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构建微探

2020-07-14李丽兰

课外语文·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兴趣教学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最为主要的教学环节,通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审美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构建进行分析,在简单了解阅读教学现状后,深入分析审美构建和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审美构建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9-0124-02

【本文著录格式】李丽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构建微探[J].課外语文,2020,19(19):124-125.

引言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语文素质能力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现如今,语文课堂不断完善发展,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得到了飞速提升,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其中审美构建的缺失问题最为突出。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审美教学之间的关系

在小学阶段,学生开始认识外部世界,此时,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想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就要开展审美教育,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感受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审美教学属于互相促进的关系,随着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其阅读兴趣也会逐渐加强,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就能够进一步强化发展,而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审美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个性化、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欣赏文章,准确把握住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对写作、语言表达能力而言也是一种锻炼。总的来说,审美教育对小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大量的阅读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并且形成独特的审美标准,继而阅读能力、书写能力会得到增强。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阅读教学活动在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审美能力上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国家的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各个教育教学机构在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活动,小学课堂也不例外。语文作为小学的基础科目,也要跟随着教育改革的脚步进行创新发展。但是从目前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阅读课堂中的问题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阅读教学内容缺少创新。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堂的教学重点,教学内容应该进行全面的创新,但实际上阅读教学内容缺少变化,很多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无法准确把握教学重点,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审美意识也无法提高。第二,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较低、教学质量较差,教学模式单一。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审美观,语文教学失去了其最原本的意义。

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审美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刺激小学生主动投入到阅读活动中的最佳因素。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审美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质量,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文章和文字的魅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表扬为主,以此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对阅读提高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热情。比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出丰富的插图,配合音频、视频等媒介,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沉浸感,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充满感情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情感,为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构建奠定基础。

(二)完善课堂的教学方法

由上可知,教学环境气氛是保证教学效率的基础,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放松自己,降低学生的抵触心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完善课堂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出语文的人文性和审美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引导教学的方式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比如在对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文章背景和作者进行介绍,让学生对文章结构、内容和主题形成一个简单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对文章内容形成更深层次的把握,同时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为学生展示不同的西沙群岛图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对文章中的修辞方法和思想感情形成深刻的感悟,感受到美的熏陶。还可以配合分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主动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行为的目的性、针对性增强,阅读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强调课外阅读重要性

在阅读过程中不仅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为学生制定出具体的课外阅读计划,并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使得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强化和发展。小学生的生活阅历非常有限,对事物和美并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随着日复一日的课外阅读,审美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会得到提高。比如某校语文教师会在每个学期给学生制定一个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学生列出书单,让学生自行选择看书的内容。并且在每个单元结束后,根据单元内容为学生安排不同的课外文章阅读训练,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并且自主进行分析赏析,完成审美训练。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层次性地构建审美。学生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个性差异,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此外,还要构建出合理的评价体系,正确评估学生语文水平,为后续的语文教学奠定基础。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表达,而阅读中的审美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美感。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只停留在领会文章内容这一层面,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欣赏文章。要让学生在观察欣赏课文文章语言形式的同时,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能力。比如在对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中的各种美学进行挖掘,展开针对性的美学教育,从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确保审美构建工作顺利进行。《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一所小学,学生在三年级认识的少数民族相对较少,校园是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让学生完全理解文章内涵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从中国少数民族入手,逐渐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衣服、生活的自然环境、学校的环境,从而让他们更好地感悟文章内涵,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深刻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的美感,实现以美怡情、以美育德的教育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构建审美教学,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在此基础上,学生的阅读兴趣会进一步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也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彦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构建能力培养的作用与策略[J].甘肃教育,2019(1).

[2]陈晓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8(27).

作者简介:李丽兰,女,1980年生,壮族,广西钦州,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兴趣教学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简析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
职高office2010教学之我见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