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国产军事题材电影的突破与发展研究

2020-07-18张葵华

声屏世界 2020年7期

张葵华

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我国电影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军事题材电影作为主旋律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其制作发展与我国军事力量发展、与综合国力的世界影响力有着密切关系,在现实主义美学的观照下体现出强烈的国家意识与民族意识。近十年来,我国军事题材电影创作呈现出众多新面貌,它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于价值取向、视听语言以及叙事视角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文章将对近十年国产军事题材电影的突破与发展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近十年 国产军事题材电影 突破与发展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8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当代中国军事题材电影研究”(项目编号:18Y167)研究成果。

在我国电影行业建设发展历程中,军事题材电影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电影事业发展初期,任庆泰导演拍摄的军事电影《定军山》可以说是我国军事电影发展的萌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大量优秀军事电影相继出现,如《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军事电影出现在大众视野,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近十年军事电影开始出现大热现象,《集结号》《红海行动》和《战狼》系列等军事题材电影受到了广大中国影迷特别是年轻观众的认可和欢迎。其中,电影《战狼2》以56.8亿元票房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最高票房纪录的电影。从近几年主流军事题材电影的表现来看,它们呈现出显著的商业化、类型化的特点,回归大众文化并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和认可。

近十年国产军事题材电影的突破与发展

英雄形象的突破发展。在我国传统军事题材电影制作中,绝大多数军事电影都有着明显的政治色彩和宣传特点,电影主题大多离不开赞扬战士的勇敢、民众的智慧,或者是树立军队英雄的伟大事迹。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不论面对多大的艰难危险,中国军人一定会拼尽全力,保卫国家。传统革命战争电影成功塑造了大量具备高尚道德情操和远大革命理想的英雄形象人物,比如志愿军战士王成、邱少云以及游击队长李向阳等,这些典型的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形象无不让人感动和追怀,是一个时代的审美倾向和价值取向。然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这些具有一定共性的国产军事电影创作范式似的英雄人物形象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同质化现象,他们的形象忽略了社会多元发展过程中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层性,难以吸引不同层次的潜在电影观众。

21世纪,现代军事电影创作通常都是导演在历史与现实的观照下,进行英雄人物的“人性”与“英雄性”的刻画,这促使近十年来国产军事题材电影的创作发展完成了一种心理突变,在塑造符合时代精神英雄形象上主要体现出两个方面的变化:1.英雄动机。在传统军事电影中,革命战争中那些勇往直前的英雄战士都有着明显的阶级斗争意识和坚定的革命信仰,他们带着满腔热血为了捍卫祖国主权而努力奋斗。也正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这种“雪民族恨”的必然使命,促使广大军队战士心甘情愿去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献出自己的生命。而在21世纪这个和平发展的时代中,军队英雄人物动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携带着一种新时代的军人职业精神。如在2018年上映的由林超贤导演的《红海行动》,主要讲述了新时期我国海军“蛟龙突击队”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在撤侨过程中,突击队在剿灭叛军武装首领的过程中遭到伏击,出现了人员伤亡,但突击小队的8名队员依然各司其职,不管是突击队队长还是通讯兵都至死坚持履行职责,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2.英雄特质。传统军事题材电影往往都会采用悲情创作模式,电影英雄主角在艰难条件下完成革命组织的任务,这都是革命信念驱使着他们勇往直前。而在当代国产军事题材电影创作中,英雄特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契合了新时代军人精神,有着强者的气势质实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充分展现出了新时代中国的大国风采。不管是《红海行动》中的突击队长,还是《战狼》中的冷锋,都展现了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特点,代表着新中国的军人形象,彰显了新时代的军人精神。从传统军事题材电影到现代军事题材电影,英雄人物特质与动机的创作变化,都反映出时代在进步发展,社会民众的观念和审美也由此发生一定变化。

叙事模式突破发展。在传统军事题材电影创作发展中,大多数军事电影都是以某重大历史事件作为核心叙事基础,导演基本会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科学有效地塑造出中国革命军队的集体形象,这种叙事模式虽然能够完整地呈现出革命历史的真实过程,但却容易拉开与现实观众的心理距离,难以体现出当代社会电影本身的娱乐性质。而在近十年来,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军事题材电影,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赋予了电影更多的娱乐属性,创造性地采用了不同以往的电影叙事模式。比如,在如今位居电影票房榜第一的军事题材电影《战狼2》,该部电影的拍摄有效地融入了动作、枪战以及情感等商业影片元素,在保留传统军事题材电影的基础上,创新结合了现代社会发展心理、新时期民众审美情趣等,并且还有效借鉴了美国好莱坞同类型影片的叙事模式,塑造出了经典英雄式人物冷锋。冷锋英雄人物形象的打造完全突破了传统集体英雄叙事的格局,更多体现了其个人英雄主义和爱国情怀,一定程度避免了传统军事题材电影英雄叙事的形式化,不会让观众感觉到该军事爱国电影有着浓厚的说教意味。《战狼2》导演吴京在拍摄该片过程中采用了明暗结合的叙事方式,一条线索讲述了冷锋为龙小云复仇,一条线索则是冷锋在撤侨行动中勇敢营救侨民。这两条线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叙事过程逐渐展现出了英雄人物冷锋的情感变化和人生际遇,能够有效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而在《红海行动》拍摄中,导演林超贤在叙事模式上也有着自己的创作原则,无论是在叙事结构上,还是在情节安排和人物关系上,都科学遵循了一定创新,将好莱坞商业片中典型剧情片的舒适模式进行了创新融合。《红海行动》电影有着明快而紧张的叙事节奏、统一连贯的故事线、丰富适宜的个人情感,这些都是传统军事题材电影叙事中所不具备的,能够吸引到更多观众,同时也更有利于宣扬中国特色的主流价值观。

创作题材突破发展。传统军事题材电影创作往往都会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汲取灵感和养分,这些题材内容能够唤起一些观众对中国革命时期战争事件的集体记忆和情感呼应,但是却难以获得現代社会公民的内心共鸣。在和平年代,人们更加关注当下的现实生活,如果只是单一对传统战争事件内容进行描述消解,在一定程度上会容易遭到人们的排斥。近十年来,新主流军事题材电影的出现为中国军事电影开启了崭新的大门,军事题材电影创作得到了有效拓展,能够从更深层次、更宽视野角度思考分析创作军事题材电影的艺术内容。基于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军事题材电影创作进一步拓展了空间,军事题材电影创作主题变得更加多元化,可以是描述难民危机的军事题材、可以是恐怖主义打击的军事题材,也可以是禁毒维和的军事题材。比如,近十年推出的军事题材电影《湄公河行动》《战狼》系列、《空天猎》以及《红海行动》等,其创作题材涉及反恐、禁毒、撤侨以及难民等社会现实问题,大大完善了国产军事题材电影创作内容,促使中国军事题材电影空间格局向全球范围拓展。

价值观从单一走向多元。在传统军事题材电影中,集体主义是电影主人公始终坚守的革命道德,他们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种集体主义的革命道德原则虽然境界极高,但是却存在一定的时代发展局限性,难以符合新时期中国的多元价值取向发展目标,也难以有效构建出新时代军事题材电影的价值坐标系。在新时期社会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的发展下,我国军事题材电影在个人、集体以及国家共享层面找到了平衡点,电影中的军人形象不仅能够履行好军人职责,实现自我个人价值,还可以捍卫好集体利益与个人生命权利。如2018年上映的军事题材电影《红海行动》,其全面凸显了小组集体合作下战斗力的强大,同时也体现出了团队成员之间的个体差异,导演深入挖掘表达出了不同角色形象的人性,赋予其清晰明确的性格特质和对应的情节发展内容。这些人物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情节内容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最大程度地丰富了电影的叙事视角,同时让电影回归到对人这个战争主体的关注,而不只是集体利益。又比如在电影《空天猎》中,主人公吴迪在集体主义精神引导下完成了组织安排的任务,成为了团队中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同时在极限挑战中还实现了自我价值,有效成就了个人抱负与理想。与传统军事题材电影单一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相比较,新时期军事题材电影不再让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就集体利益,而是将维护集体利益与实现个体价值结合一起,完成军队的双重使命。

结语

在时代背景下,我国电影行业要想吸引到更多的电影消费者用户,稳定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创新、发展多元化电影内容。近十年来,市场推出的军事题材电影与传统军事电影相比较,发生了鲜明的变化,无论是在题材拓展上还是在电影叙事模式上,都有着一定的创新,持续为电影消费者带来了一场场视听盛宴。(作者单位:荆楚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史博公,孙小逊:《“新军事电影”的成就与不足——近十年来我国军事题材电影创作述评》,《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3(4)。

2.梁培:《新中国军事题材电影发展回顾》,《军事历史》,2012(3)。

3.张含:《当下国产军事题材电影的商业化成功范式——以林超贤“行動”系列电影为例》,《电影评介》,2018(8)。

4.董楠:《略论爱国主义军事题材电影的创造性进展——以电影〈战狼2〉为例》,《西部广播电视》,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