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畲乡扶贫记

2020-07-16伍岳

老区建设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养鸭畲族

逶迤的南岭山脉静默绵延,粼粼的赤水溪河潺潺流淌,蜿蜒的盘山道路银龙旋舞,此地是江西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乡--南康区赤土畲族乡,盘瓠传说和祖先崇拜形成了畲族最原始、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民族宗教的神灵。全乡境内,东部为丘陵,赤土河两岸有较大的河谷平地,构成了“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自然环境。境内多矿产资源,主要以金、钨、铜、锡、钴矿为主。赤土畲族乡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乡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莲塘村位于赤土畲族乡西南部,当地村民们静静蛰伏于南岭山脉的皱褶里,群翠掩映,岑寂至深,守着农耕时代的一小方田土,向云卷云舒中凝神,时光很旧,旧得仿佛连上个世纪的光阴都还在此处沉睡,与世无争。

沿康赤路,从圩镇一路向西,到旗山村地界时,分出一道向南的岔路,行不多远,就能到莲塘村,莲塘是个大村,地域面积辽阔,我们驱车前往莲塘村李道林家,远处有低飞的白鹭落向田埂,新雨初停,远山黛绿,雾气缭绕,犹如走进一幅水墨画中。村组名叫横岗组,散点着几十户人家,大部分已经无人居住,外出的人们,对于故乡的记忆,同老屋剥落的土墙一样,逐渐泛黄。

我们走进李道林家自建的红砖房,从一杯浓茶中打开了他的经历,他是横岗组组长,自己患鼻咽癌,妻子曾云患有糖尿病。七十多岁的老母亲患有高血压、陈旧性脑梗死,女儿李雨欣在莲塘小学就读。2015年初,村里根据他家实际情况,经过程序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李道林命运多舛,在家乡和土地打了四十多年交道,和村里其他人一样,经历过旱涝、虫灾、风雪。所不同的是,他要在抵抗病魔的同时,用自己的双手支撑起这个飘摇的家庭。他身病心不病,一种逆天改命的信念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精准扶贫的春潮,使他看到了希望。驻村工作队来了,第一书记、帮扶干部来了,扶贫政策在他家落地生根,发芽开花。2015年,他通过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和免息贷款的5万元,迈出了脱贫致富的第一步。通过租赁他人土地,共种植蔬菜3亩多,养鸭1000多羽,白天放养,晚上入棚,付出的汗水有了回报,好的品质打开了销路,当年产业年收入达到了1万余元。第二年,村里给他妻子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担任村保洁员,并且顺利地脱了贫。脱贫不脱政策,2017年,李道林继续扩大种养规模,种植蔬菜4亩多,养鸭4000多羽,家庭产业收入超过4万元。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他又申请农业专项奖补3万元,用于搭建钢架蔬菜大棚。小孩读书有补贴,自家安装了光伏发电,母亲办理了慢性病证,夫妻两人的病,有大病医疗补偿,住院费用通过“四道保障线”,报销比例达到了90%以上,还办理了农村低保……说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就看见了他眼里充满了对于未来生活的希望。

来到他家的养鸭场,李道林告诉我们,年前,进了一批鸭苗,有2000多羽,花了五六万。之前那一批,眼看到了出栏的时候,结果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并且疫情迅速蔓延全国。当时,他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半截,一时间餐厅关门,各家各户连门都不敢出,更不用提卖鸭子的事。这么多鸭子,多养一天,光饲料的开支,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说到这里,我们还能看到他皱起的眉头,接着他继续告诉我们,后来,这里的疫情得到控制,第一书记兰华红和村书记钟剑来到我家告诉我,政府会通过消费扶贫帮助养殖户解决销售问题,让我放心。乡党委书记蓝永清还带头来我这里,自掏腰包购买了鸭子。同时,政府还通过微信等方式帮我做宣传,扩大销路,把我的损失降到最低。政府帮我渡过了难关,使我心里暖,前几天,我又进了一批鹅苗,有500羽。村书记钟剑告诉我,李道林不光高质量脱贫,还成为了村里脱贫致富的典范。

我们从横岗組出来,夕阳的余晖勾勒出远山的轮廓,小溪河里的水声异常清脆,一路上,我在想,精准扶贫改变的何止是贫困户呢?稳步壮大的村级集体经济,硬化的通组路、通户路,被太阳能路灯点亮的乡村,雨后春笋般的产业基地,逐渐复耕的水田,整洁的农家院落,新设的村级养老食堂,普及的农家书屋等等,告诉我们昔日的村庄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啊,这片土地,我们无数扶贫干部流下的汗水浇灌过,留下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情感。我们播下的种子,正在开出娇艳的花,结出丰硕的果,乡村迎来了新的春天。

作者简介:伍岳,赣州市南康区赤土畲族乡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朱晨光

猜你喜欢

养鸭畲族
畲族颂
周三根:养鸭走上脱贫致富路
大山里的音乐
浅析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畲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
巧得妙方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永修贫困户养鸭铺就脱贫梦
养鸭生产中新发疫病的防治
全州县稻鸭共生生态模式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