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基建,来了

2020-07-16李瑶

党员文摘 2020年7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驱动传统

李瑶

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新基建绝非一蹴而就,也非政府一己之力可以完成,需要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持续推进,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积蓄新能量。

在传统观点中,基础设施主要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条件。

过去数十年里,基础设施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提升生产效率、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模式的不断进化升级,原有基础设施开始难以满足社会高效运作的需求,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时,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新基建首次出现在中央层面的会议中。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那么,新基建相比传统基建到底“新”在何处?有什么重要价值?怎么推?

何为新基建

在国家发改委明确新基建范围之前,社会上流行的是“七大领域说”,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对此,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终于给出了权威说法。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国家发改委还特别指出,伴随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将持续跟踪研究。

相比传统基建,科技创新驱动、数字化、信息网络这三个要素是所有关于新基建认知中的最大公约数,也是中国下一步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

新基建正当时

经过连续多年大规模投资,传统基建领域的存量基数很高,但能效减弱,以数字型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却处在起步阶段,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一端连接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端连接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新基建不仅有利于对>中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更能寻找到新的增长点,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如果说疫情是发力新基建的直接动因,广阔市场空间是新基建发展的条件,那么,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则是新基建时代到来的深层次推手。

“每一次产业技术的兴起都会伴随着新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带来传统利益格局、产业体系、制度文化的重构。”商汤科技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秘书长吴坤认为,当前中国传统的人口数量红利日渐减少,亟须寻找新的出路,而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创新探索将有望促成新一轮发展红利。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也提到,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将经历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四个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不同的竞争优势。

兴业证券在整理中国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后指出,1981-2017年间,我国主要是由地产开发、传统基建为代表的投资驱动发展。在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必将踏上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转型之路。

新设施新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站在历史发展的节点上,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同样被寄予厚望。作为传统基建的升级版本,新基建到底新在哪?

“新基建和传统基建一个最大的区别是广泛应用了新技术,满足了经济发展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高翔说。

“传统基建过程中基本是各级政府主导,全国全面铺开建设,但新基建并不会在全国各地普遍开花,而是会在某些地区形成聚集,需要因地制宜。”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行业拓展部营销总监何训说。

“与传统基建最大的不同还体现在时空上的变化,不只是设施所在当地一家受益”,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王健认为,这是地方政府在推动新基建时必须想清楚的问题。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新基建产业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经济动能正在向后一阶段转换,新基建能够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要求,能更好地支持创新、绿色环保和消费升級,在补短板的同时,为新引擎助力。这是新时代对新基建的本质要求,也是新基建与传统基建最本质的不同。

实际上,无论是新技术、新需求、新形态、新格局,还是新生态、新主体、新模式,新基建都是贯彻了当前我国新发展理念,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新产物。

从这个角度出发,要理解新基建的“新”,不能只看短期内能拉动多少经济增长,更要看到新基建契合了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浪潮这个“新”机遇。

建设绝非一蹴而就

中国是人口大国、制造大国、互联网大国,新型基础设施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加快新基建无疑是实现助推国力向强转变的加速器。

但历史经验也表明,推动新基建肯定会在认识、实践等方面遇到一系列新的课题甚至挑战。

比如,有专家就提出,要兼顾新基建的普惠性和差异性。一方面,新基建要避免出现数字鸿沟,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地区、群体上的不平衡。另一方面,在初步建设阶段,要明确各地优劣势,做好统筹规划。

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表示,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仍在培育之中,短时间内,新型基础设施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属于正常,不能因此放慢建设步伐,但同时也要防止新基建因市场需求不足,导致资源过度闲置。

城市是我国产业、技术、资本的首要聚集地,也是新基建的主要承载体。具体到各地方政府执行中,要立足市场需求和发展实际进行合理、周密的规划,在同步提升软硬件环境布局的同时,需根据财力和债务承受情况有序推进,避免“一窝蜂”“一阵风”,防止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和风险隐患,进而拖累城市本身发展。

总之,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新基建绝非一蹴而就,也非政府一己之力可以完成,需要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持续推进,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积蓄新能量。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驱动传统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