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部位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020-07-17朱学清

安徽医专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腓骨二聚体血栓

朱学清

骨折是常见的骨科疾病,是患者的骨结构断裂的表现。骨折对于患者的凝血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并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患者若未引起重视,及时治疗,则可能演变为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D-二聚体是由纤维蛋白发生降解反应所得到的最简单的降解产物。体内若存在高凝状态,或继发性的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则D-二聚体水平升高[2]。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部位骨折患者,其D-二聚体水平所具有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272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行影像学检查,并医师诊断,确诊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骨折。②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无血栓史,无血液病。③患者无干扰本次研究的其他疾病。入组对象及其家属均知情研究,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书。在所选的272例患者中,男性133例,女性139例;年龄20~94岁,平均年龄(58.93±11.3)岁;上肢骨骨折52例,脊柱骨折27例,足骨骨折34例,股骨骨折84例,胫腓骨骨折63例,多发伤骨折12例。以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D-二聚体水平检测方法 患者入院48 h内,指导患者在清晨处于空腹状态时进行检测;为患者抽取2 mL静脉血,并转移至枸橼酸钠真空抗凝管内;将所取的血样振荡8次,以达到混匀的效果;振荡后,将血样放入离心机、转速3000 r/min,离心10 min;以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使用全自动血凝仪(赛科希德SF-8100)内,试剂盒为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将不同部位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骨折部位D-二聚体水平表现比较 脊柱骨折患者、上肢骨骨折患者及足骨骨折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最低;胫腓骨骨折患者及股骨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稍高一些;D-二聚体水平最高则表现在多发伤骨折患者的血液中;在不同骨折部位的患者中,其D-二聚体水平高低不同(P<0.05),见表1。

表1 不同骨折部位D-二聚体水平表现比较(x±s)

2.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D-二聚体关系 患者中共有3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其D-二聚体水平高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未形成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D-二聚体关系(x±s)

3 讨 论

骨折常见于幼儿与老人,多为某一部位产生了骨折,少数患者产生两个及两个以上部位的骨折,即多发性骨折[3]。骨折通常由于患者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从而致使某一部位骨折,如车祸;或通过杠杆、扭转作用或传导使较远部位产生骨折,如高处跌落[4]。积累性的劳损亦有可能致使患者骨折,患者某一部位长时间受到机械运动,即长期且反复的直接或间接损伤,从而导致骨折,临床上又称为疲劳骨折[5]。如长时间行走,对于跖骨与腓骨具有较强烈的机械运动作用,第2、3跖骨与腓骨下1/3骨干易导致骨折。骨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即骨折部位畸形,患者骨折情况严重,则有可能引起软组织损伤,或并发内脏的损伤,继而导致患者休克。骨折后,患者的内膜下组织则暴露,血管内膜可能进一步受到损伤,血小板的黏附作用就此开始。患者在骨折后开始卧床,其静脉回流速度变缓,需使患者的凝血系统受到激活,并使得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体内的纤维蛋白溶解加剧,进而纤溶酶的形成,使得纤维蛋白的降解性增强。

D-二聚体作为最简单的纤维蛋白降解物,它对于体内的高凝状态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具有很好的表达意义。临床上常用D-二聚体水平对于部分疾病进行诊断,如血栓性疾病。D-二聚体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其在体内的半衰期约8 h,经肾脏进行排泄。临床上D-二聚体的检测操作较为简单,且成本不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结果,故作为本次研究筛查骨折患者其是否具有血栓性疾病的标准。有研究表明,血栓的形成,导致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形成D-二聚体,但是血栓形成过程中并不会直接形成血栓,这其中存在许多能够溶解血栓的条件[6]。而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因多发性骨折的患者,其血液中D-二聚体水平较其他患者而言最高,股骨骨折患者与胫腓骨骨折患者次之,而上肢骨骨折患者、足骨骨折患者以及脊柱骨折患者,他们的D-二聚体检测水平相对较低(P<0.05)。表明D-二聚体水平的高低,可较好反应患者的骨折产生部位及损伤程度,三者具有密切关系。通常患者下肢部位具有较为丰富的血管结构,一旦出血下肢长骨骨折的情况时,其骨结构受到破坏,对于下肢的血管壁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而患者髓腔内容物流至血液中,就可使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开启,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就此升高。本次研究中,37例患者形成了下肢深静脉血栓,与D-二聚体水平具有关联意义。

总之,骨折患者D-二聚体水平表达具有临床参考价值,可帮助判断骨折部位及损伤程度,并对于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否形成,亦具有临床意义。故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处于上升阶段时,应注意是否形成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此进行针对性检查,以减少其带来的肺栓塞,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腓骨二聚体血栓
高频超声诊断急性踝内翻腓骨肌腱脱位的临床价值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崴脚千万莫忽视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腓骨肌腱损伤诊疗进展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