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抑郁和血糖控制的关系

2020-07-17韦伟张俊梅王洁黄文贞李莉吕英华

护理学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病耻条目量表

韦伟,张俊梅,王洁,黄文贞,李莉,吕英华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数有4.63亿,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数为1.16亿,仍位居世界首位,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比例占90%以上[1]。病耻感是指个体名誉极大地被玷污[2],病耻感分为感知病耻感(Felt Stigma)和实际病耻感(Enacted Stigma),感知病耻感是指患者认为大多数人贬低或歧视患此病的人,实际病耻感是指患者因疾病而遭受他人不公平对待的经历,即受到的歧视。国外已有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较高水平的病耻感[3-4]。目前国内关于癌症[5]、抑郁[6]的病耻感研究较多,而关于2型糖尿病病耻感的调查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耻感现状,分析病耻感与抑郁和血糖控制的相关性,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血糖控制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7];②年龄>18岁;③有一定的理解和读写能力;④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心、肝、脑、肺、肾疾病;②患有精神病或有精神病史;③患有急性病或需紧急处理的疾病。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1.2.1.1一般资料调查表 包括人口社会学资料和血糖控制指标。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糖尿病病程、有无糖尿病并发症,并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BMI(体质量指数)。于入院次日采集空腹静脉血,监测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bA1c采用离子交换高性能液体色谱法测定。

1.2.1.22型糖尿病病耻感评估表(Type 2 Diabetes Stigma Assessment Scale,DSAS-2) 该量表由Browne等[8]编制,李玉峰等[9]将其汉化。该量表为自评量表,由19个条目,3个维度组成(区别对待、责怪与评判、自我耻辱)。采用 Likert 5级评分法,量表总分19~95分,得分越高,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感知或经历的病耻感越强。中文版DSAS-2总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879,3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5~0.844;总量表重测信度为0.835,各因子重测信度为 0.736~0.828。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16。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5.75%。中文版DSAS-2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的评估工具。

1.2.1.3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 该量表包含20个条目,量表采用4级评分,总分等于各条目得分之和再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得到标准分。标准分<50分为无抑郁症状,50~分为轻度,60~分为中度,≥70分为重度[10]。

1.2.2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告知患者本研究目的和问卷填写方法,由研究员现场发放问卷,填写完毕当场收回,并及时告知患者完善遗漏之处。生理生化指标资料于患者病历中获取。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20份,有效回收209份,有效回收率为95.0%。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 20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141例,女68例;年龄19~75(49.40±11.80)岁。居住地:城市147例,农村62例;文化程度:小学以下20例,初中36例,高中或中专41例,大专45例,本科以上67例;职业:在职119例,失业19例,退休55例,学生16例;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12例,1 001~元61例,3 001~元61例,5 001~元29例,8 001~12 000元31例,>12 000元15例;有糖尿病家族史123例;糖尿病病程1~25年,中位数6.0年(P25=3.0,P75=11.0);有糖尿病并发症111例;降糖方案:非药物治疗11例,口服降糖药治疗94例,胰岛素治疗104例;医疗付费方式:公费11例,医保122例,新农合58例,自费18例;BMI 16.85~40.00(25.67±3.51)。 FPG 5.5~18.5(9.02±2.48)mmol/L;HbA1c 5.7~18.0(8.64±2.13)%,其中<7% 55例,≥7% 154例。

2.2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 见表1。得分较高的5个条目,见表2。

项 目得分条目均分 区别对待16.29±3.992.71±0.66 责怪与评判18.70±3.692.67±0.53 自我耻辱17.54±5.122.92±0.85 病耻感总分52.52±10.752.76±0.57

表2 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量表得分较高的5个条目(n=209)

2.3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得分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得分25.00~78.75(44.06±9.69),其中无抑郁症状143例,有抑郁症状66例。

2.4不同抑郁和血糖水平患者病耻感得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不同抑郁和血糖水平患者病耻感得分比较 分,

注:血糖HbAlc<7%为达标,≥7%为不达标。

2.5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与抑郁的关系 2型糖尿病患者FPG、HbA1c水平与抑郁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279、0.335,均P<0.01)。不同血糖水平患者抑郁状态比较,见表4。

表4 不同血糖水平患者抑郁状态比较 例(%)

2.6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得分与抑郁、血糖值的相关性分析 见表5。

3 讨论

3.1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现状 国内外质性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病耻感[11,3]。本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总分为(52.52±10.75)分,稍低于黄利宾[12]的研究结果,高于Browne等[8]和Holmes-Truscott等[13]的研究结果。国内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水平高于国外,原因可能与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关。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标签化,如懒惰、肥胖、虚弱等,公众对糖尿病的错误认知以及家人、朋友对糖尿病患者的区别对待使患者感到不被接纳,从而产生实际病耻感。2型糖尿病被认为与不良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糖尿病相关的刻板印象如酗酒、暴饮暴食、缺乏运动等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患者因此感到内疚、自责,从而产生感知病耻感(内化病耻感)。本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病耻感各维度中,自我耻辱维度得分最高,原因可能与患者为自己所患疾病感到惭愧、自责有关。

表5 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得分与抑郁、血糖值的相关性分析(n=209) r

注:*P<0.01。

3.2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抑郁及血糖控制的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抑郁症状的患者病耻感得分高于无抑郁症状患者,血糖不达标的患者病耻感得分高于血糖达标患者(均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水平与抑郁、FPG、HbAlc呈正相关关系(均P<0.01)。这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血糖控制情况。2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的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家属、朋友的区别对待、疏远和不理解,如单独制作糖尿病餐、或因血糖控制不佳而受到家属责怪、或是因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加重家庭经济负担等,患者会因为疾病给家人带来困扰而感到自责、羞愧,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而这种负性情绪又会进一步加重患者心理压力,形成内化病耻感。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与血糖达标者相比,血糖不达标者抑郁状态的占比较高(P<0.01);抑郁与FPG、HbAlc呈正相关(均P<0.01)。有研究显示,20%~4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抑郁[14],合并抑郁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15-16],本研究结果与之相一致。负性情绪可通过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影响其血糖控制[17],血糖控制不佳又进一步加重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抑郁和血糖控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4 小结

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其病耻感与抑郁和血糖控制呈正相关。医护人员应关注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耻感状态,对其病耻感水平进行有效评估,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以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改善血糖情况。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家庭、组织、社区、媒体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正确认知,消除人们对糖尿病相关的刻板印象,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病耻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血糖控制情况,从而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本研究不足之处是:①研究范围局限于1所三甲医院;②未分析城市与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水平是否存在差异。此外,还需进一步探索有效干预措施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病耻感。

猜你喜欢

病耻条目量表
老年病患者应摆脱病耻感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糖尿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病患者应摆脱病耻感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