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兴趣 让孩子爱上写作

2020-07-14莫棋惠

课外语文·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习兴趣小学语文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三年级起步阶段的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在本次研究中,本文将结合小学三年级起步阶段作文教学的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立足于学生兴趣,介绍了作文教学的实施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9-0130-02

【本文著录格式】莫棋惠.激发学生兴趣 让孩子爱上写作——微探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2020,19(19):130-131.

前言

三年级的小学生初次接触作文,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已经成为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感受语文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对学生未来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已经成为摆在每个教师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语文基础差,难以保证兴趣

通过对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后,发现小学生在初次接触作文之后,由于之前从未接触过作文这种新的艺术体系,因此在学习中会产生一定的兴趣。但是随着学生接触作文时间的增加,小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一些问题逐渐出现,例如很多三年级的小学生因为语文基础不理想,在写作文中经常出现“不会写”等问题,由于写作难度较大,最终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影响了作文教学效果。

(二)作文寫作中欠缺情感

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尚未成熟,因此对思想以及情感的认知是相对浅薄的,这也会导致学生所完成的作文不理想,作文中缺乏情感,最终造成了学生情绪表达的缺失,例如句子单调以及情绪模糊等,很多学生的作文成了“流水账”,这种作文写作方法与预期的教学效果相差甚远。

(三)教学方法存在不足

在作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依然固守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参与积极性,如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导致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对于作文内容一知半解,无法完整地按照教师要求来完成作文。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完整的指导作文写作方法,且在作文创作过程中也没有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作文中会出现无话可说、无从下手等情况。最后,教师对作文的指导过于具体,相关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学生的想象无法顺利开展,也无法在题目的界定下完成作文,影响积极性。

二、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的思路分析

从上文的研究结果可知,现阶段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中存在多种问题,而兴趣作为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特殊的年龄与认知特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兴趣爱好

小学生受年龄等因素限制,其兴趣爱好主要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学生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兴趣,并将其作为作文写作的素材,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那次玩的真高兴》作文教学为例,在本堂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课余生活,并从中寻找让自己高兴的故事,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写作文时产生更多的灵感。所以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先利用语言来引导学生思维:“同学们,老师非常怀念小的时候,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经常和同学们一起玩老鹰抓小鸡、丢沙包等,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在教师引出话题之后,学生会陷入思考,回忆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回忆的内容,如拔河比赛、踢毽子等,而学生通过回顾自己的游戏过程能够从中获得感悟,能够对玩的过程有充分的认识,此时教师再简单介绍本题目的写作方法,就能减少学生写作的难度,达到教学的目标。

在本堂课教学中,教师采用抛砖引玉的方法,勾起学生对感兴趣事物的思考,让学生能够快速勾勒出课余活动的前因后果,进而完整地写进作文中,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信心,尤其适用于起步阶段的作文教学。

(二)合理利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心智不成熟,教师在教学期间适当地利用激励语言,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最终树立写作的自信心。例如在《这儿真美》作文教学中,教师收集学生所上交的作文之后,可以在班级内设置作文展示板,将每个学生的作文贴在墙上,供全班级学生浏览观看,提高学生的荣誉感;同时教师选择几篇高质量的作文,在课堂上重点表扬这些同学,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发现优秀作文的特别之处。例如学生在描写环境过程中,能够将环境的颜色、装饰物、人物等完整展示出来,但是却没有观察其中的细节;但是优秀的作文中,能够从细节入手来完善作文结构,例如树的下面藏着一只猫、天空上飘着一个蓝色的气球等,让作文所构建的画面结构更加立体。所以针对这些创作出高质量作文的学生,教师可以当众奖励一朵小红花,而这种情况无意间会引起学生重视,在课余时间学生会阅读高质量作文,了解自己的差距,并从优秀作文中汲取营养。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通过激励的方法,在班级内树立典型,不仅引起学生兴趣,也能构建良好的竞争风气,其他学生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教师的小红花,所以在写作文时会投入更多的精力。

(三)合理命题,让作文更有兴趣

小学阶段的作文大部分是开放性命题,这种命题能够充分打开学生的思维方式,引起学生对故事的思考。但是在实际上,学生的社会阅历不足,虽然得到教师的引导,但是在写作期间依然会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看到作文题目后“不会写”是起步作文教学中主要面临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界定作文范围,通过合理的命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以《续写故事》作文教学为例,很多学生虽然阅读过《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童话,但是想要续写一个故事显然具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适当选择几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创设多个场景,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中,她在见到奶奶之后会说什么呢?她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吗?教师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作文练习。

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作文的难度,使学生在《续写故事》写作中产生更多的语言,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四)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趣味性

教师在作文教学期间必须要打破传统思维,很多学生表示在写作文时存在“无话可说”的情况,那么在教学期间何不通过一系列游戏让学生变得“有话可说”?并且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对作文内的故事情节有更深入、直观的了解,有助于教学目标实现。

同样以《那次玩的真高兴》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举办“吹画”比赛,要求学生准备好纸板后,每个纸板上滴若干滴墨水,要求学生通过吹墨水的方法,吹出自己想要的形状。在活动中,很多同学绞尽脑汁无法吹出自己想要的形状,比如想要吹出一朵花,结果却发现墨水无法“走”出花朵的形状。整堂课学生虽然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图案,但是课堂的教学氛围良好,学生情绪高涨。这样教师可以直接以这堂课为题,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

三、结语

在小学三年级作文的起步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想象感兴趣的事物,也需要在课堂上营造让学生感兴趣的氛围,这样才能促使教学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志海.浅谈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革新,2019(11).

[2]刘江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艺术科技,2019(7).

作者简介:莫棋惠,女,1979年生,广西钦州,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学习兴趣小学语文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