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7-17后梦媛

安徽医专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因性肺癌化疗

后梦媛

肺癌为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1]。化疗为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能有效杀灭癌细胞,但也会损伤机体正常免疫功能,抑制骨髓造血,损害神经功能,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脱发、免疫功能下降、失眠等不良反应[2]。加之化疗周期长、费用高,患者心理负担大,易出现主观疲劳感,即为癌因性疲乏[3]。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可改善患者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4]。本文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尾数的单双数,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59~73岁,平均年龄(63.15±4.37)岁。病程0.8~3年,平均(1.62±0.79)年。疾病分型:腺癌31例、鳞癌33例、小细胞癌16例。肿瘤分期:Ⅲ期38例,Ⅳ期42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①纳入标准:经肺部CT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符合肺癌诊断标准[5];自愿接受放疗;临床资料完整,可参与研究;均知情同意。②排除标准:合并精神异常或认知障碍者;合并其他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合并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患者放疗期间接受常规换药,监测生命体征、常规生活干预、协助饮食、常规体位护理,病房定时消毒灯常规护理。

1.2.2 综合组 患者放疗期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

1.2.2.1 认知护理 通过一对一讲解、集体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告知肺癌致病机制、治疗手段、放化疗作用、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使患者了解肺癌是可控制的,化疗后出现的脱发、失眠、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并非持续性的,化疗结束不良反应即可消失,提高配合医生的积极性,调整不良心态。

1.2.2.2 心理护理 癌因性疲乏为患者主观感觉,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状态,缓解病情。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以热情、亲切、耐心的态度为患者换药、检查,给患者营造积极阳光的生活氛围。同时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引导患者主动诉说烦恼,通过为患者讲解肺癌治疗相关知识,讲解既往成功治疗案例等,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心态。

1.2.2.3 化疗干预 ①穿刺点护理:严格按照穿刺操作规范实施穿刺,选择粗大、有弹性的穿刺静脉,穿刺完成后,滴注化疗药物前先使用少量生理盐水滴注,减少穿刺点刺激。滴注过程中密切观察穿刺点状态,了解患者有无异常反应。穿刺拔针后应先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5~10 min止血。②呕吐护理:化疗开始前24 h,口服甲氧氯普胺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0782),连用5 d。化疗过程给予患者薄荷糖片含服,或于鼻端放置柠檬片或橘皮,去除异味。③骨髓抑制护理:化疗结束后,间隔1~2 d检查血象指标,显示粒细胞明显减少,低于3.5×109/L者,立即给予头孢吡肟、粒细胞刺激因子缓解骨髓抑制。④口腔护理:于化疗前24 h及化疗后1~5 d静脉滴注维生素B6。⑤脱发护理:明确告知患者脱发为化疗常见的副作用,待化疗结束后即可化解。可为患者准备帽子、假发套等,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同时尊重患者隐私,不私下议论患者。

1.2.2.4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增强患者之间交流。告知患者家属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鼓励患者亲友多来院探望患者,为患者讲解近期在身边发生的趣事,提高患者对生活的向往。

1.2.2.5 放松训练 指导患者开展全身放松练习,指导患者自主按摩四肢、头部,家属协助按摩背部、腹部、脚部等,放松过程中可播放轻柔舒缓音乐,配合与患者聊天,分散其注意力,促使患者全身放松。

1.3 评价指标

1.3.1 癌因性疲乏 使用Piper疲乏量表(PFS)从情感、认知、行为、躯体4个维度共20条目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状态,每个维度0~10分,0表示没有,1~3分表示轻度,4~6分表示中度,7~10分表示重度。分别于患者首次放疗治疗前,护理干预完成后进行评分统计。

1.3.2 生活质量 使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LQ-52)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分别于患者首次放疗治疗前,护理干预完成后进行评分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使用K-S检验确定变量的分布类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间及组内均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PF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情感、认知、行为、躯体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所下降(P<0.05),综合组患者干预后的情感、认知、行为、躯体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PFS评分比较(x±s,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QLQ-52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QLQ-52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明显增加(P<0.05),综合组患者干预后的QLQ-52评分较常规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QLQ-52评分比较(x±s,分)

3 讨 论

中晚期肺癌疾病进展快,需长期接受放化疗。化疗可杀灭癌细胞,但也会损伤正常细胞,降低机体免疫力,使患者出现脱发、失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增强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不利于患者的治疗。资料显示,癌因性疲乏程度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低。对肺癌放疗患者实施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手段,旨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缓解癌因性疲乏程度,改善预后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6]。综合护理干预可从心理、生理、化疗不良反应、社会支持等多角度入手,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强、有效性高的干预措施,对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舒适度,增强患者放疗依从性效果显著[7]。

癌因性疲乏是癌症治疗过程中发生率较高的不良事件,可对患者治疗造成严重影响[8]。因此,实施针对性干预手段,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状态,提升患者治疗积极性对癌症患者意义重大。在本次研究中,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综合组患者干预后的情感、认知、行为、躯体评分较常规组低。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情感、认知、行为及躯体状态,使患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治疗配合度,促进康复。癌症预后效果与患者心理状态关系密切,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度,优化治疗效果。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实施全方面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因化疗出现的不适反应,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优化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综合组患者干预后的QLQ-52评分较常规组高。进一步证实综合护理干预对提升患者舒适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因性肺癌化疗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心理支持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跟踪导练(二)(3)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