独》(No One Is Alone)映射了我们这段时日里各自隔离的生活状况,引起最强烈的共鸣。

在这次盛会中,不只是芭伦斯基、斯特里普与麦当娜跳出了常规的思维框框,压轴大合唱是《富丽秀》(Follies)中的《我还在》(Im Still Here),每一位演唱者都出现在小小的Zoom平台的视频窗里。这首为庆典画上句号的歌曲在演绎方面感性十足,可惜节奏松散。而精心制作的《太平洋序曲》(Pacific Overtures)选段《有人在树上》(Someoneina Tree)的视频更令人佩服不已。这首时长10分钟的四重唱,把故事情

节诠释得井井有条,实在难得。演员原田安妮(AnnHarada)、顾忠光(AustinKu)、罗满义(KelvinMoonLoh)与汤姆.塞斯玛(ThomSesma)虽然都困在各自的Zoom视频框内,但整体演出突破了平台的限制进入了协作的空间:在适当的时候,大家都能把目光投放在适当的角色头像上,完全契合了剧情的走向。因此,这首四重唱把这个鲜为人知的作品所描述的、往往令人疑惑的主线交代得清清楚楚。

尽管如此,他们演绎这首“虚拟四重唱”仅能演绎出该音乐剧的原始背景,而芭伦斯基、斯特里普与麦当娜的“三个女人一台戏”不单忠于歌曲的精髓本意,更是重新塑造出了歌词的意境。三个女人都困在家里,变成那些只能“望梅止渴”的女人了。桑德海姆笔下辛辣的歌词一矢中的,文字中所蕴含的意义应合现状,变得很不一样。“先到健身室,然后去试衣?”以今天疫情的局势来说,祝你好运。“又一个漫长而疲惫的一天。又要一千美元?”收入少了,想花钱的东西也少了,当然要质疑那些无聊的开销。

不出所料,这段视频当晚就红遍网络。我又看了几遍视频后,发现最后一段要传达出的信息似乎更加警醒:“你们这班一刻不停的女人/大家都在努力/细看她们的眼睛,看得出她们知道/人到头来终有一死。”这几句曾经带着反讽意味的歌词,在今天全球疫情下再看,意境真的不一样。

尽管今天的局势为桑德海姆的生日会添上不同色彩,最起码,筹划举办庆典的初衷与新冠疫情无关。虽然桑德海姆的生日(3月22日)与庆典的举行日4月26日相隔多天,但当天刚好是《伙伴们》百老汇开幕演出50周年的纪念日,本年度的复演也因为新冠疫情而被迫取消。相比之下,大都会歌剧院定于4月25日举办“在家盛典”(At-Home Gala)的原因则很直接:因为新冠疫情,歌剧院被迫关门,这段时间预计亏损6000万美元左右,“盛典”要为歌剧院的筹款活动打响头炮。

这场大都会的“盛典”绝算不上衣香鬓影,可是,这个最富盛名的音乐殿堂做什么都不可能低调。4月25日,歌剧院的官网直播,请来了15个国家的40位歌剧明星参与其中。唯一令我认为大都会这次比较谦逊的是,“盛典”没有超过4个小时时长(当年庆祝詹姆斯.莱文在大都会歌剧院执棒25周年的音乐会演出了8个小时,直至第二天的凌晨2时才结束)。

“盛典”有意识地营造出了大都会多日来每晚重播的“高清直播”(Livein HD)中有所缺憾的元素,即“现场感”。我随机与几位待在家中收看这次“盛典”的朋友聊了聊观感,大多数人都表示“盛典”让他们目睹到了自己最喜爱的歌剧明星居家时的面貌。倘若从纯粹的专业角度评价,我首先会想到的是,桑德海姆盛典(比预告的时间晚了一个多小时才顺利启动)应该聘请大都会的技术组,而大都会“盛典”(音响效果明显有好有坏)应该聘请负责桑德海姆盛典的音乐总监玛丽一米切尔.坎贝尔(Mary-Mitchell Campbell)。当然,举办大都会“盛典”的理念,是强调世界各国的艺术家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就地取材,使出浑身解数,利用家中现有的设备完成直播。(仅供参考:波兰的互联网连接最不稳定。)

从艺术角度来说,大都会歌剧院算得上按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最规模庞大、最奢华的片段,是乐团与合唱团演绎的威尔第《纳布科》(Nabucco)中的“飞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

(Va,pensiero)。而最令人感动的一刻,应该是乔伊斯·迪多纳托(Joyce DiDonato)与大都会歌剧院乐团中提琴声部音乐家演绎亨德尔《赛尔斯》(Serse)中的咏叹调“绿树成荫”(Ombramaifu)。他们这次合作,是为了纪念4月初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的乐团团友,中提琴家文森特·莱昂蒂(Vincent Lionti)。

大都会的演出形式跟桑德海姆生日会相似,大部分都是独唱曲目(伴奏方面既有预先录好的音频,也有坐得远远、符合隔离条款的现场演奏的钢琴家),但有几对歌剧夫妇的参与让这个“盛典”生色不少。男高音罗贝托·阿兰尼亚(Roberto Alagna)与现任妻子女高音亚历山德拉·库尔萨克(Aleksandra Kursak)演绎的多呢采蒂爱之甘醇》(LElisir dAmore)二重唱,嬉戏喧闹;戴安娜·达姆劳(Diana Damrau)与丈夫尼古拉斯·泰斯特(Nicolas Teste)卿卿我我地演唱“让我握住你的手”(La ci darem la mano,选自莫扎特歌剧《唐璜》),他们的孩子更出人意料地出镜向观众挥手致意;女高音妮可·卡尔(Nicole Car)与文夫男中音艾蒂安·杜普伊斯(Etienne Dupuis)演唱了马斯内的《泰伊斯》(Thais)中的二重唱,杜普伊斯同时担任了钢琴伴奏。

能有什么比配偶琴技非凡、随时候命更好的呢?当然是自弹自唱。卡尔与杜普伊斯的段落衔接出了令人尴尬的技术问题,男低音冈瑟·格洛斯伯克(Gunther Groissbock)一个人随机应变,至少控制了局面不至于冷场;而男高音马修.波伦扎尼(Matthew Polenzani)一过去的几周里,他时不时会出现在大都会多部“高清”歌剧中——自弹自唱的《丹尼男孩》(Danny Boy),琴音凄婉(演唱完毕,我们还听得到他的家人在镜头之外的鼓掌喝彩声)。但最令人兴奋到打断演出的环节,是艾琳·莫利(Erin Morley)演绎多尼采蒂《军中女郎》(Daughter of the Regiment)的咏叹调。莫利展露出她敏捷非凡的钢琴指法及出色的花腔唱功(虽然指法炫技与唱功并非是同步进行)。

桑德海姆在线生日庆典传达的主题大概是“谁都不会孤独”(No One Is Alone),大都会的“在家盛典”所传递的信息却不一样。当你发现隔离在家独自一人时——比如说,要自己操作摄影器材面对全球数以万计的观众时,最好得做到在音乐演上的自给自足。

***

我们今天对互联网的高度依赖,将如何影响未来的表演艺术世界?大都会举行线,上盛典之后没过几天,歌剧院宣布五分之一的行政人员需要停职,其他雇员也遭受波及很多全职岗位降级为兼职岗。还有,或者你已经察觉到了,像Zoom这类的线。上交流平台渐渐地影响甚至开始重塑艺术创作之路。

女士们,先生们,让我向你们推荐世界上的首部Zoom歌剧:《一切决定必须达成共识》(All Decisions Will Be Madeby Consensus),是作曲家卡马拉·桑卡拉姆(Kamala Sankaram)与编剧罗比·亨德尔(Rob Handel)的心血结晶。他们俩在实验歌剧界里打拼多年,《一切决定》的首播还是场现场直播,碰巧就在桑德海姆与大都会盛典的同一个周末。

说实话,整部歌剧的时长比桑德海姆的《太平洋序曲》这个小段落只长几分钟。Zoom对话框的格式,把本来在舞台上展现的复杂叙事简易地交代在分格的屏幕上;《一切决定》的创作仿佛是为了阐明Zoom这个视频平台的功用。歌剧情节关乎一部分激进分子讨论是否要罢工,他们的对话类似用户使用Zoom时再常见不过的对话(“你可以关掉视频……”“对不起,我按错了静音……”)。我们或许会认同地笑几声,但这部歌剧的背后是一个有意思的实验:将我们的日常对话音乐化。这些年来,作曲家如雅纳切克(Janacek)以及桑德海姆都致力于把日常白话音乐化;导演罗伯特·奥尔特曼(Robert Altman)更是捕捉到人们讲话时词句堆叠的节奏。《一切决定》两者兼容并蓄,营造出来的复节奏效果引人入胜。这部作品算不上运用这种新媒介进行歌剧创作的标志性作品,但起码提供了初始的模板。

几天后,一个更深思熟虑但与音乐无关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开:纽约公共剧院制作了理查德·纳尔逊(Richard Nelson)的一幕剧《我们需要谈些什么?》(What Do We Need to Talk about?)。纳尔逊于过去10年撰写了一系列家庭话剧,其中的所有角色都是阿培尔(Apple)家族的成员,故事发生在纽约州莱恩贝克(Rheinbeck)小镇(莱恩贝克真的存在,阿培尔一家则是虚构)。该系列已经推出了四部作品,每一次都发生在家庭聚餐的餐桌上,探讨当天的生活与发生的真实时事。这些日子以来,“阿培尔家族”跟我们同病相怜,也只能在Zoom“聚会”。

这一次的“Zoom聚会”,让我们都开始同情阿培尔一家人所面對的问题:大姐感染了新冠肺炎,正在康复中;二姐开始酗酒;而小妹妹连卧室都不敢离开,因为她那任职餐厅经理的男朋友感染了新冠肺炎,在家中隔离。话剧时长大概一小时,家庭成员表达出了世人很少敢公开提及的恐慌。这部话剧在Zoom平台首演后,录下的视频经过编辑,在互联网继续流传。但是,就像这个系列过往的故事一样,话题的即时性肯定会转瞬即逝。

那么,当剧院最终重新开张之后,表演艺术世界又会怎样?艺术圈关于这个主题的讨论已经衍生出多种看法。“你知道,从前我们心头的大事,是怎样让下一代传承现在的艺术,并展望未来”,前任国际表演艺术协会(ISPA)董事局主席玛丽·卢·阿莱斯基(Mary Lou Aleskie)几周前在和我的Zoom平台交谈中那么提到。“现在看来,我们能做的最佳方案是给后人留一个路线图,而我们还需要在这段时间内尽力不让周边的一切自我毁灭。”

她的那段肺腑之言还在我的脑海回荡,我打开又一个Zoom平台的《波莱罗》(Bolero)版本。纽约爱乐乐团以及法国国家交响乐团早已推出团员隔离在家中各自演奏的拼接剪辑视频,精彩地展现出作曲家拉威尔的乐队编制:配器越多越复杂,就有更多Zoom视频框出现在屏幕上,反之亦然。

可是,《波莱罗-茱莉亚》(Bolero Juilliard)则完全是另一回事。数百段视频来自在家中隔离的,跨越古典、爵士音乐、舞蹈及戏剧学科的茱莉亚学院学生一还有几位赫赫有名的茱莉亚校友,校方称之为“一项集体付出努力、捕捉这一特定全球时刻的快照,以及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创意性联系可以创造出无限可能的项目”。

可能是因为大量的艺术天赋被闷在家里太久了,学生们充满青春气息的艺术风格自发地爆发出来,参与其中的还有几位知名校友——马友友与伊扎克:帕尔曼(Itzhak Perlman)蕾内.弗菜明(Renee Fleming)与伊莎贝,雷昂纳德(Isabel Leonard)、萝拉:琳尼(Laura Linney)与克里斯汀芭伦斯基(这一次她不再穿着浴袍)——他们也都露出了童心未泯、顽皮的一面。

严格来说,《波莱罗-茱莉亚》与传承无关,也算不上什么路线图。但最起码,它热情地指出了方向。话题会迅速变得过时,但这段热情洋溢的视频,它的感染力必会持续一段日子。

猜你喜欢

大都会歌剧院歌剧
走进歌剧厅
我的食物大都会飞
Zootopia 《动物大都会》
过膝伞裙 大都会女孩蜂拥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