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连词+能+动词”结构语义韵及译者涉身性

2020-07-14仝益民王文帅汪书琪

现代语文 2020年4期
关键词:葛浩文连词语料库

仝益民 王文帅 汪书琪

摘  要:通过对自建语料库进行计算,分析《骆驼祥子》中汉语“连词+能+动词”结构的语义韵倾向,阐述葛浩文和施晓菁两位译者对该结构的语义韵翻译策略,并从涉身性角度探究译者翻译差异背后的原因。统计发现,该结构总体呈积极语义韵,在大部分情况下两位译者都成功再现了原文的语义韵,都采用了构建相似类联接、句式转换、删减法等方法。同时,两位译者的翻译策略也有所不同,葛浩文多采用句式转换法,而施晓菁则多使用构建相似类联接法。

关键词:《骆驼祥子》;“连词+能+动词”结构;语义韵;翻译策略;涉身性

语义韵,也称为“隐含态度意义”,通常用来表达一个人的态度与评价。Louw首先提出了语义韵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界定,即“由其搭配词激发出的、与搭配词相匹配的意义氛围”[1]。之后,Sinclair提出了研究语义韵的工作模型,即扩展意义单位(Extended Unit of Meaning,简称“EUM”),它主要由五个要素构成:节点词(node word)、搭配(collocation)、类联接(colligation)、语义趋向(semantic preference)与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2]。

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对语义韵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纪玉华和吴建平[3]、卫乃兴[4]、[5]、潘璠和冯跃进[6]等對语义韵的概念、研究方法、应用等进行了引介,并使用数据驱动和语料库等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语义韵进行探索性研究。卫乃兴和李晓红两位学者提出了测量语义韵强度的计算方法,即:PS=Fpos./Fn.;PS=Fneg./Fn.。其中,PS为语义韵强度,Fpos.为积极倾向索引行的出现频数,Fneg.为消极倾向索引行的出现频数,Fn.为节点词的词语索引的总频数[7]。之后,更多学者将语义韵研究聚焦于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中,如王海华和王同顺[8]、卫乃兴[9]、秦平新[10]等。不过,纵观国内的语义韵实证研究,其节点词大多集中在单个词的层面上,而在复合词、短语、搭配框架层面上的研究相对较少,今后的研究还应加强单词以上层面的研究[11]。有鉴于此,本文拟对汉语“连词+能+动词”这一复合结构层面的语义韵及其翻译策略展开探讨。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拟解决以下问题:

1.《骆驼祥子》中文文本中“连词+能+动词”结构的语义韵情况;

2.对比分析两位译者对汉语“连词+能+动词”结构语义韵的英译策略;

3.从涉身体验的角度探究两位译者翻译策略差异背后的原因。

(二)研究对象与工具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中文《骆驼祥子》[12]语料库为源文本,并用该书的两个英译本自建了平行语料库,它们分别为美国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所译的《Rickshaw Boy》[13]和中国翻译家施晓菁所译的《Camel Xiangzi》[14]。我们自建的平行语料库总量为317,826。

在构建平行语料库时,首先使用CorpusWordParser对汉语语料进行分词和标注词性,并将自建的汉语语料导入AntConc软件,对“连词+能+动词”结构进行检索。接着,利用Tmxmall软件将源文本和目标文本中的句子对齐,导入ParaConc软件进行平行搜索,以便进一步对比“连词+能+动词”结构语义韵的英译情况。

(三)研究步骤

首先,进行索引行提取与归类。在《骆驼祥子》汉语语料库中的293条“功能词+能+动词”检索项中,共收集到19个带有动词的“连词+能”类联接结构。其中,“并列连词+能+动词”有4个、“转折连词+能+动词”有9个、“假设连词+能+动词”有4个、“条件连词+能+动词”有1个、“让步连词+能+动词”结构有1个。

其次,由课题组三位专家对语义韵进行判断和分析。根据卫乃兴提出的语义韵强度计算公式“PS=F/FN”,计算出语义韵强度,分别得出《骆驼祥子》中“连词+能+动词”各个结构类型的语义韵情况。

再次,在平行语料库中,提取带有“连词+能+动词”结构的句对,判断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否成功地传递出原文中的语义韵以及各自采用的翻译策略。

最后,从涉身性角度出发,分析两位译者翻译策略不同的原因。

二、《骆驼祥子》中“连词+能+动词”结构的语义韵统计

通过对自建语料库的检索,“连词+能+动词”结构在《骆驼祥子》原文中共出现19次,连词种类分别为“而且”“既”“同时”“又”“可是”“倒”“而”“反倒”“要是”“只要”“即使”。由此可概括为以下五种结构:“并列连词+能+动词”“转折连词+能+动词”

“假设连词+能+动词”“条件连词+能+动词”“让步连词+能+动词”。通过统计和计算,绘制出每种结构的语义韵强度表。

(一)“并列连词+能+动词”语义韵

我们对《骆驼祥子》中“并列连词+能+动词”语义韵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1所示:

通过对语义韵强度的计算,我们发现,《骆驼祥子》中“并列连词+能+动词”的语义韵是积极的。从表1可以看出,该结构中出现的共选与语境是多样的,但其呈现的积极语义韵强度为75.0%,高于50%的门槛值,由此可以判断该语义韵是积极的。例如:

(1)他觉得这两样东西是花钱不多,而必定足以安慰他;使他依然能往前苦奔,而同时能忘了过去的苦痛。(老舍《骆驼祥子》)

(2)怎样花费了它,怎样不教别人知道,怎样既能享受而又安全。(老舍《骆驼祥子》)

例(1)中的“痛苦”本来是表达负面语义韵的,不过,当它与“忘记”共现时,该结构则显示出一种积极的语义韵,从而传递出祥子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在例(2)中,汉语动词“享受”很显然也传递了积极的语义韵。由此可见,积极语义韵的共选或语境要么是缓和或减少不利事物的发生,要么是保持其完整和有利。总之,绝大多数的“并列连词+能+动词”结构都倾向于积极的共选或处在积极的语境下,因此,该结构明显呈现出积极的语义韵。

(二)“转折连词+能+动词”语义韵

我们对《骆驼祥子》中“转折连词+能+动词”语义韵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2所示:

研究发现,原文中共有9种类型的“转折连词+能+动词”结构,其中,7种都与表示积极意义的动词搭配,如“相信活着”“多嚼一会”“护着你,疼你呢”“打起精神”等。从表2可以看出,该结构的积极语义韵强度为77.8%,高于50%的门槛值,由此可判断其语义韵也是积极的。

(三)“假设连词+能+动词”语义韵

我们对《骆驼祥子》中“假设连词+能+动词”语义韵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3所示:

在原文文本中,“要是+能+动词”是唯一一种“假设连词+能+动词”结构,共有四例,其中的两例均显示出积极的态度。例如:

(3)然后,大一点的要是能找到世界上最小的资本,便去连买带拾,湊些冰核去卖。(老舍《骆驼祥子》)

(4)看,看院里那些妇女,她们要是能受,她也就能受。(老舍《骆驼祥子》)

(5)我要是能再多拿一块,也是个小狗子。(老舍《骆驼祥子》)

例(3)和例(4)都体现出了明显的积极语义韵倾向。在例(5)中,根据“小狗子”这一语境,可以看出,它传递出的是一种消极的态度。此外,表3中还有一个结构显示出中性语义韵,即没有任何态度。因此,该结构的积极语义韵强度为50%,等于门槛值。

(四)“条件连词+能+动词”语义韵

检索发现,“只要+能+动词”是原文文本中唯一的“条件连词+能+动词”结构。用例如下:

(6)只要能拉车去,他已经算得到一次胜利。(老舍《骆驼祥子》)

在例(6)中,尽管动词“拉车”无法表达任何态度,后面的“胜利”一词却传达了祥子对人力车的渴望,因此,该结构的语义韵是积极的。

(五)“让步连词+能+动词”语义韵

在中文《骆驼祥子》中,仅有一种“让步连词+能+动词”结构,即“即使+能+动词”结构。用例如下:

(7)即使能凑上,这是个面子事,自己等钱用么就请会,赶明儿人家也约自己来呢?(老舍《骆驼祥子》)

在例(7)中,该结构表现出一种非常显著的积极语义韵倾向。因为其共选“凑上”传递出了促使事情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继而维持良好状态的含义。因此,“让步连词+能+动词”结构中的语义韵也是积极的。

三、英译本中“连词+能+动词”结构的

语义韵及翻译策略

我们对葛浩文译文、施晓菁译文中的“连词+能+动词”语义韵翻译情况进行了统计,分别如图1、图2所示:

图1是葛浩文译文中将原文“连词+能+动词”结构语义韵成功译出的百分比,图2则是施晓菁译文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两位译者基本上将原文的语义韵倾向传达出来。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图中的两条线是可以重叠的。同时,还可发现,施晓菁的“并列连词+能+动词”结构的语义韵传递与葛浩文相同;与“并列”结构一样,两位译者都能很好地适应源文本中“连词+能+动词”的其他结构,并将其蕴含的语义韵较好地再现出来。其中,“假设连词+能+动词”“条件连词+能+动词”和“让步连词+能+动词”翻译的比例均达到100%。只有在“转折连词+能+动词”这里,两位译者分别有一处没有将原文的语义韵再现出来。总的来说,除了个别情况,两位译者很大程度上都在译文中传递出了原文的语义韵。

在翻译策略方面,两位译者对“连词+能+动词”结构的英译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与汉语相似的类联接结构、与汉语不同的句式转换法和删减法。不过,在三种翻译策略的使用频率和比重方面,两个译本存在着一定差异。具体如表4所示:

(一)相似类联接结构

在与汉语相似的类联接结构中,译者多选择“连词+情态动词+动词”英文结构来对应汉语中的“连词+能+动词”结构。在19条“连词+能+动词”结构中,葛浩文有6处使用相似类联接结构,占比约32%;施晓菁则为8处,占比约42%。例如:

(8)原文:这么着吧,伙计,我给三十五块钱吧;我要说这不是个便宜,我是小狗子;我要是能再多拿一块,也是个小狗子。

葛译:How about this, young man—I'll give you thirty-five yuan. I'd be a liar if I said I wasn't getting them cheap, but I'd also be a liar if I said I could give you even one yuan more.(《Rickshaw Boy》)

施译:Look here, friend, I'll give you thirty-five dollars. If I tell you that's not getting them cheap, I am a dog. And if I could pay you one dollar more for them, I'd also be a dog.(《Camel Xiangzi》)

在例(8)中,葛浩文和施晓菁都使用了与汉语“要是能”相似的英语类联接结构,即“if…could”结构。在原文本中,“要是能”的消极语义韵是通过语境中的“小狗子”传达出来的。施晓菁为了适应中文语境,将其翻译成具有异化原则的狗,即“dog”。不过,在英语中,“dog”往往与幸运之物相关,如“lucky dog”。因此,葛浩文选择调整目标语境,将其翻译为“liar”,使目标读者更容易理解其含义。与葛浩文的归化翻译策略相比,施晓菁的翻译则不利于目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

(二)句式转换法

句式转换是一种常见的翻译策略,它包括积极与消极句式之间的转换、疑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肯定和否定的转换、形合和意合之间的转换等。据笔者统计,句式转换法在葛浩文译本中出现了10次,占比约53%;在施晓菁译本中出现了8次,占比约42%。例如:

(9)原文:谁都能收拾他,这个走兽特别的厉害,要一刻不离的守着他,向他瞪眼,向他发笑,而且能紧紧的抱住他,把他所有的力量吸尽。他没法脱逃。

葛译:Anyone could make short work of him, but this beast was especially savage and never let him out of its sight, staring at him, laughing at him, perfectly capable of getting him in a bear hug and sucking out every ounce of his strength.(《Rickshaw Boy》)

施译:Anyone could make short work of him, but this beast was particularly vicious and watched him every instant, glaring at him, laughing at him, capable of holding him firmly and sucking out all his strength. There was no escape.(《Camel Xiangzi》)

在例(9)中,两位译者均采用了句式转换法,将原文中“而且+能”结构转化为形容词短语,即“capable of”结构。

(三)删减法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会结合上下文,决定是否适当删减原文内容,从而使译文更贴切且不赘余。在葛浩文的译文中,共有4次采用删减法,占比约21%;施晓菁共有3次,占比约16%。例如:

(10)原文:可是虎妞比别人都更多着些危险,别个妇人都是一直到临盆那一天还操作活动,而且吃得不足,胎不会很大,所以倒能容易产生。

葛译:But the danger for Huniu was greater than for the other women, who remained active up till the day the babies came, and who kept the size of the fetus down by eating less.(《Rickshaw Boy》)

施译:But for Tigress, the danger was greater. Other women worked right up till the time of delivery, and because they had little to eat their babies were never too larger which made for an easy birth.(《Camel Xiangzi》)

在例(10)中,“倒+能+產生”结构与“容易”共存,从而产生出积极的语义韵。两位译者均采用了删减法,没有直接翻译“倒+能”结构。葛浩文将其译为“down”,没有表达任何态度;施晓菁则将“倒能容易产生”译为“made for an easy birth”,基本上与汉语的积极语义韵相对应。

四、译者翻译策略背后的涉身体验因素

“涉身”是认知科学的核心概念之一。Lakoff和Johnson指出,身体经验、环境经验和文化经验往往被视为是涉身认知的三个主要领域[15]。其中,身体体验是指一个人对自我、习惯、行为等的理解。在日常交流中,人们通过彼此之间的互动可以获得环境体验。文化体验则源于一个人的社会背景、教育背景等。通过上述比较可以发现,葛浩文和施晓菁在翻译策略选择上存在不同,这种差异也与两位译者的涉身性有一定关联。

(一)葛浩文更多使用句式转换法

葛浩文使用最多的翻译策略为句式转换法,共10次,占比约53%;施晓菁为8次,占比约42%。二者的比例大约为1.3:1。例如:

(11)原文:即使能凑上,这是个面子事。

葛译: Even if he managed, they'd probably join just to save face.(《Rickshaw Boy》)

施译:Even if he could, they might only come together to save face.(《Camel Xiangzi》)

在例(11)中,葛浩文采用了句式转换法,施晓菁则使用相似类联接来适应源结构。从“能”的共选“凑上”可以看出,原文结构中的语义韵呈现积极趋势,用以表达祥子的美好期望。在翻译时,尽管两位译者都选择了“Even if”对应原文的“即使”,但对“能凑上”的翻译则存在差异。葛浩文将它转换为动词“manage”,施晓菁则译为“could”。《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八版)对“manage”一词的解释是:暗指勉力完成,尤指困难的事[16](P1263)。与施译本相比,葛译本更好地传达了原文的积极语义韵色彩。

(二)施晓菁更多使用相似类联接结构

如前所述,施晓菁采用相似类联接结构为8次,占比约42%;葛浩文则使用6次,占比约32%。二者的比例约为1.3:1。例如:

(12)原文:猛然一想,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把一千天堆到一块,他几乎算不过来这该有多么远。

葛译:If he put aside ten cents every day, in a thousand days he'd have a hundred yuan. A thousand days! He tried to calculate just how long that was but failed.(《Rickshaw Boy》)

施译:If every day he could put aside ten cents, one hundred dollars would take one thousand days. One thousand days! Why, he could hardly reckon how long that would be.(《Camel Xiangzi》)

从原文的上下语境中,可以判断出“要是+能”结构的语义韵为中性。施晓菁和葛浩文都成功传递出了相符的语义韵,但两人采用的翻译策略却不相同。施晓菁采用了和汉语“要是+能”相似的类联接结构“if…could”;而葛浩文却省略了对“能”的翻译,利用句式转换法,把原文的结构浓缩成一个连词“if”,从而使语言更加简洁精炼。

总之,在对“连词+能+动词”结构的翻译中,两位译者有意无意地使用了相似的方法和策略,以适应源语或目标语的语境和结构,包括构建相似类联接结构、句式变换、删减法等。但在翻译过程中,二者又存在一定差异:施晓菁更多采用相似类联接结构,即倾向于顺应源语言的语境与结构;葛浩文则采用句式转换法较多,更倾向于译入语的结构和表达。

这种差异是可以通过译者的涉身体验进行分析的。施晓菁的国籍是中国,其翻译策略可能会受到中文的限制。而葛浩文作为英语母语人士,可以更加灵活地使用自己的母语。在葛译本中,为了提高可读性,他往往会根据英语语言规范与目标读者的习惯而对源文本加以调整。在一定意义上说,两个译本在翻译策略运用上的差异源于两位译者不同的语言背景、文化环境与身体体验。从译文可以看出,施晓菁受汉语语法规则影响较大,她的译文更加倾向于汉语表达。相比之下,葛浩文对英文的使用更加灵活,经验也更加丰富。

本研究通过语料库的手段,以《骆驼祥子》为例,对汉语“连词+能+动词”结构的语义韵情况进行了统计、计算,得出该结构中文的语义韵倾向,并从涉身性角度出发,分析了《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翻译策略的异同。中国译者施晓菁多采用构建相似类联接的策略,美国译者葛浩文则多采用句式变换法。这种翻译策略的差异与两位译者的涉身性有一定关联。本文在汉语相关类结构的语义韵方面进行了尝试性探索,由于语料规模的限制,我们的研究还难称完善,唯望能在该领域的研究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Louw,B.Contextual prosodic theory:Bringing semantic prosodies to life[A].In Heffer, C.,Sauntson,H. & Fox,G.WordsinContext:A Tribute to John Sinclair on His Retirement[C].Birmingham:University of Birmingham,2000.

[2]胡雪婵,吴长安.汉语成语语义韵的冲突及其消解[J].古汉语研究,2018,(1).

[3]纪玉华,吴建平.语义韵研究:对象、方法及应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4]卫乃兴.语料库数据驱动的专业文本语义韵研究[J].现代外语,2002,(2).

[5]卫乃兴.语义韵研究的一般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4).

[6]潘璠,冯跃进.语义韵律的语料库调查及应用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3,(4).

[7]Naixing,Wei. & Xiaohong,Li.Exploring semantic preference and semantic prosody across English and Chinese:Their roles for cross-linguistic equivalence[J].Corpus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Theory,2014,(1).

[8]王海华,王同顺.CAUSE语义韵的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2005,(3).

[9]卫乃兴.基于语料库学生英语中的语义韵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2006,(5).

[10]秦平新.“宣传”一詞的语义韵、理解与翻译——一项基于语料库的调查[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

[11]戴建春.国内语义韵研究回顾:趋势、问题与建议[J].外语电化教学,2018,(3).

[12]老舍.骆驼祥子手稿[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8.

[13]Lao She.Rickshaw Boy[M].Goldblatt,Howard.translated.New York:Harper Collins,2010.

[14]老舍.骆驼祥子[M].施晓菁译.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15]Lakoff,G. &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16][英]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八版)[Z].赵翠莲,邹晓玲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Abstract:Based on the self-built corpus, 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semantic prosody of Chinese structure“Conjunction + Neng + Verb”, analyzes it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Howard Goldblatt and Shi Xiaojing versions of LuotuoXiangzi, and 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i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between the two transla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bodi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Chinese structure generally has a positive semantic prosody, and the two translators have both successfully reproduced it in most cases by constructing similar colligations, conversing sentence pattern and omissions. However, the two translators are different in the use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example, Goldblatt uses more conversions while Shi Xiaojing uses more similar colligations. 

Key words:LuotuoXiangzi;“conjunction+Neng+verb”;semantic prosody;translation;embodiment

猜你喜欢

葛浩文连词语料库
基于语料库翻译学的广告翻译平行语料库问题研究
表格大团圆,连词学得全
运用语料库辅助高中英语写作
翻译家葛浩文研究述评
从创造性叛逆视角看葛浩文译《狼图腾》中的重写与背叛
葛浩文的“模糊” 翻译
葛浩文翻译萧红作品研究
语料库与译者培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