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巧妙应用

2020-07-20山东赵为京

高中数理化 2020年6期
关键词:计时图象数形

◇ 山东 赵为京

高中物理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往往感到困难,因此需要找到科学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效率.数形结合是一种实用的解题技巧,它将数式和图形相结合,对高中物理解题有积极的作用.

1 以形表数

在高中物理解题过程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以形表数,即从“形”入手,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对图形的观察,结合具体现象,将抽象的物理问题变成直观的图形,从而便于寻找规律,顺利解题.为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我们在解题时需要借助草图进行受力分析,进而列出物理公式或者方程式,解答物理问题.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学生首先要合理利用物理图象.一些物理概念、现象不仅能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还可以使用数学表达式或物理图象进行表述.在解决物理问题时,为简单直观地呈现物理量间的关系,应将文字转换成数学公式或者物理公式.其次,学生要学会将物理问题代入数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如果直接求解数学方程式运算过程复杂,则可以结合图形进行辅助运算.

例1学校开运动会时,百米跑项目需要计时.在计时时,某计时员开始计时的时间,是听到发令枪声时.停止计时的时间,是第一名运动员跑到终点时.计时表的示数为12.4s.计时员的计时方法正确吗?如果不正确,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计时?已知发令员在跑道起点,计时员在跑道终点,跑道是直线.声速是340m·s-1.这名运动员实际成绩是多少?

分析这道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对于百米跑的情境及声音的传播时间,有些学生还是无法正确处理.因此,我们可以采取数形结合的方式.解题时,我们可以先画出草图.根据题目的意思作图,如图1所示.从A 到B 是百米跑道.A 端是运动员和发令员,B 端是计时员.可认为发令员的枪声响起时刻与运动员的起跑时刻为同一时刻.假设枪声到达终点B 时,运动员在C 处,计算这段时间,大约为0.3s计时员从此时开始计时,所以运动员在CB 段所用的时间,是实际记录的时间.因此,计时员的计时是不准确的.根据分析可得运动员的百米成绩t=t声+t0=12.7s,即应该为记录时间和枪声传播时间的总和.综上所述,计时员不能在听到发令枪声之后开始计时.正确的方法是计时员看到发令枪上冒出烟后开始计时,因为光从A 到B 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传播速度大,时间短).

图1

2 以数解形

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需要注意以数解形,“数”作为出发点,应用数学或数量关系,分析图形.通过数形之间的转化,能更加准确、直观地分析图形.应用以数解形,首先需要进行图象转换,很多物理题给出的是运动示意图,用以描述某一种运动状态,学生单纯地通过已知物体的运动过程或者运动规律的示意图,很难解决问题,通常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分析,对原有图形进行转化,应用数学知识,结合物理规律将图形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学生在解题中,需要列物理方程式,明确待求量与已知量的联系.其次,学生要注意寻找图形规律,仔细观察图形.图形描述的优势是直观,即图形可以显示一些重要的信息.但与此同时,缺乏精准度是图形的缺点.因此,学生要不断挖掘图形中可能存在的信息,然后根据图形和物理量的关系,寻找物理规律,建立数学关系,再进行解题.

例2倾斜的木板上有一物体,其上滑的初速度是v0.随着木板倾角θ 的变化,物体出发点到速度为0的点的距离随之变化.根据大量实验结果,获得距离—倾角(s-θ)图象如图2所示,求图形最低点p 的坐标.

分析在解答这类物理题目时,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图象,提取其中包含的有用信息,寻找其中的物理规律,再结合数学规律进行解题.在图象中,木板的倾角为0时,物体滑行的距离是20m,此时物体沿水平面滑动.θ=90°时,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5m,然后再结合数学知识,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进行解题.求得距离s 最小时,θ 是53°,所以图形最低点p 的坐标是(53°,12m).

总之,在高中物理解题过程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解题思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效解决抽象问题.

图2

猜你喜欢

计时图象数形
数形结合 理解坐标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畅游计时天地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
数形结合百般好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腕表计时2.0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化
从图象中挖掘知识的联结点
24时计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