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凡不平庸的引路人

2020-07-16石英萍曹开成

老区建设 2020年11期
关键词:贫困户工作

石英萍 曹开成

脱贫攻坚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都昌县西源乡共有7763户29244人农业人口,脱贫攻坚工作业务知识涵盖教育、医疗、农业生产、土木工程、就业、民政、金融、民主评议等等,特别是上级部门要求严、群众期望高,不少同志望而生畏、不敢涉足。朱任华自2016年6月考选调任西源乡党委副书记后,主动承担这项工作,引领大家苦干巧干,取得了预期成效,为都昌县顺利摘帽作出了应有贡献。

通盘考虑  统筹得当

扶贫工作任务艰巨,朱任华坚持用全局的思维和理念统筹工作安排,以最高标准、最硬措施、最严要求、最实作风全方位推动。一是事必躬亲周到。4年来,他几乎放弃休息,朝着全民小康生活目标统筹兼顾、风雨兼程,格外留意疑难问题,重点关注社情民意。有时为查清一处漏项,彻夜加班至问题弄清;有时为了给贫困对象一个满意答复,顾不上吃一口热饭。乡干部都说,全乡592户2118人贫困户能脱贫,4个“十三五”贫困村顺利能退出,与朱任华的勤劳是分不开的。二是提前谋划周密,“以一当十”。西源乡扶贫工作仅他一人主管,配有一名副乡长协管,协管同志还主管民政、残联、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只能偶尔搭把手。“十大工程”方面仅就业扶贫由人大主席负责,其它所有工作都得他干。针对乡里人手不够的情况,朱任华没有任何怨言,着力从早谋划、细安排入手,从未将工作落下。初到扶贫站时,很多同志很不适应他安排工作的方法,总感觉他在杞人忧天、没事找事,后来慢慢发现很多事情是朱任华有“先见之明”,总能根据往年惯例提前把工作干好了。西源扶贫站3名干事,仅日常收发报表都够忙,还要指导13个村3个乡直单位、对接县16个部门,在他的带领下各项工作总能干得井井有条。朱任华经常念叨,没有“以一当十”闯劲,别想在扶贫日常事务中爬出来,更别想做出什么成绩。事实真是这样,西源乡592户近10万条的信息输机和每月3至4次信息更新、逻辑错误修改,4年来只有3次请了4 位同事帮忙,其它都是扶贫工作站独立完成,这需要每次输机都得提前一周开始行动,且每天坚持至少干到凌晨左右,否则无论如何都完成不了任务。三是资源整合周全,事半功倍。朱任华主动同信用社对接,为所有贫困户打印“一卡通”信息,规避了贫困户自行刷卡再复印的繁琐重复工作,收入核算效率从以前3个月缩至7天。他还及时同教育、卫健、民政等部门联系,将政策落实信息反馈至村,使“清零达标”“解剖麻雀”问题整改有的放矢。

业务精通  指挥得当

凭着“干一行、钻一行”的韧劲,原本从事纪检工作的朱任华,蜕变为扶贫业务能手。一是工作创新多。为抓好精准识别,针对各村反馈的各种特殊情况,他不怕吃苦不怕累,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入户走访或座谈,详细了解该户农户的实际情况,总结提炼了“一看房、二看被服和米缸、三看是否有读书郎、四看是否有人卧上床的防整户漏评”的顺口溜。通过加强与户政、民政等信息的比对,查清贫困户家庭成员结构异常及其原因防止户内漏人,自创办法解决了2013年建档时政策把握不准带来的漏评难题,系好了扶贫工作第一粒纽扣。二是经验总结勤。朱任华的钻劲还表现在不断提炼总结、由表及里、触类旁通,形成经验在媒体杂志上发表,他每年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稿件20余篇。三是不足自己明。好学同时不回避问题,针对乡村确实没有工程建设方面验收资质人员的实际情况,聘请都昌县二建公司验收村庄整治项目,请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把好资金安全关。

善作善成  方法得当

工作中,朱任华把诚实守信作为做人标准,把立说立行作为干事标准,把忠诚党和人民作为立志标准,注重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以诚相待,用商量的语言和方式交流交心,以恒心、真心、耐心感召身边人及群众,凝聚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促使每项工作干的好、成的早。一是抓好“两业”,守住生命线。增收是扶贫工作的生命线,产业和就业是增收之双轮,不能让贫困户增收,脱贫攻坚犹如无源之水。4年来,带领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464个,其中发展蓖麻5000亩、油茶780亩、覆盆子120亩、大棚蔬菜30亩、红薯350亩,建立合作社10个,推行“一领办三参与”模式,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带动贫困户103户402人脱贫。举办产业扶贫种养技术实用培训11场126人次,63人参加月嫂培训,134人次享受“雨露计划”补助,发放小额贷款5户15万元。建成12座50KW、1座700KW光伏电站,已发电283.52万度,购岗371人次,补助189人次,向贫困户发放奖补资金112.80万元,每年有序输出劳力520余人,为532人发放交通补贴242200元,对不能外出的贫困户每年有针对性地落实公益专岗及光伏购岗250余人,保证贫困对象有事做、有钱赚、有收入来源,增收渠道越来越宽。二是坚守原则,拉起警戒线。因少数村干部及群众法纪意识淡薄,想利用扶贫谋不正当利益。为此,朱任华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每个项目必到必听群众呼声,踢过模板、撕过验收单、铲除过不符合规划的水泥硬化路面,不怕得罪人,筑起一道扶贫资金安全墙。经他验收后没有一个工程质量出问题,没有一分钱资金被追缴,四年来投资2578.08万元262个村庄整治项目,全部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维护了乡村干部的清廉形象。现在,大家都知道,只要项目合格他一定主动签字催报,存在疑虑的坚决不批,极少数个体老板与他有争执,都是因为他拒绝了“歪主意。”出臺《扶贫专干管理办法》,严格奖惩,实行一周一通报、一月一考核,考核成绩与村评先、村专干奖励工资挂钩,公开奖优罚劣,形成赶学比超的氛围。三是和谐共为,串好连接线。针对扶贫工作中涉及其他主管同志的管辖领域,朱任华坚持理好头绪、主动寻求支持,不分份内份外,到位不越位、补位不缺位。对工作中难免偶尔出现一些小错误,朱任华从不把责任推向别人,还经常开导身边同事“党有容错机制,白的黑不了,只要好好干事,麻烦不会上门”,对认真干事、勇于担当的同志,朱任华也极有包容心和爱心。在脱贫攻坚推进工作中,由于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不平衡,也有少数人无端指责其指导不力,他一笑了之,从不记恨,一旦工作滞后,他照样主动到该村耐心指导。为提高乡村干部的写作能力,朱任华自掏腰包奖励扶贫工作汇报写的好的同志。在同事中他极有吸引力,遇到工作难题大家特别喜欢找他帮忙,问题也总能迎刃而解。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朱任华,一个普普通通的扶贫干部,没有超人的智慧,但有不甘平庸的钻劲,他心系群众的情怀、兢兢业业地实干、不求回报地奉献,在平凡的扶贫岗位上书写自己的人生、实现自身的价值。

作者简介:石英萍、曹开成,都昌县西源乡扶贫专干。

■责任编辑:邵猷芬

猜你喜欢

贫困户工作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不工作,爽飞了?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选工作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