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现状、障碍与任务

2020-07-16林志红

长江技术经济 2020年2期
关键词:自主创新创新驱动协同创新

摘 要:总结湖南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基础和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湖南建设创新型省份的主要障碍,并结合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的主要目标,提出了湖南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任务。

关键词:创新型省份;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创新驱动

中图法分类号:F124.3                文獻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20.0211

湖南作为中部地区的科教大省、人口大省,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创新资源,是推动湖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自2018年10月获批建设“创新型省份”以来,湖南着力打造产业集群水平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综合实力突出的创新型省份,这是顺应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用好湖南人才资源、挖掘湖南创新潜能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中部崛起、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 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为贯彻党的战略部署,科技部计划到2020年建设一批创新型省份。湖南省委、省政府积极争创,于2018年10月成为全国第10个获批建设的“创新型省份”。围绕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使命,湖南省委、省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改革创新制度、培育创新文化、优化创新体系,为深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1 坚持自主创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创新成果是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湖南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明显成效,突出体现在国家科学技术奖“量质齐升”:在2018年全国28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湖南共有27个项目获奖,其中由湖南省主持的奖项达18项,更有4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所获奖项涉及轨道交通、现代农业、资源环保、人类健康、能源电气以及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其次是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再创新高、广域电磁勘探技术和“鲲龙500”采矿机器人支持深海和深地探测、全球首列时速160km商用磁浮列车下线等重大创新成果频出;此外,近年来科技论文成果、专利申请、专利授权数量显著增长,表明湖南省区域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1.2 增加研发投入,积极培育创新主体

技术创新离不开资金支持,“研发投入”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硬指标”。近年来,湖南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对科技研发的资金支持。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18年,湖南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1.81%。尽管与“研发强度达到2.5%”的考核指标仍存在较大差距,但湖南已初步建立了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未来还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特别是《湖南省支持企业研发财政奖补办法》的出台,向市场传递了支持和鼓励创新的明确信号,带动了更多的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科技研发领域,缓解科技创新的资金瓶颈约束。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湖南还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实施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行动》,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已经突破55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对全省GDP的贡献率接近25%。

1.3 汇聚创新资源,着力构建创新合力

创新型省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战略工程,不仅需要改善基础设施等“硬件”,也需要改革制度体系等“软件”。同时,还需要汇聚各方资源、构建创新合力,目前已初具成效。特别是平台建设大步推进,湖南已建成20个国家级开发区、18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初步形成了层次高、领域广、能力强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同时,科技队伍建设也卓有成效,已有82名院士、1 300余名外籍专家、超过180万人的科技工作者汇聚三湘大地,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了重要人才保障。

2 湖南建设创新型省份的主要障碍

随着社会各界对创新认识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获批建设“创新型省份”以来,湖南对创新愈加重视,创新型省份建设快速推进,并初显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障碍,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科技管理体制亟待完善

科技管理是通过对管理科学的运用,实现对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管理行为。科技管理体制是规范科技创新行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是解放发展科技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湖南科技管理体制日趋完善,但仍然存在科技创新计划定位不清晰、项目形成不够科学、专业服务不够健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亟需加强,以及科技项目多头管理、项目小而分散、经费管理僵化等问题,难以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潜能及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

2.2 研发资金瓶颈约束突出

科技创新行为本身需要资金支持,科研工作者也需要资金体现创新价值。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满足科研创新资金的刚性需求,是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根本保障。作为中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现阶段公共财政的科研投资能力有限,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来带动金融机构、企业组织、社会力量的研发投入,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缓解科技研发的资金瓶颈约束。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讲,出于风险考虑,针对高风险的创新行为,银行出于风险考虑而“惜贷”,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之间的结合也不够紧密。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一些企业受条件限制,研发能力和意愿不强。特别是近几年宏观经济形势不佳,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很多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有心无力”。

2.3 人才引育和评价机制亟待优化

“创新型省份”的建设最终要靠“创新型人才”去实现。近年来,为满足科技创新对人才的需求,湖南持续加大人才引育的财政支持力度。但作为经济和开放程度相对落后的中部省份,公共财政支持创新人才引育的能力仍然有限,特别是缺乏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系统的培育机制和政策吸引。其次,从人才评价任用机制来看,高校、科研院所对科研人员的职称评聘、绩效评价中,主要以论文发表、课题立项为依据,较少考虑技术转让、成果转化等实际贡献,导致一些科研人员忽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产生了“唯论文而研究、唯课题而研究”的现象,结果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论文发表、课题立项的数量颇丰,但真正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实用价值的成果很少。

2.4 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

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是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效率的关键所在,更是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由于产学研的条块分割,“三大系统”在科技投入、资金管理、人才配置等诸多问题上难以有效协调。同时,在科技成果鉴定过程中,也较少考虑研究成果是否运用于生产实践、是否产生良好经濟效益等,这是造成科研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的重要根源。加上无形资产定价机制不健全、技术交易市场不成熟,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滞后,导致科研成果转化渠道并不十分畅通。

3 湖南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任务

湖南建设创新型省份的主要目标是要形成“创新条件完善、创新环境优良、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平台健全、创新主体活跃、创新体系运行高效、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创新产业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根据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关键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3.1  “创新型省份”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统筹布局

进入新经济时代,湖南要实现“资源驱动”向“知识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换,必须依靠持续创新和技术进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特别要加大公共研发投入强度,加快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强化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特别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积极培育领军企业创新模范,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关键要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以此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形成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实现制造强省的宏伟目标。

3.2  “创新型省份”建设与“区域一体化”协同推进

作为湖南经济的核心增长极,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是全国城市群建设的先行者。协同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与区域一体化,要求按照“长株潭引领、南北融入、东西互补、多点支撑、板块联动”的原则,加快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区建设进程;充分发挥长株潭自主创新核心增长极的作用,通过长株潭城市群的创新引领,带动“泛长株潭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推进环洞庭湖区的创新发展,提升湘西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才能形成“南北融入、东西互补”的区域协同创新格局。

3.3  “创新型省份”建设与“三大攻坚战”良性互动

要创新金融体制,构建支持区域创新、技术创新的金融体系,特别要引导现代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切实提升金融对创新体系的支持力度;要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强化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及其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形成公共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科技创新联动机制;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建立健全环保监测机制和空气质量监控机制,实现从末端治理向预防为主、全过程综合防控的根本性转变,特别要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智慧信息平台为支撑的生态产业体系。

3.4  “创新型省份”建设与“创新型国家”战略融合

“创新型省份”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应“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而提出的,两者的目标和任务是一致的。实现两者的战略融合,首先要发挥好长株潭城市群的创新引领作用,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龙头,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湖南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领头羊”。其次要着力打造“两山两带”创新高地,即“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湘江西岸创新带”和“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湘江东岸创意带”,依托“一江两岸”空间布局,实现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双轮驱动”。再次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国家技术研发中心等为依托,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引导形成资源集聚、人才集聚、产业集聚的区域创新高地。

3.5  “创新型省份”建设与“发展软实力”无缝对接

建设创新型省份,不仅需要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更需要构建良好的软件环境,培育区域创新发展的软实力。要构建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常态化工作机制,特别要转变地方政府的职能,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时代的服务境界。要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主要是在传承“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的基础上,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要服务开放崛起,特别要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既鼓励区域内“产学研”合作,也要鼓励跨省区、跨国界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提升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速度和效率。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特别是深入推进“芙蓉人才行动计划”,构建柔性灵活的人才任用机制、激励机制,以此助推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商丽媛,等.巴斯德象限视角下的创新型省份建设[J]. 中国科技论坛,2019(10).

[2]郭鹰.加快建设大科学装置,提速创新型省份建设[J]. 浙江经济,2019(6).

[3]李红兵,任媛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安徽实践[J]. 安徽科技,2018(12).

[4]夏宝龙.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J]. 政策瞭望,2018(8).

[5]李国英.凝聚创新发展合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J]. 中国科技奖励,2018(5).

The Current Situation,Obstacles and Tasks for Hunan

to Build an Innovative Province

Lin Zhihong

(Hu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hangsha,410003,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foundation and main achievements of Hunan's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provinces,analyzes the main obstacles of Hunan's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provinces,and combines the main goals of Hunan's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provinces,putting forward the strategic task of Hunan's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provinces.

Keywords:innovative provinces;independent innovation;collaborative innovation;innovation-driven;

收稿日期:2020-02-27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院2019年度智库研究专项课题《〈中国制造〉背景下湖南创新效率测评及改进研究》中期成果,编号:19ZHC22

作者简介:林志红,女,主要从事科研管理工作。E-mail:25026750@qq.com

猜你喜欢

自主创新创新驱动协同创新
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