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本科院校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重构

2020-07-14孟丽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衡水新工科精益

孟丽

摘   要:“新工科”背景下要求地方本科高校主动满足地方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具有较强行业知识背景、工程实践能力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智能物流对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重构,其人才培养就需要考虑智能物流行业需求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培养的模式创新。

关键词:新工科  地方本科  物流工程  人才培养

2018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被称为“新时代高教40条”,确立了未来5年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阶段性目标和到2035年的总体目标,推出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全面推进新工科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1]。自此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其中,《“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精神中指出:地方高校应主动满足地方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产学研结合,培养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1  我国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类专业发展现状

1.1 专业布点持续扩大

201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83.1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13.3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8%。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513所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134所高校开设了物流工程专业、7所高校开设了采购管理专业、1所高校开设了供应链管理专业。2018年新增专业点22个,其中10个为物流管理专业,5个为物流工程专业。

1.2 供应链管理专业增长明显

供应链已经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经,供应链创新应用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2]。供应链管理专业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供应链人才为目标,对標国外供应链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突出院校专业特色。

1.3 一流专业建设引领高校提升内涵建设

2019—2021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该计划将面向各类高校,面向全部专业,分“赛道”建设,“两步走”实施,其中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的拟建设数量为10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一流专业建设聚焦专业定位、专业综合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提出更高要求。

2  衡水学院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2.1 以精益物流为专业特色

衡水学院物流工程专业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坚持特色办学,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立足于本地支柱及特色产业的物流发展现状,建设成在中小城市发展背景下,具有精益物流特色的物流工程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研究中心,为中小城市物流行业培养具备系统工程思想,掌握精益物流改善方法和工具,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特色高层次人才。

2.2 突出实践教学比例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补充,也是人才培养十分重要的手段,衡水学院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学分占比高达40%。通过校企合作、校政合作,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和学生都能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掌握岗位技能要求与专业素质,另一方面保障了实践教学和企业生产的同步开展,促进了高校就业与企业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3 增加自主学习环节和创新创业课程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将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把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来源,与企业合资共建创业基金,开展科技型创业,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全过程。

3  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3.1 专业特色不突出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由于实验设备采购期长、人才培养修订期较长等原因,导致现在运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仅有一门专业课程为精益物流,一个实验室为精益物流实验室,整体人才培养方案并不能完整体现专业特色,相关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科研项目等无法与人才培养过程相结合,专业特色仅停留于表面。

3.2 课程设置与其它高校雷同

由于是新建本科专业,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以符合教育部相关标准与要求为重点,重基础而轻专业,专业课程设置与其它高校雷同,不能体现特色和地域特点。这一问题与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各高校雷同是一脉相承下来的,必须寻求突破。

3.3 无法适应物流产业的新趋势

经济新形势背景下,智能物流需要大数据分析、自主机器人、模拟等多项先进技术才能实现,这对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体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智能物流所涉及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虽然已被广大物流企业逐步应用,却没有进入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或者只是在少数的如“专业前沿”、“概论”等课程中出现,缺乏系统开发与应用。

4  “新工科”背景下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方案

4.1 人才培养目标

努力打造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各类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运营与管理方案,富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专业。培养学生精通现代物流系统工程和智能物流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对物流领域的实务操作和问题分析能力,拥有创新创业精神,能在中小型物流、生产、流通等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操作、管理、规划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立足衡水,面向京津冀,培养合格的物流人才,助推地方物流产业的精益化、智能化发展。

4.2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衡水学院物流工程专业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精益物流思想和智慧供应链理念的应用型物流人才,课程设置上强调主动对接和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衡水医药物流、农产品物流等挂钩,强调掌握精益物流思想和智能物流技术,力求实现与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的错位发展。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行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对接行业企业课程平台和素质拓展课程平台四个平台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优化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艺体生活类的基础知识结构。

4.3 人才培养创新

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逐步形成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职称梯次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学队伍。衡水学院物流工程专业以新校区建设为依托,试搭建校内+校外、实训+实验、线上+线下、理论+运营、快递+超市的“5+”实践教学体系——智慧校园商业服务体系[3]。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2018.1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2] 李珊.“人工智能”背景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21):76-77.

[3]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8n/xwfb_20180130/sfcl/201801/t20180130_325920.html.

猜你喜欢

衡水新工科精益
精益思想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衡水专场(二)
机加零件精益单元构建与应用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精益管理实践之“360”精益管理模式
创业从精益开始
第二届衡水湖诗歌节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