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2020-07-17宋欣媛陈银花

安徽医专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程序化体位视网膜

宋欣媛 陈银花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层上皮层发生分离,视网膜无法正常感知外界光刺激作用引发视力下降的病理现象,大多数患者会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眼前黑影、视野改变等[1]。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其病因复杂,严重损害患者的视力健康[2]。临床上视网膜脱离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因此正确实施护理干预则显得尤为重要。程序化护理是近年来护理领域中所倡导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理念是以护理流程管理为核心,以制定规范化的护理程序为前提,在制定护理流程表、明确护理目标、制定护理计划的基础上实施护理措施,对提高临床护理的针对性及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3]。本研究将程序化护理应用于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护理管理中,以提高患者的患者遵医行为、住院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于我科并采取手术治疗的11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年龄17~81岁,均为单眼发病且未完全失明。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视网膜脱离的诊断标准。②无相关手术禁忌症。③神志清楚,可以配合做问卷调查[4]。

1.3 方法 两组患者应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取医院常规护理,包括入院指导,协助术前检查,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出院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医院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采取程序化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如下:

1.3.1 评估 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一般资料、文化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知情况等。

1.3.2 计划 由护理团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对潜在的健康问题及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估,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制定完整详细的护理计划。护理计划制定后,争取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将改进和解决的个体化细节列出,以确保护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1.3.3 实施 护理人员按照预定计划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1.3.3.1 术前 ①患者进行系统地全身及专科检查,充分散瞳,详细查明视网膜脱离区域,并确保患者无相关手术禁忌症。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做好生活及安全护理。②告知患者注意防寒保暖,选择富含蛋白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③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其清楚认识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介绍手术成功案例,积极鼓励安慰患者,增加其手术治疗的信心。④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解除焦虑恐惧心理,使其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和体贴。

1.3.3.2 术日 患者沐浴更衣,测量生命体征,冲洗泪道及结膜囊,向患者解释术前各项准备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术中配合事项,减轻患者的担忧,放松心情。

1.3.3.3 术后 ①根据手术方式指导患者取治疗体位,讲明严格遵守卧位的重要性。②避免情绪激动,避免突然翻身坐起、用力咳嗽打喷嚏、揉眼等行为。③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眼痛眼胀、恶心呕吐等反应,观察术眼有渗血渗液及分泌物的颜色性状,耐心听取患者主诉,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④教会患者点眼药水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注意用眼卫生,教会患者正确的洗脸方法。⑤护士密切关注患者眼部及全身状况,监督患者的体位饮食等执行情况。⑥对于术眼包扎行动不便的患者予以指导帮助,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发生。

1.3.3.4 出院 ①术后1周眼部无特殊,经主管医生检查视网膜贴合良好予以出院。嘱咐患者严格执行治疗体位,按时滴眼药水,注意用眼卫生,门诊定期复查。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防止眼外伤。必要时可提供眼科自制视网膜健康处方。②如出现眼痛眼胀、眼前黑影,视物变形等,应及时来院就诊。③出院后2周电话回访,了解疾病现状,包括患者坚持治疗体位、滴眼药水及复查情况。

1.4 评价指标 自制眼科遵医行为调查表和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在患者入院第1天、术后第1天、出院后2周进行测评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按时滴眼药水、正确体位、眼部卫生、出院后复查情况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 论

视网膜脱离的致病因素与高度近视、眼外伤等有关,极易导致永久性的视力损害。临床上多使用手术封闭裂孔促进视网膜功能复位,但因该病发病突然、视力下降迅速,严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导致不能配合治疗护理,无法取得预期疗效,因此在临床中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则显得至关重要[5]。

程序化护理可以深入患者护理需求,分析评估后合理规划护理内容及护理目标,最后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生理心理护理、环境护理、治疗护理等,可以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程序化护理实施过程中可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灵活调整,对于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预见性措施,针对性地解决不同患者的护理问题,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程序性护理模式在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护理应用中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稳定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用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程序化体位视网膜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如何防治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
程序化操作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
2型糖尿病脑灌注及糖尿病视网膜氧张量的相关性
基于Houdini的VEX程序化建模高效搭建数字孪生虚拟工厂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